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一个“效”的新型农业
要点精讲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关键在农业。农业不仅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基础。我国的农业正由粗放型、单调型向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转变,由传统农业追求产量向新型农业追求效益转变。我们在备考时,要抓住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深刻理解农业产业化、农业与脱贫攻坚的关系,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道路。
一、农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自然 因素 | 气候 | 光照 | ①光照强利于喜光作物生长;②光照不足可能影响作物生长;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 |
热量 | ①热量充足则作物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②热量不足则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 ||
气温日较差 | 气温日较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 ||
降水 | 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作物生长,雨热同期最适宜 | ||
地形、地势 | 平原适合机械化耕作;地形起伏较大(若水热条件好)可发展立体农业;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可发展梯田农业;水域面积大可发展渔业;草场、饲料丰富可发展畜牧业 | ||
土壤 | 酸碱性 | 不同酸碱性质的土壤适合不同作物生长 | |
肥力 | 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具体指土壤的含水量、腐殖质含量、透气性和热量,对作物的生长有重大影响 | ||
水源 | 水源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年降水量小于250 mm,则灌溉水源是决定因素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 | |
交通运输 | 促进商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尤其是易腐烂作物更依赖交通运输,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 ||
政策 | 对农业起限制或促进作用 | ||
劳动力 | 其数量多少和素质高低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 ||
技术 | 可扩大农业种植范围,实现增产;培育良种,提高单产;保鲜和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三、农业地域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①区位条件:
②生产特点:“三低一高、一大一小”。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①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②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
3.混合农业
(1)典型案例——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
①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自然因素 | 气候 |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 |
土壤 | 土壤肥沃 | |
水源 | 灌溉条件较好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人口密度 |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
交通 | 交通便利,路网发达 | |
市场 | 面向国际市场 | |
机械化 | 机械化水平高 | |
科技 |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 |
政策 | 政府鼓励、扶持 |
②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2)我国典型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
①形成原因: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且多洪涝灾害的地方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形成基塘农业。
②优点: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投入池塘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四、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毁林开荒、垦山种粮水土流失。
(2)修水库、修渠道、不合理灌溉沼泽化、盐渍化。
(3)过度放牧、滥垦滥挖草场退化、草场沙化、载畜力下降。
(4)过度采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生态保护功能减弱、河流下游涝灾频发。
(5)滥捕滥杀、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鱼类资源大幅减少。
(6)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危害人类健康。
(7)大型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健康。
(8)境外物种的引进病源、生态灾难。
对点精炼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浙江杭州西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3题。
1.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
A.湿寒的山谷 B.肥沃的土壤
C.池塘湖沼 D.多雨的丘陵
2.重庆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重庆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市场需求
3.与杭州西湖相比,湖北省利川市种植莼菜的优势最可能是( )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廉价
C.市场广阔 D.技术先进
中国农业谚语非常丰富,仅以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生产的谚语为例,各地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农谚。东北地区“清明忙种麦”,而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则“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下图是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据此回答4~6题。
4.据材料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熟制分别是( )
A.春小麦、一年一熟 B.冬小麦、一年三熟
C.冬小麦、一年两熟 D.春小麦、一年两熟
5.依据材料判断,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小麦类型,与美国农业分布区的作物类型分别对应的是( )
A.a、c B.d、c C.a、d D.d、a
6.图中字母b所对应农业地域类型,具备的特点是( )
A.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B.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分布范围广
C.其发展依赖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
D.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据此完成7~9题。
7.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产品品质低 B.农村劳动力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对市场适应性差
8.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 )
A.粮食酿酒 B.酒糟喂牛
C.牛粪生虫 D.粉虫喂鸡
9.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 )
A.增加可用耕地面积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1.C 2.D 3.B 第1题,由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可知,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池塘湖沼。选C。第2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故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种植业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选D。第3题,杭州西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技术先进,消费市场广阔,排除A、C、D项。由题干“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可知,莼菜种植需要较多廉价的劳动力,湖北省利川市劳动力价格低于杭州。选B。
4.C 5.D 6.B 第4题,题干中提到华北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可以看出秋季开始播种,所以符合冬小麦的情况。并且华北地区的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第5题,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图中a是指春小麦产区,b是乳畜业分布区,c是玉米产区,d是冬小麦产区,e是棉花产区。第6题,b是乳畜业分布区,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集约型农业类型,其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可在人为精细化管理下,靠近大城市分布。
7.D 8.A 9.C 第7题,阳白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品质高;其所在地区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外运,但不是使阳白村陷入“增产不增收”怪圈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该村过去一直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极易造成“增产不增收”。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村循环农业链条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是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和利用,以粮食酿酒环节为切入点,以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第9题,阳白村发展循环农业,并没有增加耕地面积;该循环农业链条可以促进该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电子版领取方式:
扫码关注高中地理公众号
对话框回复“0226”即可获得
▼
▎编辑:地理姐姐
▎标签:高中地理
▎版权: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地理。商务合作请在后台回复“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