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成长”不是孩子的专用名词,也同样适用于家长。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听话,要考满分,但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学会了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否也做到了100分?
作业帮“悟”理家长课堂,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们提供专业、科学的教育指导,让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不焦虑。
帮帮: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也不爱和家长沟通了,是家长的沟通方式出问题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愿意交流、愿意听呢?
牛玥老师:我问过很多孩子这个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不爱跟爸爸妈妈沟通了?很多孩子回答了这样一个答案——“因为我爸妈根本不懂我”。
各位家长朋友们奇不奇怪,为什么我们跟孩子朝夕相处,要说懂孩子、理解孩子,我们家长应该是最懂孩子的那个人,但为什么我们会给孩子这样的感觉?
给您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比如说:
今天孩子7点马上要起床,再不起床要迟到了,您是不是跟孩子说“赶紧起,赶紧起”;
要去吃早饭了,您是不是说“赶紧吃,赶紧吃”;
孩子放学回来 写作业,您是不是说“赶紧写,赶紧写”;
就连睡觉,您也说“赶紧睡,赶紧睡”。
……
各位家长,问您一个问题,咱们谁有一赶紧就睡着的本事?都没有。咱们做不到,孩子能做到吗?孩子也做不到。但是您看往往孩子不听话了,不跟我们沟通了,您会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跟我没关系,这样一来孩子自然就觉得妈妈不懂我,爸爸不理解我,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了。
所以,我们要怎么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怎么表达自己对孩子满满的爱呢?教您沟通三步法,让您的孩子立刻感受到您的爱和理解。
“你怎么了”,咱们坐在那去听孩子讲他怎么了?
我咨询过很多孩子,问到他们对爸爸妈妈最大的期望是什么的时候,这些孩子通常都会告诉我“老师,我就希望我爸我妈能不能好好听我说完那句话。”
可是很多时候家长们太忙了,“我没有那么多耐心,我们工作已经很累了,我哪有时间去照顾到你的感受”。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情绪碗,这个碗里面装着很多的情绪,我们有没有在他第一次有情绪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情绪,让他倒出来呢?很多时候我们没有。
举个例子,孩子放学回来跟你说,我太生气了,我同桌王小明抢我东西,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连累我也被老师批评了。
您听到孩子这样讲,您是不是会说“这点小事,这有啥。”
如果您这么说,孩子心里会想,你是我妈还是王小明他妈,你是向着我还是向着他,孩子会说你根本就不理解我。
很多时候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们再沟通了,不愿意跟我们说话了?是因为孩子在第一次试图和我们沟通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看到他的情绪。一次、两次、三次……孩子会觉得你就是一个不理解我的爸爸妈妈,我也自然不想跟你说话了。
所以,和孩子沟通时,第一句先去问问孩子“你怎么了”,去倾听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要看到孩子每句话背后的情绪。
如果孩子跟您说了一堆,这个时候您说什么?说“我也一样”,表达您对孩子的理解。如果您说“太生气了,他怎么能抢你东西,我要是你,我比你还生气”,这时候孩子一定觉得您很懂他,瞬间你们就变成朋友了,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越来越愿意跟您沟通。
当孩子的情绪碗不断地被倒空,不断地把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我们也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了,这个时候再来第三句话,“那你说怎么办”。
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了,我们才有可能引导孩子理智地去处理问题。
各位家长,以上三句话帮助您跟孩子沟通,帮助您理解孩子,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理解、被认同、被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学会沟通,不再做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您还有哪些教育问题需要专家支招呢?
欢迎给我们留言~
RECOMM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