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星空
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累计招生四十多届,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000多人,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3人,专职教师38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 12人,讲师13人,助教2人;取得硕士学位16人,博士学位8人(含在读)。教师中有3人曾获得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3人获得省级园丁奖,4人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专业画像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书写(书法)能力的养成与训练。 |
人文教育专业 人文教育专业是为适应基础教育综合课程改革而设置的人文综合类专业,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的特色,课程设置涵盖文学、哲学、历史、法律、地理等学科,截止目前已连续招收13届本科生。 |
汉语国际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本专业重视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书写(书法)能力的养成与训练。 |
0
1
卓 越 班
2014年文学院选拔组建“卓越班”,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从2014级学生开始,选拔、组建卓越班,以高考成绩、笔试、面试成绩为准,遴选了40多名学生,组建卓越班,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卓越班学生全程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小学期学习,邀请到复旦大学、西北师大等院校名师、博导来校为其授课,教学效果显著。
0
2
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是文学院实施教改的特色和亮点之一,非虚构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了浓厚的写作氛围,扩大了社会影响,效果鲜明,成果丰厚。
主要呈显的三大亮点:
(一)训练为主,浸入式写作
理论引导,训练为主,将课堂写作延伸至课外写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回忆和反思,浸入式写作,提升写作质量。
(二)调查为主,纪实式写作
调查是“非虚构写作”的主要方式,根据学生情况选取调查点,指导学生完成调查计划,先调查后写作,解决学生题材空泛的问题,锤炼客观、真实的写作思路。
(三)访谈为主,新闻式写作
“非虚构”起源于文学和新闻的跨界融合,而新闻写作中访谈是必要环节。“非虚构 写作”训练以访谈作为主要手段之一,采用新闻写作方式,找到突破写作困境的口径。
实力见证
项目成果 近三年来,学院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获得4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6项部委级研究项目,5项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厅级项目,1项校地合作项目,4项校内资助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厅级奖项共8项;在国内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7篇,其中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及其以上刊物发表4篇;出版专著(独著或第一作者)3部,参编专著5部。 |
贾植芳讲堂 2016年全校性高端学术人文艺术讲堂——贾植芳讲堂正式设立。每年定期邀请国内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河西讲堂为全校师生作讲座,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目前为止,贾植芳讲堂系列讲座已举办了28讲。 冯骥才 马未都 白岩松 毕飞宇 刘琼、梁鸿 陆天明 王亚彬 王尧 王贻芳 熊光楷 |
人文星空讲座 由学生工作部与文学院共同策划,联合举办的人文星空讲座从2015年至今定期举行,现已进行到第二十九期。本讲座旨在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为热爱学术的师生搭建思想交流平台。以人文性、学术性、普及性为旨归。 |
美育浸润
“陇上一叶”文学社 文学院“陇上一叶”文学社成立于1992年10月。是河西学院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之一;同时,也是河西学院唯一一个纯文学性社团。文学社曾被两次评为甘肃省级优秀社团,并连续几年获得河西学院优秀社团称号。 |
胡杨话剧社 文学院大学生胡杨话剧社正式成立于2015年5月,为我校第一个以话剧表演为主的文艺类社团。是“校级文化品牌”社团建设项目。 |
书法协会 书法协会于1990年9月成立。协会秉承“发扬中国优秀文化,提高书写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宗旨。以“锻炼自我服务同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书法协会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十佳文明社团。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文学院! |
图文来源:文学院
河西学院招生办
微 信 ID:HXXY-ZSB
责任编辑:高 宏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