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从桂林市教育局了解到,2021广西桂林高考人数31172名 ,全市13个考区共26个考点,其中市区8个考点,为方便考生了解情况,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全市31172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统考比去年增加1173人
2021年的普通高考统考在6月7日和8日举行。
今年广西高考统考科目仍设置为“3+小综合”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3门科目;“小综合”是指“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是指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综合,“理科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综合。各科目均采用教育部命制的试题,总分共750分。
记者从桂林市招生考试院获悉,2021年我市普通高考报名42856人,比去年增加4085人,参加统考31172人,比去年增加1173人(其中,报考文科综合11435人,比去年增加182人,报考理科综合19737人,比去年增加991人)。市区报名16892人,比去年增加3386人,参加统考8012人,比去年增加524人(其中,报考文科综合2473人,比去年增加187人,报考理科综合5539人,比去年增加337人)。
全市13个考区共26个考点,其中市区8个考点,文科考点:旅职中专(穿山校区)、十三中;理科考点:桂林中学(解西校区)、中山中学(漓滨校区)、田家炳中学、十四中(注:今年新启用的考点)、十七中、十九中。全州3个考点,临桂、灵川、平乐、荔浦各2个考点,其余县各1个考点。全市考场数1072个(市区271个),其中:文科397个考场(市区83个),理科675个考场(市区188个)。
今年桂林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严管理、从**击、从严实施、从严治理、从严保障,坚决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统筹做好考试招生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高考期间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全部考场实行电子监控录像,所有考点配备了无线信号 屏蔽器、无线信号探测仪等设备。无线电管理部门出动专用检测车对各考点进行检查。希望广大考生端正考试态度,摒弃一切侥幸心理,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指挥,不冒名*,不夹带作弊设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违纪作弊行为。
高考题型有调整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
教育部要求,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从今年发布的高考大纲,还有教育部门发布的消息来看,已经确定今年的高考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尤其是语文科目,在主观题部分大概率会增加开放性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是数学,但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外语作为外来语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而文言文是我们的母语文学,由于语言环境的原因,所以即使学得不多,也能在考试中拿到一定的分数。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文学,中小学生有传承和发扬的责任。教育部已作出了决定,加大语文教材的难度,在高考中增加阅读量和古诗词的比例,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应背诵量从14篇增加到72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比例也增加20%左右。语文题目增加难度后,高考大语文时代恐降临,语文可能成为最拉分的科目。
而传统的文科科目,即历史、地理以及政治的题目会更加的灵活,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因此,今年这科目的试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不再单纯地考察学生的知识点。
新增37个专业130所高校增设人工智能
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哪个专业将影响许多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所以,考生在专业选择时,能“站高一点”“想细一点”“看远一点”。
据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将新增37个专业,而且有43所高校已通过新专业的审批,这对于今年的高考生来说将会有新的专业可选择,这37个专业中,所包含的也比较多,其中有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大类,有很多都是目前国家最紧缺的专业,多数为工学类专业,然后就是农学类专业。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中,新增数量排名前五。仅人工智能专业,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在内的约130所高校增设。
在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职本科较试点专业清单保留39个,调整208个,调整幅度260%。调整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设置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为服务新业态、新职业,设置民宿经营与运营、网络直播与营销等专业。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本世纪初国际贸易、法律、计算机受到热捧,再到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成为“爆款”,新业态新职业崭露头角,专业的不断调整反映着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考生在专业选择时,应当结合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大方向,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