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 礼赞中华 | 广美学子以己所长、尽己所能展现党史之光

广州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青春向党 礼赞中华 | 广美学子以己所长、尽己所能展现党史之光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

在广州美术学院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青年学子们也充分展现了他们朝气蓬勃、创意无限的精神面貌和青春能量。

同学们在学校和老师的引领下,传承广美红色基因,发扬广美优良传统,发挥广美专业特色,以己所长、尽己所能,用充满创造力的艺术作品、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展现党史之光,礼赞中华之美,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他们又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精神滋养。

“红色展品”静物写生

深挖物品中所凝结的革命精神

绘画艺术学院具象语言教研室一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对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及佛山蒋寒秋博物馆所展出的“红色展品”进行静物写生。每位同学通过一个多月连续不懈的创作,深入了解了“红色展品”背后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的艰辛,并通过挖掘物品中所凝结的革命精神,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以革命战争时期的马镫为创作对象的姚瑶同学表示,铁质马镫有不少斑驳生锈的地方,需要仔细刻画细节,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的虚实关系和铁的质感,她连着几天长时间盯着画面作画,因此还得了角膜炎,等眼睛状况好一些又继续作画。她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耐心完成一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了解到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深受感动。

广州美术学院

以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中陈列的煤油灯为创作对象的高源同学表示,正是在创作过程中,他了解到煤油灯作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为当时的苏区带来光亮,见证了革命先辈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岁月给煤油灯的表面蒙上一层灰,更多了一份厚重感。因此,他希望将煤油灯的历史感刻画出来,即使耗费大量时间也热忱不减。“伴随画面效果逐渐显现,我仿佛能感受到革命前辈们带给我的力量,经久不衰,这盏煤油灯似乎被再次‘点亮’,照亮我前进的路途。”

广州美术学院

选择红四军独立团军用布包为创作对象的邵碧云同学表示,一开始选择布包为创作对象,源于喜欢布包的肌理,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资料,才知道布包上面的斑点是血迹,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抛头颅洒热血”的意义,更加希望能把作品画好,因此,下乡期间她也带去了,晚上有空就坚持创作。“通过这次训练,自己的耐性好了很多,也更加由衷敬佩革命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邵碧云说。

广州美术学院

以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中陈列的军号为创作对象的王婧宜同学表示,历史长河会冲淡那些曾经鲜亮的面容,而旧址中的物件承载着那段闪亮的记忆,尤其是军号,唤醒了她作为广美学子血脉里流淌的红色基因,让她更懂得了铭记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意义。为了画好这件作品,她第一次使用油画材料,从铺色的小心翼翼到后面逐渐上手,也让她获得了一个不断深入自我探索的过程。

广州美术学院

被罗奇老师评价画得比照片还真实的陈俊威同学,画的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枚炮弹。他表示,选择创作对象时,第一眼就被这个炮弹的视觉冲击力所吸引。由于炮弹比较光亮,拍出来的照片有反光,因此,他先用水彩铺底,再用彩铅一点点叠压上去,逐步表达出物品的质感和前后关系,力求画得比照片更立体、更生动、更扎实。

广州美术学院

“红色展品”静物写生中的部分精彩作品,还应邀参加“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学习党史的热情和成效。

设计融入红色元素

创作能力从具象走向抽象到意象

美术教育学院大一平面班与绘画班的70位同学分为19组,在美术教育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共同辅导下,每一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一次代表大会为主题,认真学习这一次代表大会的时代背景与主要内容,收集有关党史资料……在四周的时间里,每位同学都从这一次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中选取典型的内容和元素进行纸的立体造型设计,同时,又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主要的内容和精神中提取元素,进行立体空间造型。

同学们通过丰富的红色经典画面与创新的造型将艺术与党史学习有机融合,再现党的奋斗历程,赞颂党的辉煌业绩。大家在学习中直接感受党史、了解党史、理解党史,并通过艺术创作切身体会红色文化所传播出来的信念之美,同时,创作能力从具象走向抽象到意象。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创作了《启航》的梁伶、冯蔓淇、黎骏昊、刘善四位同学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爱党爱国热情与精神力量都得到了增强,学会了如何运用材料去诉说作品。虽然期间困难不少,但我们坚持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作品,感觉付出都是值得的!”

广州美术学院

创作了《反抗》的刘幸昌、刘心仪、杨子怡、何怡文、陈炳先五位同学则特别强调,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面对外来入侵时不屈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用对比手法和尖锐的元素去表现抗日战争,以《反抗》来命名他们的作品,黑红搭配使红色格外耀眼,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必将走向胜利的彼岸。

广州美术学院

创作了《革命焰火开始的地方》的余佳欣同学,选择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时间段为表现内容。她说:“当初奋斗的青年们年龄和我们相仿,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诚挚的报国心,我深深地被革命者的精神感动。完成这一作品后,我很有成就感,感觉随着书本页面的一张一合,当时的与会景象就浮现在眼前,勾起我对往昔光辉革命历史的回忆。”

广州美术学院

同学们的创作不仅被《广州日报》等省内媒体广泛报道,还登上了《光明日报》,获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

纪念性公共空间雕塑方案

为广州红色文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2017 级公共雕塑专业方向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广州越秀区的红色文脉和场域精神进行调查研究,以杨匏安故居为起点,先后考察了农讲所、烈士陵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观音山战斗遗址、中共三大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大家通过理论梳理、现场调研、场域分析、方案讨论、模型制作等环节,历时 6 周,最终呈现了7个展现广州红色文脉的纪念性公共空间雕塑方案,为广州红色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广美青年学子的智慧,同时,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以艺术介入社会、服务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创作了《烽火红棉》的罗达印、李奎安、赖晓鹏三位同学表示,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有“英雄花”之称。通过考察,他们设想在海珠广场放射区域的交通环岛(临江)放置一座《烽火红棉》,雕塑主体以木棉花造型为元素,旨在颂扬一种正气凛然的英雄气概;花蕊挺立的五角星图案与地面五角星图案造景相结合,从天空俯瞰,形成壮丽的大地景观;夜间结合光效预设,让烽火木棉熊熊燃烧,点亮城市。作品与广州解放纪念碑的主题雕塑相互辉映,表达了对广州解放胜利的歌颂,对广州未来发展的火红憧憬。

广州美术学院

周绍文同学在考察的过程中,则被海珠桥的历史深深吸引。海珠桥建成于1933年,曾见证了1949年10月14日的广州解放,承载了众多公众记忆。在近百年的历史中,海珠桥历经1次重修和3次维修,如今因扩建需求和整体材料工程寿命已快到极限,如果海珠桥被拆除,人们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留住记忆呢?因此,他做了《海珠战士》这样一个艺术计划,希望当海珠桥被拆除后,用其构件来构筑解放广州的战士——一群正步前进的军人如同钢铁洪流行走在人群中,以此来延续城市记忆,向广州解放致敬。

广州美术学院

此外,2019级公共雕塑专业的同学们,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于近期对潮汕、梅州地区具有岭南特色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度考察和挖掘,并将之应用于艺术创作,与五华县梅林镇金坑小学的小学生们一起完成《闪闪的红星》公共雕塑作品。100颗五角星,以浮雕的形式呈现岭南中国革命积淀、人文风貌以及区域文化,将组成一件大型公共雕塑作品,安装在金坑小学的护坡墙上,寓意中国未来的接班人如红色火种生生不息。

广州美术学院

“红色文创”设计展现广美学子

对红色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的思考

工业设计学院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2018级的67名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用7周时间围绕《红色热土、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专题展》展开了红色文创产品设计。

同学们以展览为线索,从地方文化研究的视角,通过红色遗址考察、文献调查等多种途径,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浴血奋战、开辟红色热土的革命历程,既对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脉络建立起宏观认知,也从微观层面了解到许多令人感动的人、事、物,由此触摸到当中蕴含的不朽精神。在后续的设计中,同学们以当代青年的视角,从红色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下和未来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设计了百余件(套)设计方案。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雷海林同学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获取灵感,设计了《红军电报机音箱》。他说,李白烈士的座右铭是“电台重于生命”。因此,在这个红军电报机音箱中,他将电报机与音箱的操作方式巧妙结合,让每一次使用音箱都如同在发送电报一般,通过声音的”穿越“来弘扬李白烈士“电台重于生命”的革命精神。

广州美术学院

机甲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战术兵器,为今天的年轻人所喜欢。安思扬同学希望能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宣传红色文化,引起更多人的热爱与共鸣。因此,他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制服为原型,分别提取了红军军服、解放军65式军服、解放军07式军服的造型元素,并进行3D建模,在统一骨架基础上通过可替换的外部装甲创作了《赤色铁军——红军&解放军军服机甲化科幻潮玩设计》系列科幻潮流玩具。

广州美术学院

参与拍摄“青春红图志”

用艺术创作解锁红色“国宝”

中国画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十几名同学,应邀分5组跟随南方日报《宝览南粤》摄制组一同深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博物馆、佛山岭南金融博物馆、惠州叶挺纪念馆采风,探访革命类国家一级文物,通过专家介绍、资料查阅挖掘红色“镇馆之宝”背后鲜为人知的党史故事,寻找创作灵感,以当代青年人的视角,用不同的艺术类型描绘“青春红图”,传扬革命精神。全媒体产品在南方+刊播后,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每集的点赞量达到上千个,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和央视频。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参与了《寻访张云峰烈士绝笔书》录制并进行创作的田书涵同学表示:“张云峰烈士牺牲的时候其实只比我大几岁。当他面对威逼迫害时能坚定不移,面对死亡时能慷慨从容,我想支撑他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他对家人的那份愧疚和深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英雄。我希望把这些感动和感悟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与同学们共勉。正如老师所说:‘只有学有所思,心有所悟,才能笔下有力,画中有魂。’”

广州美术学院

参与了《广州解放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录制并进行创作的杨入鳗、吴南锋两位同学则表示,在创作的时候,他们的耳边仿佛能听到当年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内心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那一代的年轻人用血汗为后辈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但不能忘记,而且有责任传承这份家国情怀,尽己之力,竭己之智,为祖国绘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广州美术学院

参与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货币》录制并进行创作的周甜甜、林泽伟两位同学也倍感印象深刻:“我们都是成长在习惯了电子支付的一代,很少去关注实体货币,尤其是这种历史上的钱币。事实上,钱币是一个时代很直接的见证物,是一本很特别的历史书,很希望我们的创作能让更多朋友关注到这段红色历史,去发掘更多有趣的细节故事。”

广州美术学院

相信,广美的青年学子们,将继续以青春之我,为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不断发光发热。

文字:江粤军 袁梦婷

图片:宣传部 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编辑:江粤军 袁梦婷

核稿:刘颖倩

审定:刘 滴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广州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广州美术学院-青春向党 礼赞中华 | 广美学子以己所长、尽己所能展现党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