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从普通话不顺溜到逆袭“金话筒”,学校汉语训练室真给力!

西北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关注 | 从普通话不顺溜到逆袭“金话筒”,学校汉语训练室真给力!

每周六上午9点,西北民族大学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藏汉双语班)的供波姐,都会来到学校的汉语语音实训工作室,打开电脑,戴上耳机,为即将面对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做准备。

像供波姐一样,在课余时间来到这间工作室训练普通话,是西北民大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的选择。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大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汉语拼音专项训练。

创新

学生自发成立工作室互帮互助

其实,在供波姐到来之前,便有一群同学更早地到来,检查测试电脑、耳机等硬件设备……他们是工作室的“老师”。

西北民大汉语语音实训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1月,挂靠于西北民大汉语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在设备、场地、师资等多方面,为工作室提供支持。在工作室里,有专业的普通话测试设备、模拟测试与学习系统以及先进的视频教学工具。

从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音节”“音调”专项训练,到字词句组合训练,再到即兴说话训练,工作室的一系列课程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课程教学之外,工作室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汉语语音实训活动。

在工作室老师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以2015级维吾尔语言文学班为例,学生在开学前进行的汉语普通话摸底测试中,不入级率为16.7%,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水平的仅为12.5%。经过在语音工作室半学期的学习实训,这些学生最后在测试时全部入级,其中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水平的占62.5%。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有近4000人报名参加了上半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有近3000人报名参加了上半年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汉语语音实训工作室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对这些学生开展实训,成效显著。

▲西北民大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语音实训工作室上课。

润泽

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提升语言能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周六晚上6点,西北民大书法室都会传出诵读的声音。诵读的内容不仅有唐诗宋词,还有《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来自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几十名学生在书法室里,一边诵读一边备纸研墨,书写这些经典。

“在书法室里,我们从基础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开始练习,从我们熟悉的‘扎西德勒’开始书写,之后一点点深入到古诗词。先读再写,这既锻炼了我们的拼读能力也强化了书写。在书法练习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还陶冶了情操。”来自西北民大藏语言学院的白玛赤列如是说。

为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西北民大汉语实验教学中心指导对传统书画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成立了书法研究室。这是一个全校性书法艺术团体。

书法室以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为本,有毛笔室、钢笔室和粉笔室等具体类别的书法教室。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约束,不仅规范了汉语语言表达,也推动了校园多元民族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要以文字为基础才不失培养‘双语’人才的初衷,而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也符合汉语传统教学的逻辑。”西北民大汉语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西北民大的书法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书写能力,更让学生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润泽心灵。如今,在西北民大,除了书法活动,还有“汉语角”“大学生诗歌文化节”“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助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维吾尔族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普通话。

交融

语言为各族师生搭起连心桥

在西北民大第九届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上,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索朗顿珠一鸣惊人。在即兴主持环节,他不仅语言标准流利,反应也很迅速,甚至用个人脱口秀的方式进行模拟主持,精彩的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

相较于之前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普通话发音也不是很标准,索朗顿珠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充满感激之情:“感谢汉语实验教学中心帮助我们学习汉语。学习了汉语,我交了很多朋友,也能够自信地登上舞台。”

语言通了,心就近了。索朗顿珠的成长,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据西北民大汉语实验教学中心教师苏清腾介绍,中心已经在普通话教学、实践、培训、考试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今后,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普通话推广、培训和三笔字教学,更加有效地帮助汉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普通话水平。

(来源: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

编辑:石小平 审核:高志平

西北民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西北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民族大学-关注 | 从普通话不顺溜到逆袭“金话筒”,学校汉语训练室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