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埋下一颗“记者梦”的种子,用四年在莲峰山生根发芽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她埋下一颗“记者梦”的种子,用四年在莲峰山生根发芽

“以镜头记录瞬间,用笔尖书写世界”,描述的就是新闻记者这样一个行业。在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素质和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而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1届新闻学专业的许可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逆流而上,顺利拿到了《珠江时报》的offer。

在莲峰山的四年,也是她为梦想奠下基石的四年。四年里,她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担任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团成员、校学生记者团采编部部长、人文学院《印象者》杂志主编、班级班长等。尽管身兼多职,仍荣誉加身,四年的奋斗,使她在莲峰山收获了50余项的荣誉。今年6月,许可可被评为我校2021届优秀毕业生。

艺考

筑梦

怀揣记者梦,这是梦想生根发芽的地方

一盏路灯,需要一束钨丝成为其发光的来源;一位记者,需要一颗种子成为其奋斗的动力。

许可可“记者梦”的种子是在初中时,与央视记者白岩松的节目邂逅时埋下的。“初中时看了白岩松老师的采访,我就喜欢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她感慨道,“犹记得那时的隔空对话,尽管是电视节目,但让我看见了记者的初心。”白岩松身上正义、刚强的品质深深感染了她,让她看到了这个职业挖掘事实真相、为世间不公发声的魅力。

“记者可以用笔和镜头去报道事实,让更多的人看见事实,然后再去帮助他们,从而维护公平、伸张正义,这就是我向往的。”这是许可可最初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

高考后,许可可如愿报读了新闻学专业,从家乡韶关到莲峰山的她,曾一度无所适从。“高中的时候有人管着你、推着你跑,有一群人在陪你奋斗,大学里大家生活节奏都不同,真的挺孤独的。”这样迷茫低沉的状态在许可可身上持续了一段时间。

但幸运的是,班导生陈咏诗带她走出了迷茫。“我的班导对我的影响很大,她是个很优秀的人,带我走过人生的阴霾和低谷。”提起班导时,她嘴角微微上扬。在班导的帮助下,她很快就在新闻学的课程当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并找到了保持优异成绩的的秘诀——胆大心细。

“要想积累平时分,那就要大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主动承担小组作业中的重担,而想要取得好的考试分,则是要心细读题、答题。”许可可说,新闻学的学习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要做重点的梳理和归纳,同时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越努力越进步越自信,正是许可可保持的这份自律,让她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艺考

追梦

细心栽培“记者梦”的种子,

以行动浇灌嫩芽成长

爱迪生成功发明灯泡所用的钨丝,经过了上千次的测试和打磨;而一名记者要想独挡一面,也需要经过多次实战的历练。

许可可一步一步向记者梦迈进的步伐不仅仅在理论学习上,更多体现在实践当中。“如果说白岩松的采访是让我在心中埋下成为新闻记者的种子,那大学课程的学习便是让这个种子萌芽,校学生记者团就是让这个种子长大。”大一时加入校学生记者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沉淀,在大三时许可可成为了采编部校报部长。任职期间在官微、校园网和校报发表了近六十多篇稿件,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从实习记者到校报部长,“莲峰君”许可可在这个大家庭度过了大学四分之三的美好时光。

谈起第一次出任务的场景,许可可笑道:“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单纯的游玩,没想过要出稿件,当被通知要写稿,我非常慌张,只能急急忙忙的找资料、找相关文章的写法,磨了很久才把稿件磨出来。”努力总会有收获,当她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文字出现在官微上时,许可可非常开心,“第一次享受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校学生记者团期间,许可可得到了许多人的眷顾,其中校报指导老师张远秀在她看来是个温柔、儒雅的明师,也是一路上支持她坚持“记者梦”的朋友。“我们有些时候开着玩笑说张老师管得‘太宽’了,除了记者团的日常事务外,她还会监督我们不要把学习落下,在学校里多参加点比赛,积累经验。犹记得大四刚开始找实习时,张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好几家实习单位,在正式踏出社会之前,她更是像家长般的嘱托我们‘要记得初心,要照顾好自己,出到社会不要被骗’为我们操了不少心。”许可可相信,校学生记者团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迈向更高的台阶。

“向先进学习,向优秀靠拢。”这是许可可的又一句人生格言。无论是策划选题、撰写稿件、校对稿件还是编辑稿件等,许可可在记者团都学习到了很多。担任校报部长期间,对人物通讯的写作便让她在练习、练笔中不断进步。“同样是一两千字的人物通讯,最初我在校报写一篇成稿要花上四五天,再慢慢进步到的两三天时间完成,现在我成为一名记者后,通常在采访完后两个小时之内就能写好一篇人物通讯。”许可可表示。

大四的上学期,许可可担任了人文学院《印象者》杂志的主编。因临近毕业,许多同学都忙于实习或是备考,班里无人担任主编,许可可见此,毅然勇挑大梁。她说:“虽然一本杂志成型需要历经很多困难,但这是我们三年来所学知识的体现,也是新闻学子的一个精神传承。”

辅导员杨伟瑜也对许可可负责的态度多加赞赏:可可是一位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对班级集体的事情比较上心的人;在学校的各类工作中,她也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做事风格雷厉风行。

艺考

(第二排左四为许可可)

圆梦,再出发

“我想成为一盏路灯,默默照亮他人”

钨丝点亮了路灯,在路旁为行色匆匆的行人带来宽慰和温情;一名记者,在每日发生的事件中,为不公发声、为人民发声,传递有力量、有深度的新闻,传播真善美……

2020年10月,许可可进入《羊城晚报》中山站实习。作为实习记者,她走街串巷追赶新闻的足迹,遍布了中山的大街小巷,同时她见证了中山抗疫英雄颁奖、广东援非医疗队出征,也目睹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柴米油盐和世间的生死离别。

最让许可可难忘的那段采访经历是关于中山市黄圃镇一位退伍军人的故事。这位退伍军人不幸因车祸脑死亡,他的家人遵从他的遗愿,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许可可在手术室旁观了整个遗体捐献手术过程,“本来我在进手术室之前,心里面是害怕与不安的,但是当我真正走进去之后,看着这位英雄,心底只剩下尊敬。”

手术之后,捐献的器官由中山铁骑护送到珠海金湾机场,马上被送往了全国各地,8个病人因为这位英雄的捐献而重获新生。许可可拍下手术全过程的照片,并撰写题为《挽救五人生命!这位28岁退伍军人以这种方式“重生”》,这次经历让许可可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新闻记者的理想,“因为我想看见更多的事情,也想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个社会发生的事情。”

艺考

(作为一线记者,许可可经常

需要顶着烈日外出采访拍摄)

实习结束后,许可可迟迟没有等来理想岗位的招聘通知,她看着朋友圈里面一个个“有着落”的喜讯,她对自己的“记者梦”开始动摇了,开始怀疑自己的坚定是否正确。

所幸,每天在互联网搜罗媒体招聘信息的她,终于等到了《珠江时报》发布的校招通知。经过了多次的笔试、面试和层层的筛选,许可可凭借自信从容和努力勤恳打动了面试官,顺利拿到了珠江时报的offer,她的“记者梦”在多年的努力中实现了。

如今,许可可主要负责《珠江时报》医疗板块的稿件采写及图片拍摄,她在日常工作中,一直报道着新冠疫情、核酸检测等当下百姓所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许可可一直跟随疾控中心现场信息组和流调组,报道他们流调和消杀的日常,以及到隔离酒店采访相关的工作人员。“一整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工作日和周末的时间概念。”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许可可表示过程虽然艰苦,但能够为他人发声亦无怨无悔,看到作品发表的一刻,心里有股自豪感。

艺考

(许可可作为珠江时报记者奔

赴佛山市抗疫一线采访拍摄)

遵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报道最真实的声音。许可可表示:“一个优秀的记者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笔发出积极的影响。像一盏路灯,默默发光,点亮他人。”追逐梦想,许可可一直在路上。

标星官微

可以第一时间

看到我们的推送哦

文:谢海全 蔡华海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巫慧梅 潘展鹏

校对:曾颖排版:谢致和微信编辑:陈鹏统筹:黄伟娴 陈鹏

初审(一审):黄纯

复审(二审):张远秀

终审(三审):谭茵华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

回复这些关键词试试

校园网|录取|投稿| 校历|饭卡|宣传片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她埋下一颗“记者梦”的种子,用四年在莲峰山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