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29日
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总决赛在复旦大学举行
华师夏宝君和刘喆两位老师
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校综合成绩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三
在全国地方高校和师范院校中均名列第一
一等奖颁奖现场
据介绍,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的赛项之一,是目前项目清单中唯一一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自2020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大赛秉持“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办赛宗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旨在以“四新”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学创新,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及教学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等奖颁奖现场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此次大赛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他希望广大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不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力和水平,担负起新时代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华师选手合照
据悉,全国共有1071所普通本科高校的50386名教师参加校赛;12625名教师参加省赛,其中主讲教师3981人,高级职称教师参赛比例接近70%。经过校赛、省赛层层选拔进入国赛决赛共有198名教师或团队参赛,共设一等奖30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99项。我校选手能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非常难得。
厚积薄发源自学校的不断发力
华师团队合照
正是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聚焦教学创新主题的不懈努力与追求,汇聚了学校不断彰显的教学创新特色文化与氛围,锤炼出了本次大赛可喜的佳绩。在大赛中,我省9位选手均有出色表现,广东省获奖总体成绩在全国名列第五。本次大赛我校选手取得优异成绩既是选手教学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效的综合展示,也是我校持续推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和回报。
近年来,我校大力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校院联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共建成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8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7个、通过各类专业认证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8门、省级一流课程76门;同时我校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改,通过完善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训练、备赛、筛选机制,为参赛选手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培训、咨询与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创新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聚焦教师教学创新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本理念,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和校长王恩科多次深入一线,调研、解决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及作为广东赛区主办单位的组织、策划和持续推动学校教学创新的相关政策体系建设工作;陈文海、蒋达勇两位副校长多次现场召集相关部处、学院及资深专家,专题研讨创新大赛组织与实施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调研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建设。
各二级学院领导重视教学创新,精心组织学院教师教学创新选拔赛,成立学科专家团队多举措、多方协同支持教师教学创新工作;教师发展中心依托自主创建的高校教师“进阶发展-师德贯穿-分层共享”校本研修体系和高校教师“四师五环”课程思政教学发展体系,持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专门培训和研讨;各选手热心教育事业,克服重重困难,凝练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校作为创新大赛广东赛区牵头单位和联合主办单位,为大赛组织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省赛组织工作精益求精,圆满完成,得到各方的高度肯定。
今年4-7月,我校充分发挥省赛牵头单位和主办单位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国赛主办、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广东赛区组委会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陈文海副校长全程统筹、指导国赛备赛工作,蒋达勇副校长亲自率队前往上海复旦参赛;广东赛区组委会办公室积极跟进和做好国赛组织的各项工作,组织国赛选手积极参与专题培训,跟进和做好大赛组织的各项工作,组织国赛选手培训,为广东赛区参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下面
让我们一同看看
获奖教师的风采
华师获奖老师介绍
夏宝君老师
个人介绍: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共关系》。深耕教学科研工作十年,主要从事文化传播、人际传播、公共关系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2020年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参赛感言: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栽培,用强大的后盾力量支持我勇敢前行;感谢指导过我的前辈、专家们,用无私的奉献推动我不断成长;感谢我的团队成员和同事们,用智慧和关怀陪伴我奔赴山海。感谢可爱的学生们,我能够坚持十年为这门课程付出感情和心血,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你们各种无条件的支持!在我的心里,你们是爱,是暖,是我的人间四月天。
教学感言:十年磨一剑,感慨万千。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教育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全。我愿保持热爱,做一个纯粹的教育者,用初心为学生的成长点亮灯一盏。
夏宝君的赛前指导
“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学校的培养,感恩所有支持我的人。”夏宝君表示,这个奖项让自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也提醒她不懈努力,继续勇攀高峰。《公共关系》是新闻传播类的专业必修课,于去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门课创新模式较成熟、建设基础较好,课程创新特色也更有代表性,所以选择以它参赛。”
备赛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时间安排很紧,既要安排日常教学,也要照顾家庭,还要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课程教学、完善比赛材料,有时确实感觉比较辛苦。”对此,夏宝君以保证本职工作为准则,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针对长赛程产生的情绪波动,她会通过冥想、运动的方式缓解,保证自己的心态稳定。
奖项的获得也离不开夏宝君的自我要求和课程的高质量。比赛前一晚,她反复练习了5遍以保证在现场汇报15分钟内完美展示;在教学设计及方法上,她也向多位专家请教,查缺补漏。提交参赛的课程材料全部基于真实教学,呈现教学日常和师生风采,作品既展示专业特色,又重视社会关怀,“相信正是这种真实、真诚能够直击内心、引发共鸣。”夏宝君说。
自2015年将团队激励的方式引入课堂,夏宝君探索创新教学的步伐就从未停歇。“创新能为教师教学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避免职业倦怠感,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感。”她希望课堂能体现专业深度、学科广度、思想高度,培养出有知识、有本领、有视野、有担当的学生。“希望培养学生成为时代的见证者、社会的推动者、未来的引领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刘喆老师
个人介绍: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设计、教师教育等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等3项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6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得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广东省优秀在线课程教学一等奖,首届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教学学术创新奖。
参赛感言:感恩母校华南师范大学23年来的滋养,增强我们站上比赛舞台的底气。感谢学校前辈们一路引领,提升我们与同行同台竞技的勇气。感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三年来的陪伴,激发我们继往开来的志气。
教学感言:聆听学生的呼唤,让教学导向爱;聆听教学内容的呼唤,让教学导向真理。
刘喆的参赛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从2012年到2018年的六年时间,她专注于理论构建,2018年依托这门课程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再到2020年开始用比赛检验之前的理论构想和教改实践,这是按照学术研究路径进行的教学创新。可以说,她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而做赛前准备,还把这个比赛看作是对这一门课程的全面梳理和总结。
在比赛准备过程中,她还原了课堂的最真实样态。她表示,“现场的表现已经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了。”
刘喆的赛前指导
此外,前辈老师们在备赛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关怀,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策划、后勤保障等等都让她有着深刻的感受。她坦言,“他们的睿智宽仁、扎实学识给我树立了很大的榜样作用,未来我也会把这种大先生的精神气儿传递下去,为华师的师范生培养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
对于自己获得的奖项,她认为是对于自己过往在教学科研上付出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更好地做好教师教育工作的一种鞭策。最后,刘喆表示,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学生观对师范生的未来教学生涯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我们努力前行,努力创新,其实不仅仅是为了给同行一点启发,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够触动到我们的师范生。”
成为更好的育人者
华师老师步履不停
再次向两位老师表示祝贺
期待华师老师获得更多奖项
#往期回顾#
采写丨谭泳儿 丰奕姿
郑嘉俊 唐娅辛 杨雨佳
图文丨教师发展中心
执行编辑丨雷世炜辛瑾源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