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大师”的方寸匠心 | 我们的教育故事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河州大师”的方寸匠心 | 我们的教育故事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发展

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甘肃省教育厅特推出专栏

“我们的教育故事”

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一帧帧视频

讲述您

成长路上的喜悦收获

教书育人的坚守感悟

家庭教育的幸福瞬间

支持教育的情怀担当

……

“河州大师”的方寸匠心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喧嚣时代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着一颗初心,潜心钻研精粹的手工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持着一颗匠心,用作品承载着艺术铭记着历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用信念与意志诠释着工匠精神、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工艺学院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就是这样一群艺术家,他们是泥塑大师常天平、葫芦雕刻大师张作良、蛋雕大师杨星国,这些始终秉承着初心、匠心和赤子之心的艺术家们却运用他们精湛卓越的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方寸之间挥斥方遒、创作乾坤,他们不仅赋予每件作品以灵魂,更用匠心独具的艺术彰显着社会的审美追求、不断扩充完善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匠心泥韵,指尖传神

在甘肃临夏有这样一个叫茶马古市的仿古步行街。它以古朴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古河州深厚的商旅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这条步行街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却卧虎藏龙汇聚了众多的民间艺人,泥塑艺人常天平是其中的佼佼者。

1985年常天平拜当地民间老艺人戚永武为师,开始学习传统泥塑技艺,回想起当年学艺的艰辛,他至今感慨不已,一开始师父只教他和泥巴,双手天天泡在泥水里,冬天的水冰冷刺骨,即使红肿发炎,他也从未抱怨,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两年时间,常天平终于获得了师父的认可,正式开始学习泥塑技艺。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常天平的泥塑手艺炉火纯青,他先后获得“河州工匠”“甘肃工艺美术大师”“临夏泥塑非遗传承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常天平始终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坚守梦想。那些普通的泥巴,在他的揉捏塑造之下都变成了一件件具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美艺术品,他常说:“在我两千多件泥塑作品里,所反映的都是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场景,我就是想通过作品的方式展现农耕文化,把临夏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留给下一代!”多年来,常天平始终用泥塑作品记录展示着故乡的风土人情,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可以瞬间勾起观者浓浓的乡愁,带领他们回到旧日美好时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工艺学院授课的过程中,常天平总是叮嘱自己的学生,学习传统泥塑技艺,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手艺,更多的是要传承我们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匠心泥韵,指尖传神。常天平用心守护和传承着古老的泥塑技艺,用高超的艺术和精湛的技艺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事物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文心雕葫,方寸乾坤

以葫芦为纸,以刻刀为笔,他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葫芦雕刻上探索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就是甘肃工艺美术大师,来自甘肃临夏的张作良。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张作良出生在农村,从小酷爱绘画,中学毕业后,机缘巧合的一次机会接触到葫芦雕刻,从此以后他便痴迷其中,苦练葫芦雕刻技术。每次创作前,他都要仔细打磨研究,反复推敲构思,直到胸有成竹后,才着手刻画。张作良有着诸多卓越的作品,其中最巧夺天工的当属《八十七神仙图》,在这件作品上共雕刻有87位神态各异的人物,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情各不相同,更令人惊叹的是,就这样一个不过25寸大小的葫芦上,居然还雕刻着6400多字的《金刚经》,每每看到此作品,总是让人感叹张作良微雕技术的鬼斧神工,如此出神入化的作品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积淀,交谈间偶尔看到张作良因长期精雕细琢而微微变形的手和手中那把已被磨平了棱角的刻刀时,我们不禁肃然起敬,荀子《劝学》中所说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就是这样一种孜孜乾乾的匠心精神么!

张作良凭借高超的技艺、过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得到了业内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及赞扬。他说:“这些年来看着这些民间传统技艺的流失,更加坚定了我传承葫芦雕刻技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年来,他召集爱好葫芦雕刻的人士组织成立了临夏葫芦雕刻艺术协会,亲自带人种植葫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走进高校,走进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工艺学院,在校园里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细致的讲解和传授葫芦雕刻艺术,他经常告诉学生们,刻画葫芦是修行更是水磨工夫,每一次的点、挑、划、拉、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千姿百态雕刻的是心境,奇思妙想留下的是艺术。张作良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在小葫芦上刻画着艺术与美好,书写着追求和梦想,以专心、专业、专注的态度始终将河州工匠的精神贯穿在葫芦雕刻艺术中。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毫厘蛋雕,咫尺天地

甘肃临夏八坊十三巷隐藏着众多的民间高手,杨星国就是其中远近闻名的蛋雕艺人。走进杨星国大师的工作室,如同走进了蛋雕的艺术世界,所陈列的每一件作品都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细细品味才发现,薄薄的蛋壳何其易碎,这是需要怎样的细致和耐力,才能在方寸间游龙飞凤。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杨星国原本是青藏线上一名普通的货运司机,偶尔在电视里看到了一只镂空的鸡蛋,从小爱好手工艺的他瞬间被这个蛋雕作品征服,从此便走进了蛋雕的世界。由于当时从事蛋雕工艺的人非常少,能查到的相关资料也不多,所以在最初几年里,他除了上班,几乎天天呆在房间里研究自学蛋雕技术,钻研浮雕、阴雕、阳雕、平雕……经过八年的苦练磨砺,杨星国先生的蛋雕技艺日臻完善,名气也越来越大,河州工匠、蛋雕艺术家、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州蛋雕艺术创始人……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16年,杨星国受邀参加了一次蛋雕艺术展,通过这次展览,杨大师不仅领略到了蛋雕的不同技艺,当地政府还邀请他成立了自己的蛋雕工作室进行展演。自此以后,蛋雕不仅成为了杨星国的兴趣爱好,更成就了他的终身事业。他钻研蛋雕,传承家乡河州的雕刻文化,将砖雕、木雕、葫芦雕刻等技法融为一体,开创了河州蛋壳雕刻工艺的先河,不论是鹌鹑蛋、鸡蛋、鹅蛋,还是鸵鸟蛋,这些原本平平无奇的蛋壳,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细心雕饰,都会变成一个写满故事、充满灵性的艺术品。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一路走来,杨星国在毫厘间的蛋壳上描绘着自己的人生,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当地元素的蛋雕作品,通过浮雕、镂雕等艺术手法,用深浅不一的力度和游刃有余的手法在薄脆的蛋壳上展示着他心目中的大千世界。许多人叫他蛋雕大师,他总是谦虚地说:“比起大师,我更愿意当名教师,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把这项手艺传承给更多的孩子。”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匠心,是坚持更是坚守。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种日积月累改变世界的力量,倘若不是发自肺腑的热爱,谁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将一门技艺练习到炉火纯青。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些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倾其半生而铸一剑,将世间烟火、故乡情怀都化于陶土、葫芦和蛋壳上,只为熔铸凝刻成珍品传承给下一代,这是用指尖传承的毫厘技艺,这是用信仰书写的璀璨艺术,这更是“河州大师”们乾乾耕耘的方寸匠心。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党史的今天

1987年5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说:我们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政策与阁下一样,是把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这就抓住了要害。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实际受害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开放政策,中国也坚持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不搞开放,就发展不起来。如果不懂得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又闭关自守,根本不可能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政策如果得不到发达国家的响应,就非常困难。西方要发展,从长远讲,如果只在它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搞保护主义,不能解决问题,它需要新的市场。在发达国家内部已到了饱和程度的情况下,新市场在第三世界那里。在谈到解决世界热点问题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大原则,是任何人不能用武力去侵略别国。

1989年5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伊朗总统哈梅内伊时指出: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把力量消耗在相互争端上。不要自己抵消了力量,丧失了发展时机,使自己处于困难的境地。要利用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我还是一句话“和为贵”。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当前国际缓和的大气候下,只有不怕麻烦,通过耐心对话来解决问题。不要怕麻烦,对话没有战争那么痛快,但只能选择对话,不能选择战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高鸿斌/审核

甘肃省教育厅/来源

责任编辑:李洋

图文编辑:张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专科院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河州大师”的方寸匠心 | 我们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