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
教职工返校工作方案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新学期开学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粤教防组〔2021〕9号)及我校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精准安排教工分期分批有序返校,从速从严从实筑牢校园疫情防线,确保师生健康平安,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职工返校安排
(一)目前在低风险地区的所有教职工。目前在低风险地区的所有教职工,必须在8月19日前返回居住地(原则上回到校区所在城市的家中),主动按地方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减少外出与聚集,开展14天自我健康监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并按学校要求按时返校。教职工的返程尽量避免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如返程必须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须及时报告,并全程做好防护,抵达后参照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落实健康管理。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未按要求回到广东省内的教职工,需书面说明具体原因,并明确返回时间,报单位负责人和分管校领导审批,防控办和人事处备案。未能提供书面说明的,将以违反疫情防控纪律,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疫情防控的重点人员。目前还在中、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封闭封控管理地区,仍在境外的教职工;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且未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含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正在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含居家健康监测)的疫情相关人员,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原则上暂不流动、暂不返校。待所在地区降至低风险等级、解除封闭封控管理或按防控要求落实健康管理后方可申请返校。
(三)目前还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教职工。目前还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低风险地区的教职工,8月19日前返回校区所在地市,但暂不返校。需在校外按属地要求,落实健康管理后,方可申请返校。其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区)返粤,需“3天2检”+14天居家健康监测;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返粤,“四个一”健康管理,14天自我健康监测(具体见附件3)。
(四)教职工返粤、返湛、返莞后,须按属地要求落实核酸检测。从外省其他低风险地区直接来(返)粤人员,抵粤48小时以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东莞市要求省外返莞三天两检,市外返莞一次核酸检测;湛江市要求外地返湛,一次核酸检测。
(五)新进教职工。要求新入职的教职工做好入职前14天的健康监测(见附件5),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主动按地方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坚持“应接尽接”的原则,无接种禁忌症的需接种疫苗。
二、教职工返校工作流程
(一)个人提前报备。教职工返校前2天,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返校的具体时间、交通方式及行动轨迹等,并提交健康卡(见附件1)。健康卡含个人14天健康监测情况,返校前粤康码、行程卡等内容。
(二)单位(部门)把关。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跟踪本单位人员健康状况及个人轨迹,建立本单位的所有人员的人员流动情况台账,建立每个员工的健康卡档案。
(三)人员流动情况更新上报。各单位、各部门指派专人对本单位人员去向流动情况及返粤、返校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根据现有工作流程,每日更新上报统计情况(见附件2)。
(四)做好重点人员的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如发现有中高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或有疫情相关接触史的人员,必须及时上报,并严格按照地方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见附件3),按地方要求落实核酸检测(见附件4),做好健康管理,不得瞒报、谎报。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教职工如有特殊情况返粤或返校,须报防控办审批。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全体教职工必须坚持每日健康打卡,准确报告个人行踪及健康状况,强化“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不扎堆、不聚会,主动遵守属地防控规定,积极配合流调排查和健康管理。
(二)加强防护意识指导,关心关怀重点人员。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推送疫情风险提醒、最新防控政策,关系关怀在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工,密切跟踪其健康状况,提供相应帮助。
温馨小提示:
在了解《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教职工返校工作方案》之余,我们也来关注一下戴口罩的误区集锦吧!返校时可别踩"雷"喔!
炎炎夏日,本想敞开面部露出口鼻汲取丝丝清凉,无奈疫情当前,我们仍要做足防护和病毒斗争。口罩俨然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街上口罩戴法五花八门,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常见的口罩“花式”戴法。
误区一:露鼻子
口罩遮住嘴露出鼻,说话、打喷嚏时的飞沫就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能畅快呼吸,真是一举双得啊!
人的呼吸道有两个出入口,一个为鼻腔、一个为口腔。遮住嘴巴只是设置了一道关卡,露出鼻子,仍然给病毒颁发了“出入许可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比起咽喉和肺部细胞,新冠病毒更易感染鼻腔细胞。看来,嘴巴和鼻子都遮好才是王道!
误区二:罩下巴
天太热,赶紧把口罩拉下来透透气;美食在前,迫不及待拉下口罩尝一口;脸上肉多,口罩拉至下巴秒变V脸美女!
将口罩移到下巴处,这样做看似方便甚至可能带来整容级效果,但口罩的防护意义实际为0,传染风险大大增加。
下巴、脖子等部位有可能受到病菌的污染,如果将口罩移到下巴处,口罩的内侧面有可能被污染,重新戴回就可将病菌带入口鼻。此外,进食时将口罩拉到下巴处,口罩外侧面可能污染食物、手。
误区三:套胳膊
口罩摘下没地方放,直接套在胳膊或手臂上简直不要太方便!
肢体活动时,有可能被病菌污染。手臂活动范围大,将口罩套在胳膊或手臂上,口罩内侧很容易沾染到病菌。若在不需戴口罩的场合,应取下将口鼻接触面向内折叠好装在干净的袋子中,需要时再戴上。
误区四:垫纸巾
天热容易出汗,在口罩里面垫纸巾既可以吸汗又可以节约口罩,说不定还能增加过滤、加强防护,何乐而不为呢?
纸巾虽能吸水,但不能阻隔病菌。将纸巾垫在口罩里面,会使面部和口罩之前产生间隙,影响口罩的密闭性,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会增大口罩呼吸阻力,引起不适。
误区五:不更换
口罩戴了几天还挺干净,不必换的那么勤。
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使用时间过长会降低过滤效果、增加呼吸阻力。如果一个口罩反复佩戴,会沾染一些灰尘、病菌、水汽和唾液,长期不换则不仅起不到防护,还可能产生反作用。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
误区六:不佩戴
我已经打了疫苗,不戴口罩也没关系。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百***。因此,打疫苗+戴口罩才能更好地保障安全。在没有形成人群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戴口罩等个人防护依然相当重要!
敲黑板:以上列举的口罩“花式”戴法都不可取!!!
温馨提醒:
牢记防疫“三件套”
——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
做好防护“五还要”
——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部分内容来于“广东疫控”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嵘嘉
责编/周圆
复核/裴金涛
审发/谭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