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院周周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向上滑动启阅)
致学弟学妹: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肃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时的机械系演变而来。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与冶金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五十多年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在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及先进冶金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历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肃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时的机械系演变而来。
1958年,机械系成立,设有机制专业。
1959年,增设铸造专业,招生一个班。
1965年,原北京机械学院焊接专业师生迁入我校,并入机械系,增设焊接专业,机械系更名为机械一系。
1966年,文革开始,原机械一系体制被打乱,并停止招生,教学秩序混乱,这一阶段系内工作主要由工宣队负责,直到1970年。
1971年,学校从铸造教研室中分出部分老师,并组合其他师资,在机械一系增设成立金属热处理专业。从这一年起机制、铸造、焊接三专业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每届一班,直至1976年。从1973年起热处理专业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共招收三届(73,75,76级)。
1976年,文革结束,学校及机械一系工作步入正轨,并于1977年3月开始招收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学生,机制专业招收三个班,焊接、铸造、热处理专业各招收一个班。
1987年,机制专业从机械一系分出,成立机电系。
1988年,原焊接教研室撤消,并从机械一系分出成立焊接研究所。
1990年,焊接学科、铸造学科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在焊接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焊接工程系。
1993年,从焊接工程系中分出部分老师成立了四维焊接技术研究所。
1995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3月,由原机械一系、焊接工程系、四维焊接技术研究所组合成立材料工程系,下设:焊接专业、铸造专业、热处理专业、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各专业以教学研究室形式开展工作。并设有焊接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四维焊接技术研究所、材料系实验中心、金工教学部。
1998年6月,根据国务院新的学科目录,原焊接、铸造、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取消,合并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改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焊接学科、铸造学科硕士学位更名为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学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科硕士学位更名材料学硕士学位学科。
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学校博士点零的突破。
1998年8月,新增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并于1999年9月首次招生两个班。
1998年,依托甘肃工业大学成立了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3月,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甘肃省教育委员会评为“1999-2001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2000年3月,为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经学校批准,在材料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成型及控制系、金属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实验中心、金工教学部、焊接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四维焊接技术研究所、工模具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
2001年,学院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学院新增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该专业行政管理归属金属材料工程系,同时学院将金属材料工程系更名为材料工程系。
2002年,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专业行政管理归属材料工程系。以及成人教育系列的“材料成型与控制”专升本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
2002年11月,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依托甘肃工业大学的“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2002年1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与新材料二级学科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2002-200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1月,“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甘肃工业大学进行建设。
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材料学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冶金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标志着学院在冶金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
2003年10月,经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实现了我校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
2003年11月,依托学院的“甘肃省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加工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命名为“有色金属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兰州理工大学进行建设。
2003年,申报成功“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本科)。
2006年1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实现了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该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涵盖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也获得认定。
2006年5月,有色金属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11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名义正式开放运行,并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6年9月,“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及新材料”二级学科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2007年8月,“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12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本科专业。
2008年1月,经甘肃省经济委员会批准,以学院科研力量为核心,依托学校建立了“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并于9月中旬举行了挂牌仪式。
2008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范围原有3个二级学科基础上,自主增设了“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二级学科。
2009年8月,根据学院获批“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本科专业的建设需要,调整了焊接研究所工作职能,全面负责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焊接研究所下设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2009年8月,经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依托我校组建了甘肃省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工程实验室。11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我校组建的甘肃省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工程实验室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并命名为“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进行建设。国家发展委并在深圳举行了授牌仪式。
2010年1月,学院成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下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原材料工程系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系,下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1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增设“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该专业为甘肃省属院校唯一一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
2011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冶金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6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点为2011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8月,学院成立功能材料系,下设功能材料专业。
2012年1月,学院成立焊接技术与工程系,负责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工作,下设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保留焊接研究所,负责焊接方向学科建设和相关科研工作。
2012年7月,以兰州理工大学和金川集团股份公司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了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并于7月16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2012年9月,经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和甘肃永靖昌盛铸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甘肃省铸造CAE工程实验室”。
2012年12月,甘肃省教育厅命名我校“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为甘肃省第一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2月,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为“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
2012年3月,学院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国际焊接学会正式授权其在中国实施国际统一的焊接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联合举办我校首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该项培训主要针对我校在校生,每年举办一期。
2013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我院的“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10月,经教育部办公厅批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专业和人才培养重点建设。
2013年10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点为2013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3年10月。经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甘肃高校飞天学者设岗学科”。
2013年11月,经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批准,学院建立了“甘肃省无损检测人员培养中心”,成为中国无损检测学会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并开始第一期培训。
2013年12月,科技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下文,批准在我校原“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础上申报的“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重点实验室”命名为“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进行建设。
2013年,根据学校对校科研机构调查和认定工作安排,完成了学院科研机构重新调查、认定,最终认定依托我院的校企合作研究机构6个:兰州理工大学—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明旺铜铝材有限公司“铜、铝加工技术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永靖铸钢厂“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苏州华焊科技有限公司“焊接技术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方大炭素公司“炭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合金粉末有限责任公司“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1个:焊接研究所。
2014年1月,学校隆重举行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表彰大会,材料学院(重点实验室)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学校举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飞天学者聘书颁发仪式。聘任东北大学管仁国教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飞天学者讲座教授,兰州理工大学石玗教授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
2014年10月学院陈剑虹教授、曹睿教授的专著《Micromechanism of cleavage fracture of metals》(《金属解理断裂微观机理》)由国际著名的美国ELSEVIER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世界上首部专注于金属解理断裂微观机理研究的学术著作,是中国学者在此领域所展现的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标志。
2015年1月,材料学院石玗和俞伟元教授主持的一项军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15年7月,材料学院与酒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联合共建的“铝镁有色新材料制备及加工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专业介绍
焊接技术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能够在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结构设计、焊接设备及自动化和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监理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在金属材料冶炼、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金属材料成型加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和无损检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成型领域内的工程设计、试验研究、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专业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解现代冶金与材料相关学科发展趋势,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始建于2003年,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独立招生,是甘肃省唯一设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类超过10年的本科专业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专业培养能源(化学电源[锌锰一次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器件)功能材料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硬件设施
学院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起始于1996年原来的焊接、铸造、金属材料热处理和金属压力加工等多个专业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学院实验室现有科研实验用房总面积7100m2,仪器设备362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4700多万元,建成了材料熔炼与制备平台、材料加工与模拟分析平台、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平台、焊接与表面处理平台四个科研平台,具备了材料制备、加工及性能测试分析、冶金工程研究的系列设备。
目前依托学院实验室设有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6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设有工程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和功能材料等8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与金川集团股份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明旺铜铝材有限公司、方大炭素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铜、铝加工技术中心”等校企合作技术中心7个。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图文编辑/排版:刘斌斌
lgdx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