王永斌 李文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紧紧扭住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激发制度潜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随着“马工程”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高校马院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赋予了马院建设的制度化安排。也就是说,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等制度性安排来推进高校马院建设,使马院在整体上逐渐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对高校马院建设而言,就是要用足用好党和国家政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马院建设的新动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马院建设新动能,要在“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上做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在高校设立马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富有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是一项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马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精辟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马院的新担当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马院时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是马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永葆我国大学最鲜亮底色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在以下方面做文章。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70年来党领导人民教育实践探索的经验和制度结晶,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原则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及学科、专业建设中,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把马院建成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二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深入把握世界发展走向,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培养时代新人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三是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高校要优先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上发挥垂范作用。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马院建设新动能,要在狠抓政策制度的落地生根上下功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遵循。高校建强建优马院,擦亮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要求。建设全国重点马院,是党中央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新时代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旨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马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明确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已经初步形成了用政策引领、依规章推进、靠制度保障建设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马院建设,必须在狠抓政策制度的落地生根上下功夫。
第一,把马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高校党委要把马院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规划,列入党委工作议程,对马院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马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支持马院,形成协调推进马院建设的工作机制。
第二,统筹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不断提升其学科影响力和社会引领力,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政课教学支撑体系,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搭建学科平台,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第三,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围绕学校思政课程总体部署,出台相应的制度和举措,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院组织实施、部门院系支持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建设工作格局,切实有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和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四,切实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而配齐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硬指标也是底线要求。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在理论研修、社会实践中形成扎实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和突出的理论教育能力,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马院建设新动能,要在创建学院建设的制度体系上抓落实
制度的权威在于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转化落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必须以制度建设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把高校治理好,把马院建设好。高校马院的特殊性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遵循高等教育及其他二级学院建设的一般规律外,还要兼顾马院建设的特殊性,更要对标马院建设标准,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律,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推动从“制”到“治”的转化,构建马院建设的制度体系,使学院建设从政策推进为主逐渐向与内涵建设相结合转变,不断激活马院建设的内生动力。
首先,着眼于推进科学治理,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办学治院的长效机制。当前,中央的决策部署为马院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关键就是要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功夫。应抓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健全马院建设的相关制度。同时,要将学院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制度建设,为学院的科学治理提供制度支撑,使学院建设有制可依、有规可循,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制度的框架内良性发展,切实提高学院的制度化水平,提升办学治院的能力与水平。
其次,聚焦核心问题,强弱项、补短板,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破解学院建设的各种难题。针对马院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要切实督促落到实处,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通过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不断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待遇。再如,要切实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建立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使得思想政治课在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出来,让马院的建设和贡献得到合理评价。
最后,大力优化制度执行环境,着力打通制度执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建好马院,不仅需要一定的政策条件保障,更需要细化措施、做好分工、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把切实可行的制度举措落到实处。要牢固树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意识,着力构建马院建设的督查机制,把支持和落实马院建设情况,作为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党的建设工作、学科建设等评估指标,强化落实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上下齐心、人人担责的良好建设氛围。
(作者分别系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及分析评价研究”(19JDSZK046)阶段性成果)
往期回顾
兰州交通大学校领导检查北校区项目疫情防控与复工情况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在“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有奖征文比赛中获佳绩
关于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清明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中国甘肃网】兰州交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因时施策开展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