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个国家扶贫日|为了脱贫攻坚,中大人做了啥?

中山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第8个国家扶贫日|为了脱贫攻坚,中大人做了啥?

艺考

今天,是第8个国家扶贫日,

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

到2020年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铸就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丰碑。

在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中,

中大人没有缺席,

医疗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

中大人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艺考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

1

在“生命禁区”守护人民生命

近日,第六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公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代表学校申报的“在‘生命禁区’守护人民生命”项目,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申报的6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11个典型案例之一。

这是中山大学继2019年阿者科计划入选之后,再获此殊荣。

“在‘生命禁区’守护人民生命”,指的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连续五年帮扶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医疗建设的感人事迹。

仲巴县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与尼泊尔接壤,平均海拔达5000米,终年酷寒,氧气稀薄,树木无法生长,长期缺水缺电,曾被称为“生命禁区”。

艺考

仲巴县俯瞰图

在这个县域面积大小相当于7个上海的地方,多年来,仅有的1家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没有稳定的自来水供应,消毒靠的是高压锅和铁桶浸泡手术器械。

艺考

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曾经的医疗条件

急危重症患者,只能转送至日喀则市,途中需要需翻越9座大山,12个小时车程,还容易遇上泥石流。县里没有剖宫产手术的能力,孕妇分娩基本在家中进行,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较高。

2016年起至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连续5年,共派遣专家38人次驻点帮扶仲巴县医疗卫生建设。

5年来,医疗队员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边吸氧边奋战,在“生命禁区”仲巴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艺考

2020年,骨科梁安靖副教授

在骨折复位手术中突然缺氧虚脱

5年间,在这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用心用情守护的地方,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6年,第一批援藏专家刘颖琳教授刚到仲巴县一周,就成功开展了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例剖宫产。根据藏族风俗,这个孩子可以取一个随刘颖琳姓的名字,孩子父母以孙逸仙纪念医院院训为名,给孩子取名刘博爱。

艺考

刘颖琳医生与央姆、刘博爱母子

随后又有了“刘崇德”“刘奋进”等孩子的诞生……一声声新生儿高兴来到这世间的啼哭里,成功守护了一个个家庭的圆满与幸福,也让“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院训精神传唱在仲巴高原之上。

2017年4月,医院从仲巴县接回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1名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患儿到广州进行救治,免去手术费,支付了患儿和家庭期间的生活费,花费超过60万元。其中,烧伤患儿小南加先后在医院进行了7次手术,住院时间长达7个月。期间,全院职工为小南加捐款10多万元生活费用,最终成功帮助小南加重拾自信,再露笑颜。

2018年8月22日,援藏医疗队队员付帅接诊了一例胎盘早剥、出血量达4000ml的产妇,队员立即为患者进行手术。由于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血站,队员们带着产妇几次突破泥石流阻碍,不眠不休跋涉近30个小时赴日喀则市寻找血源,最终成功守护了产妇和孩子的生命。

艺考

付帅医生当时发的朋友圈

2019年8月24日,医疗队成功抢救一位在巡逻中发生意外的边防武警战士。战士全身失血量超过2000ml,医疗队紧急组织献血,开展当地首例无血源紧急输血。随后队员们连夜冒大雨、走山路护送伤者奔波10多个小时前往日喀则,成功挽救边防战士的生命。

2019年8月,仲巴县长当时曾听闻国家卫健委不再安排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对口帮扶仲巴县人民医院,带着印满仲巴县1镇12乡58村乡亲手印的感谢信和请愿书赶赴广州,恳请医院继续帮扶仲巴县。

艺考

仲巴县百姓请愿书

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在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帮扶下,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全面改造,2018年建成二级乙等医院,提前两年实现目标;

艺考

仲巴县人民医院新手术室

帮助仲巴县当地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首次降到0,“两降一升”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开展多轮巡回医疗为藏族同胞筛查包虫病和心脏病,送医送药;

艺考

深入仲巴乡村送医送药

多措并举组织培训,以“师傅带徒弟”“请进来、派出去”等形式,着力变“输血”为“造血”,提升了当地危急重症救治综合能力,培养出了一批熟练掌握剖宫产、无痛分娩等数十项亟需医疗技术的业务骨干,带出了一支“能力强、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医护队伍,为仲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王景峰说:“目前,孙逸仙纪念医院仍在持续派出精锐医生,多种形式帮扶西藏医疗卫生事业。高原之上,逸仙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

健康扶贫的“中大答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不止西藏仲巴,在云南凤庆,中山大学充分利用医科的学科优势和附属医院的强大医疗资源,进行造血式医疗帮扶。

中山大学从2013年开始对云南省凤庆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帮扶前,凤庆县医疗水平在云南省内是倒数的。在中大医疗力量的帮助下,2020年11月,凤庆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凤庆县48万老百姓终于迎来了自己家门口的“三级医院”,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山大学每年选派一批专家医疗团队进驻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3-6个月的“组团式”医疗帮扶。先后委派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山眼科中心、肿瘤防治中心、附属口腔医院、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附属第七医院9家医院,24批次共300余知名专家教授,轮流到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活动,为凤庆县带去新技术、新理念、新平台,定期组织义诊,累计为百姓义诊7000多人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艺考

我校“组团式”派驻凤庆医疗队

参加凤庆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开诊仪式

2014年3月,余敏斌副书记开展凤庆县第一台青光眼手术之后,中山眼科中心多次义诊送去光明。2019年5月,派驻专家李永浩医生和中心副主任梁小玲教授抵达凤庆第二天就共同为9位患者开展了高难度的微创玻璃体视网膜等手术,其中后段玻璃体切除术、黄斑裂孔封闭手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修补术等均为凤庆县人民医院首次开展。

为当地留下一批“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是中大“造血式”帮扶关键的一招。陈春声书记多次嘱咐,“要为凤庆县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

中大优中选优派驻专家医疗队,通过开展疑难病例诊疗、带教查房、带教手术、举办培训讲座和经验分享、帮助医院健全各类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等,手把手传授给当地医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采用“一对一”协作帮扶,通过专家“一带一、一带多”的带教模式,帮扶提升凤庆医务人员新手术、新技术能力。何裕隆院长示范胃癌、大肠癌根治术,给凤庆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彭鸿钧教授进行眼科手术示教;儿科专家陈纯、庄思齐、房晓袆、薛红曼等专家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技能培训、教学查房活动。

艺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院长(右一)

在凤庆县人民医院指导手术

2019年4月,中大附属第七医院和凤庆县人民医院共建的消化医学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正式揭牌。同年8月,病理诊断中心揭牌成立。这推动了凤庆县人民医院消化道疾病诊治及教学的规范化,实现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推动了危重儿童和新生儿得以及时有效救治;实现附属第七医院病理学专家远程指导,有效解决病理专业人员短缺问题,有效提升基层医院病理诊断的精细化、专科化。

在学校的帮扶下,凤庆县人民医院新增科室10个,获得了7个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了五大中心,也开展了近60项新技术。县人民医院在医教研管等方面都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手术的台次和出院病人数实现了“双倍增”。

3

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

今年9月,云南省凤庆县鲁史中学毕业的彝族学生何应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中山大学就读。

鲁史中学正是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帮扶的中学。这是一个云南大山少年的追梦故事,也是中山大学的支教学生多年接力,让梦想成真的缩影。

艺考

鲁史中学资料图

作为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双一流建设的大学,中山大学高度重视教育扶贫,除了支教团,中山大学的教育扶贫打出了组合拳,在基础设施完善、远程+派驻培训、开展实践育人教育等三个领域,为贫困地区教育扶智扶志,为凤庆县全面提高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8年间,中山大学已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的捐赠超过2000万元,着力用于改善凤庆县的教育硬件条件。期间,学校援建了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教学楼、平村完小综合楼,帮助修缮改造了鲁史中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助力建成了郭大寨乡中心幼儿园、第三中学远程教育课室等;挂职干部为凤庆申请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35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16年起,每年资助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100名贫困学生每人1200元;此外,还为凤庆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设立青少年心理援助基地等。2020年6月,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凤庆县第一中学,向学生们做了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科普讲座,激发贫困山区学生的科学梦想。

4

产业扶贫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中山大学紧扣“注入科技资源、引入企业资源、抓好消费扶贫”三个环节,助力凤庆县的产业发展,为凤庆县落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核桃油、茶籽油生产线,助力打造核桃全产业链条;连续两年帮助凤庆县举办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铸造核桃技术产业高地。学校大力助推凤庆县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自2016年定点帮扶广东省连州市丰阳镇柯木湾村以来,学校投入自筹资金超过1300多万元,48个二级党组织齐参与,持续从党建、村建、产业、户建等多维度全方位支持柯木湾村发展。

经过五年倾情帮扶,柯木湾村建成了中草药加工厂、红薯粉扶贫车间、稻蛙鱼基地、木耳种植基地、夏东生态旅游民宿、“百草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六大乡村产业,“大村一业,小村一品”蓬勃发展。

2020年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是帮扶前的60多倍,全村72户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出列。泽芳楼、笃行路、至善桥、格致轩,一处处具有中山大学文化印记的帮扶项目落地见效,见证了粤北小山村五年来巨大可喜的变化。

艺考

新建的夏东生态旅游民宿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5

旅游扶贫 阿者科计划成为样板

2021年10月2日,阿者科旅游发展第五次分红大会欢欢喜喜地在村广场举行。本次分红金额共计16.8万元,平均每户获得分红2585元。

艺考

分红大会现场

2018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入驻帮扶之前,阿者科村虽然占据优质旅游资源的地利,然而一片贫穷、脏乱、破败的景象。如今的阿者科村,在全村共同富裕的同时,生态环境还越来越好。

驻村扶贫的杨兵拍摄的阿者科

阿者科计划不仅帮助当地脱贫攻坚,而且解决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外部投资者的开发导致原住民迁出的问题,让村民能够继续住在乡村的同时实现旅游接待,并遵循自己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阿者科计划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入选世界旅游联盟遴选的“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并作为2020年唯一案例出席国际会议向24国代表展示旅游减贫成果。

2020年9月底,由中山大学牵头,2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自愿组成的高校组团式扶贫协作组织——高校旅游扶贫联盟正式成立。中大人担起“为邦家福,为社会光”的责任。

70多年来,

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

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大人不忘初心,

始终跟随党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奋斗!

助力乡村振兴,

在新起点接续奋斗

推动全民共同富裕

中大人仍在路上!

艺考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

--- iSYSU ---

来源:党委宣传部、中山大学工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

策划:李建平

编辑:李建平 何方

初审:李建平 何方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艺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中山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山大学-第8个国家扶贫日|为了脱贫攻坚,中大人做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