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您知道吗?
生物医学工程
其实占据医院的每个角落
大到核磁共振仪
小到智能输液器
无论是接骨板,还是纳米载体
几乎所有的医疗器械都与生工专业有关
我们是会诊断病情的工程师
是医生的好帮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吧
学/院/概/况
ABOUT US
基础医学院下辖生物医学工程系、10个教研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另设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研究所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汇聚珠江学者、南山学者、南粤优秀教师等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承担本校本、硕、博多层次医学基础及专业课教学,同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项目的研究。
围绕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标,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先后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十余项。目前已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与精品共享课程培育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为保证优质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学院不断拓展对外学术交流,探索2+2办学模式,先后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等院校签署了互访交流学习协议,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1个省级研究中心
·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多门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及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院现有在编教工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7.9%,硕士学位的教师占20.7%)
专/业/介/绍
ABOUT US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2019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建有省级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重点示范基地、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为教学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在全国招生,立足广州,辐射粤港澳,服务健康中国,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责任担当及人文情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及追求卓越的品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交叉学科工程应用能力的卓越工科人才,毕业生能胜任医疗器械、医学电子技术、医学智能影像或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工作。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近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授权专利60余件、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有11项产业化项目。依托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重点学科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聚焦临床诊疗中的难点问题,以医疗器械研发为重点,在智能医疗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医学信息与影像等学科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已有10余款产品应用于海内外100多家医院和研究机构, 产业转化产值上亿元。初步形成了围绕呼吸系统、肿瘤等重大临床疾病开展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开设医学电子与医学材料两个本科培养方向。以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联合企业及医院各方,多年来以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为支撑、相关课程为基础、产品研发为载体,构建了自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校企医孵”协同育人模式,打通了新工科全链条育人路径,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专业创办以来为生物医学健康产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01
医学电子方向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医学电子技术、智能医学影像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1、2)、人体解剖学、工程生理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及应用、医用物理学、模拟电子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ARM 体系结构与编程、医学图像处理、医疗电子设备综合实验
02
生物医学材料方向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生物医学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1、2)、人体解剖学、工程生理学、线性代数、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与基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测试与表征、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生物医学材料学
03
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
符合教育部和我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颁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教/师/团/队/介/绍
ABOUT US
近年来学校大力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海内外引进多名本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本专业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师资队伍医工兼具、专兼结合,现有专任教师67 人(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讲师 15 人),其中海内外引进人才20人、博士生导师 15 人、硕士生导师 29 人。
实/验/教/学/平/台
ABOUT US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按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进行建设,并于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获省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与数家实力较强的科技公司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孵化企业需求项目为目标,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和众创空间,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联合创新实验室
生工系实验课堂
学/生/成/果
ABOUT US
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比赛中,在全国及省级各类竞赛如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35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
“互联网+”创新产业大赛广东省赛区
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
第五届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
广东省“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广东分赛区比赛
同时,学生获国家、省级等各级项目80多项,其中“攀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省级以上项目共14项,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件,开发样品和样机15个,其中参与的市场转化应用项目11项。每年派送学生到境外交流学习。
特色优势
(1)医工学科深度融合。学校推行“基础与临床学科共建”制度,师资互聘、课程共建、科研交融,建成医工交叉师资队伍。
(2)以医学优势学科为依托的医工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临床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聚焦呼吸疾病、肿瘤防治等相关医疗器械研发,发挥医学及工科师资优势,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课程体系,培育掌握医学知识、拥有医疗器械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实施“校企医孵”四方协同育人模式。以产业和临床需求为导向、医疗器械研发与应用为培养主线,构建了“学校、企业、医院、孵化器”四方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具有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同时,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协同”、“三尽早”、“五结合”和“四融通”的“校企医孵”协同育人模式,打通新工科全链条育人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医工交叉融合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岗位胜任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招/生/就/业/情/况
ABOUT US
01
招生情况
02
就业情况
2019-2020年度,本专业毕业生102人。其中在高新企业、研究所、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70人(占比68.63%),毕业生主要从事医学电子、医学影像、信息产业和生物医学材料等相关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境内外升学32人(占比31.37%),硕士研究生推免成功率100%(主要去向为中科院等单位)。
资料来源 | 学生工作处 招生办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招生咨询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