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与高级工程师51人、讲师、助理研究员与工程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72人,硕士学位3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8人,第二层次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才5人,甘肃省“555科技人才工程”人才3人。
学院教师
简介
第1位
陈剑虹,男,汉族,193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1967年清华大学焊接专业本科、研究生毕业,1968年至今工作于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历任教师、副教授、。1985年至1995年任甘肃工业大学校长,历任第6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至10届全国政协委员,第6至9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曾任全国焊接学会专委会主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现以前任理事长身份为执委会成员。先后到日、美、德、奥地利等国10多所大学实验室、研究所去研修、合作研究、讲学。1982年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甘肃省名师。2008年10月30日,在南宁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这是我国焊接界的专家学者最高荣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于2001年设立了“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自设奖以来,已有6位著名焊接专家获此奖项。
第2位
夏天东 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现任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甘肃省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组部联系专家、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镍钴及铂族金属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工业组成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焊接协会理事、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通讯评审专家、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组成员、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333科技人才工程”。
第3位
石 玗 197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现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5年到原甘肃工业大学焊接工程系工作,2001年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教授,同年破格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和2011年两次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先进制造中心焊接实验室访问研修。现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杂志编委,多种国内外杂志审稿人。兼任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机器人与自动化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焊接学会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
第4位
李文生 男,汉族,197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和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计划。兼任全国表面工程青年分会理事和西北电镜学会常务理事,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和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评审专家,Trans. IMM. C,Trans. Non. Met. Soc. China和摩擦学学报、稀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导报、铸造等杂志审稿人。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计划,与英国、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同行形成了实质性的科学研究合作。现主要从事耐磨蚀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包括耐磨蚀金属材料开发、多功能金属陶瓷涂层设计、耐磨蚀工程健康监测技术和表面喷涂技术工艺方法研究等方向。
第5位
俞伟元 197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 材料学院副院长。1995年6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8年6月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10月评为教授,2015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钎焊技术、表面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现为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堆焊及表面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杂志编委,多种国内外杂志审稿人,兼任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堆焊及表面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
第6位
汤富领 1973年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学院副院长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在美国德州大学物理系从事高介电常数电子材料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入职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年破格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晋升教授。2010年主持筹建功能材料系任首任系主任。2013年获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项目资助,201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
第7位
王希靖 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师德标兵,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入选者。曾获机械部“重大装备国产化突出贡献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14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旋转摩擦焊和搅拌摩擦焊设备及连接机理;焊接过程控制及焊接自动化;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专用装置。
第8位
丁雨田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1983年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荣获李政道奖学金。2005年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甘肃省铸造学会总干事、副理事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333人才工程”,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获原机械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甘肃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原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9位
樊 丁196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8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1992、2000年三次赴日本大阪大学深造与合作研究,曾任客座研究员。 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焊接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焊接学会理事长, 1990年被授予部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1991年被甘肃省教委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机械部评为“部级优秀科技青年”,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6年被机械部评为“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甘肃省“333”人才工程,1998年被甘肃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科协授予“第二届甘肃青年科技奖”,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第10位
乔及森 197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国际焊接工程师。2003年受科技部和日本协力事业团委托赴日本北九州国际科技研发中心、北九州国际大学等科研机构深造及合作研究,获环保型工业技术革新研修证书。2006年在德国Fraunhofer Institut Werkstoffmechanik从事车用铝合金材料建模及仿真分析。2009年在德国柏林科技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 Forschungszentrum Strangpressen从事移动装置用先进轻合金挤压及焊接结构设计、制造研究。2012年在德国Fraunhofer Institut Werkstoffmechanik从事轻合金先进连接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从事焊接结构设计生产自动化,材料热加工工程的教科研工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11位
李旭东 男,1959年生,教授、博士(英国),博士生导师。“中国百位教育杰出人物”、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获授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赴英国Sheffield大学结构完整性研究所留学,1996年在英国Open大学材料工程系获授博士学位,1998年赴美国Utha大学冶金工程系做博士后,2001年从美国回国。目前主要从事“材料微结构计算学”与“计算材料工程学”方面的科研。
第12位
陈体军1971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3月~2004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首批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第13位
曹睿197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2006年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科学二处基金项目评议专家,IIW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专业考官。2011年获兰州理工大学“三育人”荣誉称号,2012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入选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2013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14年获第十八届“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第14位
马颖 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甘肃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7在新西兰Waikato大学学习,2001年在日本JICA项目研修,2005年在新西兰Auckland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人才工程, 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0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目前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加工、表面保护及其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研究工作。获2008年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第15位
孔令斌 197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1995、2001和2004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进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晋升教授,同年破格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做学术访问。入选“甘肃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分别荣获第八届“甘肃青年科技奖”、第十九届“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师德标兵”、兰州理工大学“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兰州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第16位
喇培清,回族,1971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1993年7月在甘肃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2年在兰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访问学者。2005年6月起作为甘肃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到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同年被评为研究员,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1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201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2012年晋升为国家二级教授。
第17位
阎峰云 1962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学位。1983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留校任教;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目前学科及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主要偏重于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方面的研究。
兰
州
理
工
编辑:曹禹
审稿:胡世斌、席鹏
公众号ID
lgdx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