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拼尽全力考上顶尖大学?答案太扎心了!

高考志愿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拼尽全力考上顶尖大学?答案太扎心了!

小编说

在当代大学生高普及率的背景下,你或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没上985、211,考上二本是没前途的,除了一本院校,其他学校一团糟。

真是这样吗?你不禁反思。现在成绩勉强充二本,一本线差得太远,可是二本院校,哪怕认真学也没前途吗?

为什么我们要拼了命的去考名校,这些顶尖名校和普通高校带来的差距本质上在哪里?

高考志愿专家

01

温水煮青蛙式的安逸感

一所不是那么优秀的高校,带来的是一种安逸感,温水煮青蛙式的安逸感,这恰恰最可怕。

当你从高校离开,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那些能吸引风投的创业机会、那些留给下一辈配置社会财富的渠道,已经被一类人牢牢占据了。这类人往往情商高、涵养好,比你更懂得把握机会和努力,家里也有背景,恰好还比你好看。然而这些人,在你的大学里极为罕见。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被大学耍了。当你重新鼓起勇气上路,想尽办法去弥补,但,给你留下的路和时间不多了,而这就注定你无法与这类人同台竞争。

高考志愿专家

02

环境决定自我标准

相对于一流高校,普通高校最可怕的不在于资源匮乏,而是在最该开阔眼界的年龄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阶段降低了标准。

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不管在什么样的高校,总需要榜样的力量。在普通的高校里,也许那些实际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因为“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缘故,被树立为榜样。

于是初入大学的你,缺乏对学业的基本了解和判断能力,你会不由自主地认为:

哇,过六级好厉害——于是你大学只考了四级;

哇,课程好难我一定会挂 ——于是你大学四年因没有挂科而沾沾自喜;

哇,过注册会计好厉害哦——于是大学四年你连个从业资格证也没考出来;

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厉害——于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学中,你的同龄人,在他们的生活里:

其实,不过六级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大多数人的目标是550乃至600;

其实,“要挂科了”是用来自黑的,期末考试绝大多数的人是奔着4.0的绩点去考的;

其实,“什么都没学会”也是用来自黑的,于是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名牌大学无用的主要论据;

其实,各种从业考试是有人能考满分的,大家关注的是司考、CPA、CFA;

其实,研究生学校的目标是海外名校,要么也是清北复交,再不济也得是C9其他......

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并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211的人,若是高考手抖两下真可能连一本线也过不了。

大学四年的耳濡目染,让考上普通高校的你,给自己加上了一个天花板,差距可不就是那些高考分数了。

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你学会了瞻前顾后,很多事情还没了解和尝试就已经预判,连大神都做不到,所以我一准做不到。

于是,不知不觉,那些进入名校的高中同学和你貌似已形成了质的变化。

高考志愿专家

03

思维方式的差距

很难清楚地描述这种差距,但是,在《精进》一书中有一段话,描述得非常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看到这段话,你是不是已经有所明悟?

为什么一流大学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

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得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而在一所普通高校,这样的场景简直是“惊世骇俗”。

在顶尖高校里,每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会带动着你,哪怕差距很大,也会不断激发向他们看齐的标准,充满了斗志。

我相信,其实每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

因为:“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04

就业:学历,最粗暴的筛选网

现在,不少大公司做宣传时会告诉我们:“学历并不重要,我们更欣赏,更看重的是努力和能力。”然后,你会发现该公司“985”和“211”占据了绝大部分。

以前,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须985院校毕业”。现在有法律法规限制,很多不敢直接这么说,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毕业院校”作条件,悄悄地筛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并且,500强企业校园招聘时多数只去名校,有的世界顶级企业甚至只去清北复交。虽然招聘会上会有外校学生来投简历,但这些简历HR基本不会看,石沉大海。

这还真不是因为歧视,毕竟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是,学历永远是最简单的筛选网。

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所以,用“985”和“211”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突然想起网络上火了一段时间的图片,国内科技圈大佬的聚餐:

高考志愿专家

不了解的人看到的都是他们公司身价,当我们了解了就会发现,这些大佬几乎全部都是985重点大学。

05

你,在和谁相处?

不少“鸡汤”都说过这样的话,"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企业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举例来说,银行业务员揽储,一个“985”和“211”大学出来的,他参加两次校友会、同学会,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可节约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时,“985”和“211”大学的校友也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你在面试时很可能会见到面试官和应聘的师弟师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见得只有北大、清华才有这样的优势,像地处东北的吉大,地域优势无法和北上广相比。于是吉大学生自发抱团,已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人自发回校分享,还成立了 "合协一家"协会。

这种做法,其实在很多非“985”和“211”大学里也流行,但是毕竟名校前辈们已经占了先机。

06

公务员、高校教师机会更多

企业公开招聘,只能把985/211作为隐形条件。

非“985”和“211”大学毕业生最可怜的,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些部门和岗位在招聘,所以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很多中央部委的选调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门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学进行定点招录和前期筛查。通过定点招录和筛查的人,才有报考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可曾听说过国家安全机关招录普通大学毕业生?

可不要小看这些岗位!可能收入不高、条件艰苦,但毕业生一旦被录用就拿到了公务员身份!

解释一下:千万别以为国家发工资的就是公务员!每年国家和地方的所谓公务员考试,其实真正能享受公务员身份的岗位很少。普通高校毕业生费劲考了进去,苦苦工作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只是事业编制。而那些985大学的选调生一开始就有公务员身份!

差别在哪里?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公开选考...只有在党政机关待过的人,才知道“公务员身份”一词的含金量!有多稀有?你觉得厉害的不得了的高中校长、县教育局长可能都没有公务员身份...他们都是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

对想留在高校教书的同学,985、211的出身更重要!在高校老师的招录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

记得2019年,深圳南山外语高级中学公布的教师拟聘名单中引进的20名教师,19人全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其中的13人还是清北本硕连读毕业生!

高考志愿专家

实话实说,招聘时学历要求最严重的,就是高校!不仅985、211高校,好一点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

这是广西南宁市教育局公开发布的招聘简章:

高考志愿专家

南宁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公开招聘教职工,并免笔试,是不是感觉很宽松?

但很可惜,普通高校的学生很难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政策的。简章在招聘对象中提到: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无补考、挂科情况;以及,非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无补考、挂科情况。

高考志愿专家

也就是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只要无补考、挂科情况即符合招聘条件;非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除无补考、挂科情况外,还必须取得校级优秀毕业生奖项。

很显然,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应聘条件在招聘简章中,要比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高了许多或者说更严格。

试想一下,如果本次前来应聘的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那身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你,可有胜算?

写在最后: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我们要拼了命的去考名校。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了解“掌上志愿”填报系统,输入您的分数,查看您的分数能去哪些院校!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高考志愿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拼尽全力考上顶尖大学?答案太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