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891字 21图 1视频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秋风习习
天气渐渐冷了起来
大一新同学们结束了军训
于本学期的第九周
迎来了他们的大学第一堂课
01
找教室啦
迎着大西北独有的秋风
带着对大学第一节课的期待
2020级新生们
兴奋地走向教室
一边走
一边和身边的小伙伴们
谈论着对大学课堂的好奇和期待
“可是刚来没多久
教室真的找不到啊”
不要急
跟着我们路边的指示牌走吧
你看
是不是很快就到教学楼啦
02
上课进行时
终于找到了教室
现在可以和新同学一起上课啦
初次来到大学课堂
大家都很认真专注
看!
大家听讲都好认真
怀着雄心壮志步入大学,努力感受着美好的大学生活,第一课接触了土木工程。与高中拼命刷题不同,大学的课程极度注重对于知识的理解,作为一名土木人,老师教育我们必须具有工程师的认真与担当,我们肩负着所有人的安全,我们应该为所有人的安全负责,从各种小事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加油,土木人!
-------2020级土木工程 马杰
步入大学后是好奇、激动以及迷茫,接触的第一堂课是中国思想史,感觉和高中曾学过的历史课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这在堂课上,老师给了我们不同的思考角度,与思想史本身的知识相比,课前老师告诉我们的关于大学的一些认识显得更为重要,让我明白大学的意义以及作为新青年的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2020级中国语言文学类1班 韩晓云
我觉得大一课程更具有专业性,学的知识更有深度,对我有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希望。大学学习方式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有更多小组讨论的环节,也有利于提高我们不同方面的能力。老师温和且有耐心,小班课堂更有利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老师对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学们交流讨论学习,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也有利于同学关系的促进。
-------2020级英语1班 金小晴
上课了!等了三个月终于开课了。怀着莫名激动的心情我进入了教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感受。高数的思维、英语的单词,都让我感到压力山大,但又充满挑战。大学就要拼,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强。以后我也会好好学习,你好,我的大学!加油,自己!
-------2020级生物工程1班 何睿
大学的第一堂课,感觉很新奇,上课方式也很灵活,和高中有很大不同,老师讲课方式比较灵活,讲课速度比较快,内容量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学习要更加自觉。大学真的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所以我会更加自觉,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充实。
-------2020级社会学3班 王志
不用早起,心情舒畅。大学第一节课就是周一1、2节课,相较于五点起床的高中生活非常幸福了。大学第一堂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自我介绍,虽然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有点紧张了,但我觉得第一课真的很开心,更好地认识了一下班里的同学,也认识了和蔼可亲的大学老师。
-------2020级广编2班 王孜童
迎着清晨的阳光,我开始了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节专业课——宪法课。在大学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相比高中的紧张,自律是大学给我们的一个新的要求,我认为如果学会了自律我们的大学生活就会如鱼得水,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2020级法学3班 关凯元
叮铃铃铃
2020级新生第一课
下课啦!
03
大学课堂攻略
大学不同于高中
大学的时间相对来说更自由
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更自觉自律
初入大学
应该怎么把握住课堂时间
进行有效学习呢
课前预习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熟悉新课内容。
预习有利于我们听课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
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
课上听讲
知识的获取主要还是靠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因为老师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讲解复杂的问题,用易懂的事例解释晦涩的知识点。
而要想上课认真听讲就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和老师讨论交流。
通过记笔记、回答老师提问等方式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认真听讲。
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同学上课也认真听了,但就是很容易忘记,那么就相当于努力了却没有收获,所以这个时候课后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后复习时可以采用整理笔记、画思维导图、做习题等方式,通过这个方法,将上课所学知识再巩固一遍,弥补记忆遗忘惯性,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总之
大学是一段轻松愉快
又令人难忘的时光
让我们好好学习
好好体会精彩的大学生活吧!
- END -
更多精彩,可登录西北民族大学官网
http://www.xbmu.edu.cn
关注微博/抖音/头条/央视频/校园号/B站/快手
欢迎搜索关注@西北民族大学
投稿huluanyingjun@qq.com
图片:征 集、赵 晶
视频:侯天旭、徐龙江
文案、编辑:周 曦
责编:胡 俊
主编:马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