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与“幸福教育”下的孩子,十年后差距有多大?

高考学习经验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棍棒教育”与“幸福教育”下的孩子,十年后差距有多大?

掌门1对1

作者 | 张可粒

来源 |男孩派(ID:boy666dj)

“不打不成器。”

这是一场悲剧的源头 。

老来得子的蔡宗礼跟老婆离婚后,就一直独自抚养孩子。

蔡宗礼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才会这般穷困潦倒,因此对儿子小瑞寄予厚望。

掌门1对1

而小瑞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在班级上都是名列前茅,同时小瑞还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经常会帮父亲做家务。

去年11月,小瑞的学习成绩突然下滑了,父亲怒不可遏,同时也发现了小瑞隐瞒了学校退回的80元学杂费的事。

奉行棍棒教育的他,把小瑞揪到客厅,用橡皮筋捆住双手,放在板凳上,再用皮带抽打小瑞全身,还用木棍抽打他,甚至打到断掉。

事后,经警方认定,小瑞全身皮肤挫伤面积高达30%,构成重伤二级。

掌门1对1

是蔡宗礼不心疼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其实并不是,蔡宗礼为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特意在学校周边找了一份保安工作;

听说牛奶能让孩子又白又聪明,月收入只有1200的他,每天让儿子喝奶粉、吃水果;

为了给孩子上400元一个月的辅导班,他顿顿馒头配咸菜,不舍得买衣服,省吃俭用;

掌门1对1

……

“打你,是为了让你好好学习,打你,也是爱你”,显然过于荒谬了。

当爱的方式错了,无论有什么理由,毋庸置疑都是一种伤害。

小瑞的遭遇更像是重新揭开了“中国式棍棒教育”这道腐朽且令人伤痛的伤疤。

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起初喜欢好言哄骗,接着是大声呵斥,最后竟然演变成拳打脚踢,以至于孩子长大后,所有的童年回忆里只是充斥着鞭子和苦泪。

01

“不打不成器”,是一场谎言

“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才子”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父母的心里根深蒂固。

似乎没有什么是打一顿不能解决的问题:

不吃饭,打一顿;不好好写作业,打一顿;不听父母的话,打一顿;做错事情,打一顿。

甚至把“打孩子”当作金科玉律,当作育儿的交流方式。

掌门1对1

(源自:网络)

孩子被胖揍一顿之后,终于不得已承认了错误与不足,而父母却暗自欣喜自己的教育方式颇有成效。

实际上孩子只是因为情绪上的恐惧,害怕皮肉之痛,以及无法反抗父母权威,才向父母投降的。

而打骂和伤痛,只能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却没有教会孩子应该做什么,那孩子自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真心接受父母的训诫。

这种以孩子服从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手段,不仅深深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会把孩子养成“父母的敌人”。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对音乐家父母,他们希望儿女在二胡上有所成就,于是从小就对他们进行堪称残酷的棍棒教育。

譬如,妈妈偶然发现儿子一边拉二胡,一边偷偷地看小说,结果被妈妈一顿暴打。

他们的棍棒教育是“成功”的吗?

显然不是。

这对儿女本来应该在父母的熏陶之下拉出一手出色的二胡。

但事实是,儿子拒绝拉二胡,还说这辈子再也不想碰它。

女儿倒是有在拉二胡,但与父母断绝了来往,因为她无法压下对父母的恨,干脆不如不相见。

这是棍棒教育的“残酷轮回”,父母粗暴地对待儿女,儿女粗暴地对待二胡,甚至粗暴地对待自己的父母。

伤痛刻进骨子里,并没有随着岁月被忘却,反而历久弥新。

其实,不管是被父母逼学二胡的两个孩子,还是被爸爸暴打要求提高成绩的小瑞,他们都很努力,不断地在练习,只不过无法一下子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罢了。

更让孩子心碎的是:

当他们需要父母理解的时候,得到只有指责和打骂;

当他们渴望父母之爱的时候,看到的只有逼迫和分数;

当他们期待父母拥抱的时候,换来的只是冷漠与忽视。

从始至终,“不打不成器”都只是一场以爱之名伤害孩子的骗局。

棍棒是赢了,父母却输掉了孩子的心,也毁了整个家。

02

棍棒教育,让童年的痛苦伴随孩子一生

有人说,幸运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而父母的暴力,连把孩子最后自我治愈的那点机会都给剥夺走了。

作家王朔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在父亲的严格和暴力中度过的,父亲总是打他到打不动了才会停手。

这种打骂教育也给王朔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后来在《致女儿书》中写下了对父母的怨恨:

“我不记得我爱过自己的父母。

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

王朔的经历就像是无数个经历家暴孩子的缩影,一次次的打骂,如同炮火般不断摧毁着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对父母的依赖与爱弄得支离破碎。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990名孩子开展了一项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

发现被打得越多的孩子,行为问题比被打得少或不打的孩子要多得多。

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会失去自信,没有安全感;

同时还会产生攻击性、失落感和焦虑感;

甚至是智力水平、学业水平以及注意力水平的发展上也会有所欠缺;

更严重的,会诱发孩子的极度消沉,拒绝社交,产生自杀念头。

那些经常被打的孩子,从来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爱,更不会相信这世界是有爱的。

他的一生可能都在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所以说,一切多快好省的教育都是有毒的,只有学会正面管教,才不会培养出一个满眼凶光、满身戾气的孩子。

03

只有正面管教,才能养出幸福的孩子

其实,教育是一门功课,是一门需要我们放弃苛责,放弃完美主义,怀着谦虚与感恩之心不断去进修的功课。

在某次综艺节目中,嗯哼把玩具乱丢,自己走过去的时候一不小心踩到了玩具的尖锐部件,顿时崩溃大哭。

妈妈霍思燕立马靠近,观察嗯哼的状况,先是询问他踩到了什么,检查那个让人受伤的玩具,嗯哼很生气,又粗暴地把玩具丢出去了。

掌门1对1

霍思燕没有着急责骂孩子的任性行为,而是把嗯哼抱在怀里安慰他,吹吹脚上的伤口,进行二次共情与安慰:“太尖了,踩上去肯定会疼的。”

嗯哼哭得更大声了。

掌门1对1

然后,妈妈又一次把被嗯哼丢掉的玩具给捡了回来,告诉嗯哼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不要生气扔掉,扔掉了,妈妈也会被踩到,别人也会被踩到。”

掌门1对1

接着,告诉孩子如何处理这种危险的东西:“要拿给妈妈或者拿给老师,甚至丢到垃圾桶里,放到高处。”

掌门1对1

最后,妈妈亲自感受玩具带来的疼痛,陪着嗯哼一起正视“玩具”,进行了管教目的的讲述:“你如果不收好,妈妈也会跟你一样感受到疼痛,你记住了吗?”

这时候的嗯哼,已经完全安静下来,听明白妈妈的话了。

当面对孩子犯错,霍思燕没有打骂孩子、落井下石,而是先关注事实——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最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教科书般地完成了一次极具教育意义的对话。

《双向养育》里说过:“如果你的工具只有锤子,所有问题在你眼里都是一颗钉子。”

因此,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孩子能不能从我的管教方式中获得正面感受,如果不能,那就应该学着改变。

只有善于体谅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才能养出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有以下三个管教评判标准,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1. 语言和善且能坚定执行;

  2.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3. 立足长远,从孩子的终身发展进行教育。

我们总是觉得如果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让他先感觉更糟,认为惩罚能让孩子吸收教训,知耻而后勇,迎难而上。

事实上,打不是亲,骂不是爱。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场“以大欺小”的权威对抗,也不是父母情绪的宣泄。

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控制和打骂,索取和占有,逼迫与排斥,而是信赖与自由,理解与接纳,陪伴与鼓励。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与孩子携手共同成长,收获此生的平和与喜悦。

*来源简介: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掌门1对1

掌门1对1

成长 / 教育

37岁应采儿二胎剖腹产直播:为母则刚,是世上最毒的鸡汤!

掌门1对1

成长 / 教育

李佳琦“日赚6亿”,家庭背景曝光: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到底有多爽?

掌门1对1

您的分享、点赞、在看

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高考学习经验-“棍棒教育”与“幸福教育”下的孩子,十年后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