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启动新高考省份的考生来说,大家对一切都是模糊的,都不是很明白,对于新高考中不选的科目不知会不会考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2新高考不选的科目需要会考吗,欢迎参阅。
2022新高考不选的科目需要会考吗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会考。会考又称合格性考试,分文化科目与实践科目。文化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计11科;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等实验操作。不同省市的考试科目会有不同。
考试科目的成绩报告分为4个等级A、B、C、D(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绩报告只分2个等级(及格、不及格)。
然后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新高考不选的科目可以不参加会考。
但是不参加会考会一些弊端。随着现在国家对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和自主招生政策的推广,会考成绩也在日渐被重视起来。
会考不仅关系到是否能拿到高中毕业证,对志愿录取也会有影响。
1.不同的院校在招生时对会考成绩会有不同的要求,虽然用到会考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几率较小,但是在部分院校录取时,如果你与竞争者高考成绩相同,专业要求科目成绩也相同,在各自城市的排名也相同的话,那么就会参考的会考成绩。
2.部分专科院校在录取考生的时候会将考生会考成绩级别作为参考项。
3.如果会考成绩全是A,那么你就有机会报自主招生。
小编是更支持参加会考的,会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不仅仅是得到高中毕业证,在志愿录取时也会有相对的优势。
6类更容易得高分考生
1、思维活跃的考生更有前途
解读:实际上,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就是模糊的,高中又有各个学科综合的学习。而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所以,具备各学科、各板块知识融通能力的考生,更符合时代潮流。
高考中绝大多数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方法的选择、解题时间的长短,就能够区分出考生能力的差异。因此,能够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未来善于穿越学科边界、进行融通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是最有前途的。
支招:今后,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于迎战新高考,搞好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对于今后参加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2、广泛阅读的考生成绩更好
解读: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成为多门学科考查的重点。结合阅读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在理综、文综、数学等多个学科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加强。尤其是语文卷的阅读试题,涉及古今中外各种作品。考生完整地读过和没有读过原著,最后的成绩绝对是不一样的。
信息时代和高校的人才选拔,要求学生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高考试题阅读量的加大,很好地贯彻了这个要求,并向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只熟悉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支招:要想让学生多读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考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3、动手能力强的考生更吃香
解读:2017年起北京市13个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按等级赋分,不再强调分数差异。
每科都除了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包含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今后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支招: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考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让考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4、亲近传统文化的考生更受欢迎
解读:高考语文科目在语文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有较大变化,北京卷更加具有“京味”特色,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不只是语文,书法、匾额、对联、兵法、连环画、京剧、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学名著……这些内容在高考其他科目中都会出现。如思想政治等科目可能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考生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能引导考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考生形成向上和向善的力量。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考生接受德育和思想层面教育,考生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支招: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关注传统文化,学校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考生可以在课余学习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曲艺、木雕、篆刻等课程,培育审美情趣,体悟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善于传递正能量的考生更受青睐
解读:近年来高考各科试题都加入了“德”的元素,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体现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甘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高尚品质的片段等,既旗帜鲜明,又与“智育”的考查相得益彰。
今后的高考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高考文科综合卷尤其是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将更加突出价值立意,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试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支招:老师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同时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6、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更有优势
解读:开放性试题将是未来高考的一大特色。专家表示,考试中安排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发展空间,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在这种考查中,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强的考生更有优势。
支招:考题呈现一定的开放性,最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表达观点和想法。未来学生就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做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传统的机械记忆、单调计算、模仿应用,既会加重学生负担,又于提高能力无益,所以必须摒弃。
北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自2017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1)考试内容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2)考试科目及对象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
(3)考试时间及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时间
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时间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新高考不选的科目需要会考吗相关文章:
★ 2021新高考选科的注意事项
★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允许高校指定两门或三门科目必考
★ 2021新高考政策分数怎么算
★ 新高考考哪几门科目时间安排
★ 新高考考几天分别考什么时候
★ 2021新高考如何填报志愿和录取
★ 2021新高考科目顺序及时间
★ 2021年选考科目是什么意思
★ 新高考必须看的政策是什么2021
★ 高考政策改革方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