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UIC | 起中文名,说中国话

北师港浸大UIC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外国人在UIC | 起中文名,说中国话

Ta们的中文名

北师港浸大(UIC)拥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师资队伍,不少外国老师与中国的故事已经书写了十余年。为方便交流,也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这些外国老师还为自己取了中国名字,让人倍感亲切,姓名的背后也代表着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今天,优优带大家一起听听Ta们关于名字的故事!

北师港浸大UIC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Christian Aspalter教授为自己取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文名:龙天祥。在他的理解中,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天祥则来源于中国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含有幸运的意思。

他在中国已有23年,而龙天祥这个名字也陪伴了他足足21年。多年来,他在中国许多城市工作生活过。“这二十多年的经历,甚至可以写十本关于中国故事的书。”龙天祥教授笑言。

北师港浸大UIC2020年,龙天祥教授(左二)获UIC“15周年长期服务奖”

龙天祥教授于2006年加入UIC,是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专业的首批教师。贾非(2010届国际新闻学毕业生)曾选修过龙天祥教授的课,“他对学生非常严格,是第一个让我接触到学术研究的老师。他教会我如何看文献,如何正确地写一篇学术报告,这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难得。”

北师港浸大UIC

媒体与传播专业课程主任Jesse Hearns-Branaman博士2003年第一次到中国时,为方便交流,便决心取一个中文名字,他请教了一位语文老师,并根据自己的中间名Owen取了“欧文”,又根据名Jesse取了“杰”。在自我介绍时他总会说:“我叫欧文杰,欧洲的欧,文化的文,周杰伦的杰。”让人开怀大笑,也令人印象深刻。

北师港浸大UIC

欧文杰博士在湖南张家界留影

欧文杰博士来自美国,在UIC任职前也曾在不少国内院校教授传播、媒体和新闻研究,对中国的媒体和传播学有一定研究。

北师港浸大UIC

英语语言中心(ELC)的老师Karentina Albin总是笑得很灿烂,在学生看来充满亲和力。她拥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田甜,这是她的好朋友为她取的,因为朋友们都认为她是一位“sweet girl”,这个中文名非常符合她的个性。

田甜在中国生活了9年,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中文名字也帮助她在交朋友时快速打开话匣子。她说:“当中国朋友在添加我微信时,看到我的中文名都会不由得笑起来。”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田甜和她的家人

中华文化对她的影响早已不只是一个中文名那么简单。在中国的生活也让田甜收获了爱情并组建了家庭。她回忆起第一次和丈夫一起回他辽宁老家过年的经历,和婆婆、姑妈一起学习包饺子、聊天、唱歌,她由此爱上了中国春节热闹的氛围。

北师港浸大UIC

同样来自ELC的Jonathan Austin有一个特别的中文名字:傲襟农。因为喜欢中国文化,他在大二时学习了中文,“傲襟农”也是当时的中文老师与他一起取的。有时,朋友们会亲切地称呼他为农农或小农,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与由此带来的“爱称”。

北师港浸大UIC

傲襟农曾在UIC参加龙舟比赛

傲襟农对这个名字的解读是“骄傲的、穿着背心的农民”,傲来源于他的姓“Austin”,襟代表背心的意思,原来是因为平日里他很喜欢穿背心,戏称自己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农民”。

农农在2017年8月来到UIC。在今年的英语强化课程(EEP)中,不少2021级学生肯定已经见过这位可爱的“农民”了。

北师港浸大UIC

来自法国的Johanna Metivier是UIC的一名法语老师,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欢,她在20年前就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周雨杉。周取自Johanna首字母的谐音,雨杉来自她看过的一本中文小说。云杉是中国的特有树种,而“雨杉”二字,在她的理解里是“一滴落在中国树上的雨”。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周雨杉拍摄的中国一角

周雨杉热爱中国文化,早在13年前她曾来过中国,并和朋友一起拍了一部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纪录片,而真正在中国生活也有7年时间,在来UIC和珠海之前,她还曾在南京、安徽、香港等地生活过,如今她也算是个小小的中国通了。因为这个名字,她在认识中国朋友时会让对方倍感亲切。

北师港浸大UIC

ELC的英语老师Rebecca Levin来自美国,这是她来到中国的第三年,也是她获得中文名字“李欣意”的第三年。

在李欣意眼中,美国人的名字通常指代家族,并不像中国人的名字里会赋予父母的愿望、个人的品质等意义。所以在与中文课老师一起取名的时候,她特别看重名字背后的含义,姓氏“李”与她的英文名姓氏Levin首音节相似,“欣意”则代表“快乐的愿望”,她曾经也想选择“柔欣”——“温柔的喜悦”作为名字,但她担心自己发音失误会将“柔”读成“肉”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李欣意(二排右一)曾在UIC学习中文

欣意很喜欢自己的中文名,并且希望接下来在中国的生活中,可以借由更多中国名字了解中国文化。

在与外国老师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被其背后的文化深意所打动。而为了增进外国老师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UIC的中国语言文化中心(CLC)还会定期为老师们举办汉语课程,逢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学校还会举办写对联、制作香囊、做月饼等活动。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看了那么多,你被哪个外国老师的

中文名字打动了呢?

UICer还知道哪些外国老师

有趣的中文名字?

欢迎你在评论区给大家讲故事!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廖秋娴高昕瑜

图片 |受访者提供

编辑 |罗诗冰

欢迎投稿至mpro@uic.edu.cn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北师港浸大UIC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师港浸大UIC-外国人在UIC | 起中文名,说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