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按照学校防控等级升级的要求,搭建线上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培训,动员教师“应开尽开”相关课程。目前,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大学慕课、智慧树等课程资源、钉钉、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课程476门,383名教师,6977人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开出率达到96.6%。一夜之间,教学从线下转到线上,这背后有教学管理人员的默默付出和责任担当,让我们听听他们的“疫”线心声。
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达洁昀:美术与设计学院搭建两大线上教学服务工作体系:一是“学院—教研室——教师”相互协作的线上教学管理体系,二是“教师/教学秘书—班主任——学习委员”相互协作的学生课堂教学服务体系。多方协作、全院联动、精准服务,保证了线上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学院一边协助进行学习培训,一边鼓励老师课正常开启,平台不受限……。一夜之间,线上教学匆匆开展,但老师们的直播课堂是从容的,有备而来的,背后的付出是令人感动的。一周以来,线上教学全面开启,秩序井然。接下来,线上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关注线上教学学生的提高?如何保证线上线下教学等质同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总结。
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杜理明:电子商务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全面部署,采取各种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严密。教师积极响应,不分昼夜,悉心准备,立即投入到线上教学工作中。为保证教学质量,依托钉钉、课堂派等直播工具,使用i博导、中国大学慕课等优质线上课程资源,所有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实施直播教学。去年疫情出现以来,学院一直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专业课、双创等课程已初见成效,为这次线下线上教学实现无缝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同学们也能积极配合,主动调整心态,严格自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农林技术学院教学秘书王一峰:QQ交流群里老师们的积极提问、技术人员的耐心讲解,教务处马娟老师“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的承诺,无不令人感动。看着崔文辉教授在屏幕上用鼠标“笨拙”的写着化学式、燕翔老师在家里做起了无机化学实验、叶文斌老师在腾讯视频会议上与学生互动,我内心感觉温暖无比。突然觉得,此次特殊的线上教学活动是对老师们的一次重大考验,更像是一次教学改革试验,它鞭策着全体教师向信息化教学的道路上迈进。我们应该以此次线上教学活动为契机,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督导工作机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教务处马娟:相比于去年的在线教学,此次在线教学全校任课教师的参与度明显提升,问题反馈率大幅下降,从咨询方式和问题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已经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自如。诸如“我一定要直播吗?”“我必须自己建课程吗?”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少。而“我的学生要求我直播”“我要选用某某慕课资源”的讨论越来越多。我想这是老师们通过反思上次在线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获得的成长,更是不被技术裹挟,回到教学的本质,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的升华。作为一名在线教学的支持服务人员,通过深度参与2次在线教学的全过程,让我更加笃定教育技术姓“教”不姓“技”。我始终认为,无论你选择何种教学方式,何种平台资源组合,前提是你有怎样的教学设计?你想让你的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体验?诚恳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师生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不断健全完善线上教学的服务与保障体系,实现线上教学的提质增效。
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科长马小飞:无论传递的学习指导资料还是直播的授课内容,一定做到“保质保量”,同时要督促学生课后强化和扎实复习,强调自我约束。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教务处是提供菜单的,点菜权在老师和同学手中,吃饱吃好即是王道”.无论使用哪种教学平台,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启用哪种教学方案,都始终坚持如何高效准确的实现教学目标为基本要求。这次线上教学的全面实施,既是应对疫情的教学选择,更应该是一次很好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革新的绝佳机会。我们不仅仅要满足线上教学的基本需要,更是要通过线上教学模式的多元探索,引导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学习通”APP以及中国大学慕课资源,为下一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谋划好疫情后线下教学的“后半篇文章”。
来源|教务处
编辑|田 苗
校审|李 曼
监制|杨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