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常考点整理!

高中地理知识干货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常考点整理!

高频考点1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及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判断

(1)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①空间分布同纬度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2)我国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

高中地理

高频考点2 时间计算

1.地方时计算

(1)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两地的经度差

注意:①所求地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即“东加西减”

②以0°经线为准,若两地位于0°经线同侧,则经度差取两地经度值之差;若两地位于0°经线异侧,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值之和

(2)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地的经度=已知经度+1度/4分钟*两地地方时之差

2.时区计算

时区

计算

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区时

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中央

经线

计算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15°×n(n为时区数)

注: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区时

高频考点3 日界线

1.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高中地理

(2)极地投影图示

高中地理

2.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高中地理

(1)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E向东到180°。

(2)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E向西到180°。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360°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360°135°83

(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360°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360°225°85

(5)新旧日期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225°135°53

(6)180°为某日a时,则某日(今天)范围为a/24,昨天范围为:(24-a)/24

【规律总结】

日期变更的四要点

①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即寻找180°经线,一定要注意实际日界线的弯曲状况。

②极地俯视图上一定要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然后判定越过国际日界线变更线的日期。

③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异地昂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除来确定180°经线外,一定要找到0时所在经线(通过时间计算求得)

高频考点4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日出、日落方位]

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时刻

(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

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

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时刻

(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

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

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4.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冬至日、夏至日除外)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高频考点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1.空间变化规律

(1)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图形

高中地理

2.季节变化规律

(1)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减小。

(2)图形

高中地理

3.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注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⑤计算楼间距: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集热板与地面之间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α+h=90°(如下图)。

高中地理

电子版领取方式:

扫码关注高中地理公众号

对话框回复“0220”即可获得

▎编辑:地理姐姐

▎标签:高中地理

▎版权: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地理。商务合作请在后台回复“商务合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高中地理知识干货-地理干货丨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常考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