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大家正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未来就读的专业不仅关系到兴趣所在,也要考虑个人职业规划、国家发展战略等。选己所爱,择国所需,方能行稳致远。
法学:
选择法学就是选择终身学习
专家解读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法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严谨的知识体系、海量的实践案例,且会随着国家立法活动而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说,选择法学,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任何学科都有一套特有的思维方式,学习法学就必须掌握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所谓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指能够从纷繁复杂、混乱无序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提炼对解决法律问题有价值的事实和证据,并运用法律知识加以剖析。有时当事人所关心的问题,并非都是法律人所关心的问题;有时当事人值得我们同情,但法律人要时刻保持冷静、理性和客观;有时候诉争问题不会自己浮出书面,而需要法律人反复提炼、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比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习法学不需要出众的算术能力和实验能力,而是需要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学习法学要和大量的语言文字打交道,记忆和背诵不可避免。仅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为例,涉及学科多达18门,考试教材和法条多达700万字,正因其体量大、涉及面广,且是从事法律职业所必须通过的考试,“法考”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因此,法学更适合那些文字能力强、记忆力好的考生。当然,记忆只是学好法学的第一步,学好法学更需要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和理念,并熟练运用。
法学的就业选择较为广泛。一般来说,法学专业毕业生通常会选择公务员、律师或企业法务等职业。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法学都是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尤其是法院、检察院、纪委监委等。即便是普通的政府公务员,一般也都向法学专业开放报考。律师是自由职业者,平均薪酬水平较高,能者多劳。律师可以分为诉讼律师和非诉律师,二者的行业特点和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但压力和工作强度都不算小。企业的法务、风控、合规等岗位,也都面向法学专业招聘。近年来社会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企业对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当然,法学的就业选择广并不必然意味着“好就业”,就业之后,法律人通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成长和锻炼,前期收入较低、加班较多,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积累后,才能逐渐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作者:蔡元培,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
经济学:
不是“教赚钱”的学科
专家解读
谈到经济学专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如何创业、如何赚钱。事实上,经济学并不能教会大家如何聚商敛财。作为一门探索、研究经济体系运作规律的学问,它能够帮助大家深刻理解各类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乃至卫生健康等政策,理解这些政策究竟怎样影响民众生活以及社会分配。一类经济学研究会基于过往数据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实证剖析,被称为实证研究;另一类经济学研究会通过数理建模,使用逻辑推理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也被称为理论研究。
既然经济学既需要以史为鉴,也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那么学科人才培养一定会要求学生思维缜密,心思细腻,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探究驱动复杂事物运行的简单逻辑。
经济学涵盖的专业范围十分广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经济学专业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是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以及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其中不少专业不仅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广泛交叉,还与数学、物理、心理、新闻传播、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是典型的交叉人文社会学科。因此,经济学专业兼收文科和理科考生。
在教研内容上,经济学类专业主要以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发展与制度经济学等为主,是支持所有经济学相关专业发展的基础学科。财政类主要以公共财政、税收管理与福利经济学等为主。金融学类涵盖金融经济学、资产定价、公司金融与金融工程等。经济与贸易类则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内容。
举例来说,经济学类中的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财政学类中的公共财政学,是研究国家如何更有效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学科。金融学类中的资产定价学,则是在大数据分析和计量经济学视角下,以各类资产的定价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一直以来,经济学都是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喜爱的学科。毕业生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投资等相关工作。其就业去向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高等院校、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实体经济企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以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为主。
(作者:王熙,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理科:
在兴趣之上构建摩天大厦
专家解读
回顾历次科技革命,理科往往是科技产生、发展与推进的先导和支柱,为其他领域提供理论源泉和基础动力。那么,如何认识理科?数学家高斯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我想通过数学人才的培养发展,可以一探理科之境。
首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一是希望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文化的人。二是希望他们具备数学素养,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三是希望他们掌握足够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走上各个岗位,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那么数学家从哪里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数学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理科的学习应该是触类旁通的,既要精专,又要通专。既对专业知识有深刻把握,又能够根据自身兴趣拓展,建起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例如来浙大学习数学的学生,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数学家,因此,我们通过“数学+”分类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学生可依托计算机、金融、物理、管理等学科的延伸拓展,为毕业后走向各行各业夯实基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工科生和理科生在工作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工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要通过计算求解,而理科则可能会从原理上寻求解答。因此,“数学+”就是让两者融会贯通,用更加开拓的思维解决问题。
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对学生们而言就是要有足够的空间去追求、探索。其中,在教学上适度做“减法”,是老师们要为学生创设的前提条件。例如在浙大数学科学学院,我们尝试压缩课业学分,为每一个学生“留白”,让他们根据好奇心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从这个做“减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理科学习的空间之辽阔,也可以感受到不同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用心程度。
学生的未来是在大学的土壤中滋养起来的,一流课程就是“肥料”。每位学生都要充分激发自主好奇心和对所选学科的激情,只要肯追求,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一流大学会聚一流学者,一流学者培养一流学生。理科学习,尤为需要好的学术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选择”,可能是每个高中生的主题词,选择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方向。那么,一开始怎样选择入门?我认为,要向历史看,也要向未来看,要看一看这个学校历史上的人才培养成效,同时也要用未来的眼光,看看这所学校是否有梦想与激情为中国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
(作者:励建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文学:
要有广泛阅读和知识积累
专家解读
文学,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文学学科门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三个大类。中国语言文学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系不仅研究中国文学,也研究外国文学,后改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文系还强调对中外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习研究范围包括外国语言,如英语、法语、日语等,也包括这些语种的文学,如英美文学、法语文学等,有时也按照国家划分,如美国文学、日本文学等。外国语言文学近年把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也纳入专业版图。新闻传播学则主要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
有志于报考文学门类的考生,应有前期的广泛阅读,以及相关语言文学知识的积累,这需要以浓厚的专业兴趣为基础。学生应具备比较细腻的艺术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情感,对语言文字敏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天赋。文史哲自古紧密相连,因此考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知识,最好还能有一些诸如绘画、书法、音乐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未来在文学门类的学习和工作均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文学门类中的新闻传播学相对特殊,新闻讲究真实性和导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基本功,还应具备丰沛的想象力,这也是从事文学创新性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文学门类毕业生就业比较传统,有一部分选择做中小学老师,还有一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再做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当然,文学门类毕业生一个重要就业方向,是到新闻出版等文化宣传机构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和商业机构从事文字工作。报考文学门类的学生因阅读量大,写作任务重,可能会比较辛苦,和商科等热门专业相比,毕业后的收入也不会很丰厚,但因其从事工作特性,收入相对稳定。
(作者:代迅,系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