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位于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地、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点—敦煌。
自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凿第一个洞窟迄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经1600年。在现存492 个洞窟中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鹊、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保存了公元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 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更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的中国古代艺术的百科全书。
敦煌壁画作为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描绘佛的形象、佛的活动、佛与佛的关系、佛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安抚人们心灵向善的艺术宝库。它一方面用形象的图画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另一方面以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来感染信徒。从内容上和艺术形式上与洞窟、塑像紧密结合,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净土,“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在艺术美感的潜移默化中,“动人心志”,诱导人们信奉佛教。
敦煌壁画主要分为:佛像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山水画等几大类。故事画又包括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教历史故事、比喻故事等。壁画中既有神灵形象(佛、菩萨等),又有俗人形象(供养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时代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形象塑造也各具特色。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壁画或用写实形象呈现丰富的生活气息,或赋予想象、夸张,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与世俗画不同的鲜明特征;在山水形象塑造方面,山水画遍布石窟,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其中唐代壁画中的山水画尤为突出,展示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敦煌壁画的写意特性对古今社会美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意义,有的艺术作品展现“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好意境;有的则是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大多按佛典对山川河岳的理想意念,结合现实景物创作而成,呈现出高超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美学理念。
学校举办“敦煌壁画艺术展”,将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等不同时期的壁画高清复制品及名家创作的敦煌艺术画高清复制品约70余幅呈现给大家,旨在让我们一起领略敦煌艺术魅力,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殿堂的博大恢弘。同时,也让我们共同接受艺术的洗礼!
敦煌石窟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及彩塑,留下了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5万余件文物呈现于世。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在众多的经卷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医学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中古时期我国医学发展的基本状况。我校经过几代人不断研究挖掘和整理,积累了一系列关于敦煌医学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借鉴古医方和医案,不断探索,整理出别具特色的诊疗、用药方法。敦煌医学也以课程形式进入到本科生课堂,从而使敦煌医学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研究方向。
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理论指导下的青年学生,需要关注敦煌医学,研究敦煌医学,学会从古人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更应该了解敦煌文化,感受其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培养对敦煌文化的探索兴趣,如此才有利于对敦煌医迹的进一步发掘研究,以期结合现代科技,使千年古方惠及今人!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哦!
主编:吴冰
责编:杨韬 王晶
文字:魏东明 呼宇 郭华
编辑:赵子墨
活动组织: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