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且践行,认真且负责,他是“严格又和蔼”的刘老师!

兰州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热爱且践行,认真且负责,他是“严格又和蔼”的刘老师!

兰州大学

晚上八点,刘玉孝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上是学生的论文,他伏在桌上,一字一字地修改,逐句打磨。

今年是刘玉孝从教的第14年。1997年,20岁的他考入兰大。200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6年,刘玉孝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提起刘玉孝,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们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精干的外表、儒雅的气质,从一名普通讲师进阶为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和“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这个学在兰大、长在兰大、教在兰大的理论物理科研学者,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和讲台。

科研:把兴趣发展成工作

刘玉孝身上有股科研工作者特有的气场,严谨、认真。不忙的时候,他总是坐在办公桌前,在电脑这端回复着学生、同事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生活中,他是个话不太多的人,但聊起研究领域时,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二十多年来,刘玉孝一直从事高维时空引力领域的科研工作,在额外维与膜世界理论、黑洞物理和引力波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通过双星系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和电磁对应体来检验额外维,为探测额外维提供了新方法;在黑洞物理方面,与同事合作首次提出黑洞由“微观分子”构成的新观点,为认识黑洞的微观熵和微观结构提供了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黑洞“微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与团队成员合作研究发现最一般的带电旋转黑洞具有隐藏的共形对称性,为理解黑洞的微观熵提供了理论参考。

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剧烈的天体活动会带动周围的时空一起波动,这就是引力波的由来。此后百年间,科学界一直在寻找引力波的存在,直到2015年人类才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随着科学奥秘的逐渐揭开,人们对神秘的引力波、宇宙学愈发感兴趣,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着相关研究,我们国家也有各个研究团队进行相应的探索。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共产党员,他深知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2017年11月,兰州大学成立了引力研究中心,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刘玉孝毫不推辞地担任了中心主任。研究中心的起步比想象中更为艰难,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没有以往的依据和经验,事事都要自己摸索。“在此之前,我们的物理学科多专注于基础研究,对工程和应用领域的探索较少。为了弥补短板,我们请教了很多校内外的同行,同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此期间学校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和人才。”聊起中心的发展历程,刘玉孝很是感慨。

2017年,研究中心分别与航天510所和中科院理论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2018年,兰州大学正式建立弱力测量实验室,主要任务包括引力波天文学研究、弱力测量平台建设、系统仿真与卫星数据处理、无拖曳核心技术验证星等。目前引力研究中心科研人员20余人,三年发展过后中心已经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平台。团队成员在刘玉孝的带领下与国内多个单位合作,积极组队参与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探测”的课题申请。

“我觉得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工作是一件最幸福的事,科研对于我来说就像游戏爱好者眼里的游戏,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会觉得累呢?”谈起自己的研究,刘玉孝脸上神采奕奕。

2017年,刘玉孝成为物理学院的副院长,增加了许多行政工作,如何分配好科研和日常工作是刘玉孝面临的一大问题,“我的导师段一士先生当年担任物理系主任,他白天事情繁忙,抽不开身,就腾出晚上休息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讨论。这给了我启发与鼓励,我会把自己的时间进行分段,分配好每个时间区间的任务,不浪费任何一段时间。”工作以来,加班已经成为他的常态,“如果没有特殊紧急事件,我基本会在办公室待到10点多。”

暑假刚刚过去,但对刘玉孝来说,十几年的科研工作早已让他没有了寒暑假的概念。相比起工作日,刘玉孝更喜欢假期,假期相对清净,可以心无旁骛地看文献、做研究。“当你喜欢一件事的时候,是没有放假休息这个概念的。”

生活:平易近人的兄长

“刘老师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非常负责。”王永强是引力研究中心的成员,物理学院的副教授。自2002年成为刘玉孝的师弟以来,他已经与刘玉孝相处共事了18年。“他是个让人喜欢去接触相处的人,科研上的硬实力不用赘述,就单说他的人品和性格,我特别喜欢和他相处。”王永强眼里的刘玉孝有着同科研上不一样的另外一面,“他在科研上‘较真’,但他在生活中一点架子也没有,就是一热心肠的大哥。”

2012年,王永强和另一个同事去四川南充参加学术会议,当天晚上,他们到达学校预定的宾馆时已经夜里一点多了。本以为当地的负责人已经安排好了住宿事宜,但没想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出了差错,王永强两人到达时,宾馆已经没有空房间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出去另找住处。“我们那时刚提着包走出宾馆的门,刘老师就听说了这件事打来了电话,让我们上来和他一起住,我们三个人挤一张床。”回忆起当天晚上的窘境,王永强笑得非常爽朗,“当时和我一起的那个同事很胖,我们硬挤了一宿,也很艰难。不过真的多亏了刘老师,那年互联网不如现在方便,我们住的地方又偏僻,时间那么晚,要是刘老师不‘收留’我们,我们只能徒步去一家家找宾馆了。”

多年来,王永强和刘玉孝合作过多次,共同研究的课题和项目也不少,“我很喜欢和他合作,他很照顾提携后辈,和他一起研究我能学习到不少。”一些校内外的同行也乐于找刘玉孝合作,与这个好相处又会照顾人的“科研大拿”一起做项目,丰富的不仅是科研知识,还有处世之道与科研精神。

“刘老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项目和课题,他还会为研究中心的其他老师提供帮助和指导。”魏少文是刘玉孝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是引力研究中心的成员,现在担任物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从师生到同事的转变既新奇又自然,聊起刘玉孝,不善言谈的魏少文想了很久,一脸认真地说:“他是个很有包容性的老师,他鼓励学生去做感兴趣的研究,不会限制学生的方向,但他又非常严格负责,学生的论文他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这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很多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差,写起英文论文来错误不断,有些文章甚至需要对每句话进行修改。“我上学的时候,刘老师会把我叫到跟前,逐字逐句修改论文,纠正语法和用词。”魏少文对当时的情景印象深刻。

修改学生的论文需要极大的耐心,“遇到语法句式错误多的,一上午只能改一小段”,但刘玉孝从来不觉得不耐烦。为了带动组内学生一起练习英文,他想了个办法——“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低年级同学写完的论文先让师兄师姐过一遍,再拿给老师看,这个过程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学习,对于高年级来说是检验,双方都能从中进步和成长。

在魏少文看来,刘老师从不会强迫学生去做不喜欢的研究,他总是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前几年,一位保研的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提前进组学习,从开组会、讨论课题、跟项目,刘玉孝前前后后在他身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研究生开学时,他突然想要转到其他方向。刘玉孝得知后详细询问了学生的困惑和需求,确定他的想法和兴趣之后,帮助他转换了方向。“我们觉得有一点可惜,毕竟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刘老师就是这样,他鼓励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魏少文挠挠头,敬佩地说。

教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刘玉孝的课堂上,最后一排座位一般都是空空如也,这和他上课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上课喜欢提问,一般提问较多的就是最后一排的同学,时间久了,他们都抢着来前排坐。”这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他觉得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把知识装进脑子里。因此,他不仅仅是单纯的通过提问督促学生学习。对于教学,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心得。

刘玉孝每周要给本科生讲授专业课,“我会要求学生们做笔记,做笔记是吸收课堂内容的一个途径,记东西的过程中能边写边想,还能防止走神。”笔记也是刘玉孝课程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到期末周,他会要求同学对笔记进行自评,90分以下学生们可以自由打分,90分以上要把笔记交给老师检查,看所打的分数是否合理。“学生给自己打高分证明写的用心,他们只要敢给自己打100分,我就敢把他们的笔记推荐给校史馆。”就是因为这样,学生们的这门课学的格外扎实,也正是因为他和学生这样有趣的互动,让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直接选择了他作为专业导师。

对他来说,合理的机制是事情顺利进行的保障,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开始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时,很多学生临到交稿日期才着急和老师进行沟通,“有些甚至到交初稿时都不见人影,需要老师一遍遍打电话催促。”后来,刘玉孝便立下规矩:选择他做指导老师的同学需要每周汇报一次论文进展,两次以上没有汇报就换指导老师。尽管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严格的要求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他的手机上,和每一个学生的聊天框都有着长长的对话,一时半刻根本翻不完。“现在学生们的积极性都上去了,没有人敷衍了事,都会主动找我沟通交流,最后毕业也都挺顺利的。”

“刘老师是我在兰大遇到的上课最棒的老师之一。他讲课非常有逻辑,详细易懂,上他的课我不会走神。”2018级物理学萃英班的田西城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平常有什么新想法他都会和刘玉孝积极沟通,“刘老师是那种从不推辞的导师,只要你问问题他都会及时回复。前两年在榆中,我们基本通过微信交流,他只要有时间就会秒回,有时候半夜十一二点了也会回消息。”对此,刘玉孝觉得很正常:“遇到对专业特别热爱、感兴趣的学生我也很开心,与他们交流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分享交流。”

不仅仅是对本科生,对组内的研究生,他的要求也是出了名的严格。在校时,他每周都要组织学生开组会讨论交流。放假时,学生同样需要每周向他线上汇报学习情况,这一周做了什么、有什么思考、看了哪些书,都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又严格又和蔼”是学生们对刘玉孝最多的评价。

在对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中,他也非常注重这个群体的国际视野和科学眼界。通过他的积极争取,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西班牙皇家空间科学研究所、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每当学院的研究生去国外交流学习时,他总是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

正是扎实的基础学习和丰富的学习经历,使得研究生有着很好的升学和就业市场。如今,刘玉孝的部分研究生都进入到美国卡耐基天文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等高校院所深造,博士毕业生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大学等广阔的平台进一步发展。

身为人师14载,他教过的学生自己也数不清,但他最坚持的一点就是,做学生的踏板,帮助他们在理论物理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刘玉孝的指导下,他的研究生中,9人荣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2人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2人获宝钢教育奖学金,1人获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研究生中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获首届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博士后项目”资助。看着学生们的成长,他觉得“心里真的比蜜还甜。”

回首这些年的学习工作,刘玉孝觉得兴趣支撑着他走过了数十年科研,但党员的身份让他更加明白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时刻鞭策自己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我很荣幸能够加入党组织,这是一份光荣的责任,如果学生们有这样的机会,我也非常支持他们成为我们党的同志。”

夜深了,刘玉孝还有一些工作没做完,采访结束后,他又坐回了电脑前,继续专注地修改学生们的论文。刘玉孝知道,一个个蝌蚪似的文字里承载着每一个学生最珍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一丝一毫也不敢松懈,“我们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干这一行,能坚持下去完全是靠热爱和兴趣,因为有很多研究的东西你不知道它是不是对的,有没有用处,可能得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被证明是有用的。大多同学最初都是因为兴趣、爱好选择这个专业,不能让他们的兴趣在美好的时光里被磨灭。”

内容来源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图片 | 刘玉孝

文字 | 孔子俊 王冉冉

编辑 | 吴新月

责任编辑 | 苏晓程

主编 | 肖坤

兰州大学

点击在看和赞,分享给更多人

兰州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兰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兰州大学-热爱且践行,认真且负责,他是“严格又和蔼”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