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科大高水平学术成果
源源不断
研究内容涵盖
植物小RNA
东南极地球物理探测
隐藏自旋轨道耦合领域
桥环化合物的合成
东南极地球物理探测
高阶拓扑绝缘体稳定性
密集旋涡反离心集群运动
慢地震的产生机制
......
等多个方面
一起来看看吧
杜嘉木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关于植物小RNA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杜嘉木课题组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Steven Jacobsen课题组以及深圳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思思课题组在植物小RNA领域的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相关成果以“Mechanism of siRNA production by a plant Dicer-RNA complex in dicing competent conform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科学》(Science)上。
整体上,本研究首次观测到了Dicer家族酶切割小RNA前体的状态,成功阐释了末端识别、长度特异以及链选择性切割的机制,在审稿过程中被审稿人评价为领域内的“landmark contribution”。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陈晓非课题组连续发表东南极地球物理探测最新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课题组连续发表两篇南极地球物理探测相关成果。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和《地震研究快报》(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第一篇题目为“Measurement of ice flow velocities from GPS positions logged byshort-period seismographs in East Antarctica”(基于短周期地震仪内置GPS位置数据的东南极冰流速测定);第二篇题目为“Imaging the ice sheet and uppermost crustal structures with a dense linear seismic array in the Larsemann Hills,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基于密集线性台阵的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冰盖及上地壳结构成像)。
第一篇论文利用被动源地震观测时获得的导航级GPS位置信息, 准确地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冰盖和泰山站区冰盖运动特征进行了追踪。第二篇论文首次给出了拉斯曼丘陵冰盖内部及上地壳精细结构,对于区域冰盖动力学及冰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林君浩课题组在水氧敏感二维材料的大范围无损晶格表征领域取得突破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林君浩课题组在水氧敏感二维材料的大范围无损晶格表征领域取得突破,并在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Direct Visualization of Large-Scale Intrinsic Atomic LatticeStructure and Its Collective Anisotropy in Air-Sensitive Monolayer 1T’-WTe2”的研究论文。
此次科研成果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敏感二维材料本征晶格与缺陷结构在原子层面上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对新兴敏感二维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继续研究,也为敏感二维材料缺陷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刘奇航、陈朝宇团队联合在隐藏自旋轨道耦合领域取得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与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刘奇航课题组、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朝宇课题组联合理论与实验研究,在隐藏自旋极化这一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有关成果以“Observation of spin-momentum-layer locking in a centrosymmetric crystal”为题发表于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除了证实了早先的理论工作外,该研究还发现了一类崭新的对称性诱导自旋-动量-晶层锁定(Spin-Momentum-Layer Locking)的现象,即量子材料中自旋、轨道及晶格的联合耦合方式。同时,这一研究亦弥补了全布里渊区的隐藏自旋极化测量的空白,可以对基于隐藏自旋极化的自旋器件设计产生启发。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李闯创课题组在桥环化合物的合成取得新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闯创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Type II(3+2)环加成反应,可以高效简洁地构建具有合成挑战性的桥环[m.n.2]体系,并且以此反应为关键策略,实现了具有治疗糖尿病活性的天然产物nakafuran-8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对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问题也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
课题组首次提出了Type II(3+2)环加成反应,将可以实现[m.n.2] 桥环环系的高效合成。该Type II (3+2)反应的首次建立,为桥环体系的高效合成提供了又一种重要的新方法与新策略,将推动具有桥环体系的新药研发。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Andrew Hutchins团队研究揭示转座子在人多能干细胞转录组中的活性和影响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Andrew Hutchins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Transposable element sequence fragments incorporated into coding and noncoding transcripts modulate the transcriptome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通过利用长读测序来组装全长转录本的TEs,并构建关于多能性干细胞参与调控多能干细胞转录本的全局图谱。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何佳清团队在低剂量球差透射电镜显微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何佳清团队在低剂量条件下对电子束敏感材料的球差透射电镜显微成像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并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irect Atomic-Scal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Field Imaging of Triazine-Based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的研究论文。
此次研究在低电子束剂量下,获得了三嗪基氮化碳晶体的清晰原子结构,并在原子尺度上探讨了该材料的局部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联。其中,三嗪基氮化碳晶体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和电场研究有助于深入阐述其光催化机理,并进一步开拓了DPC-STEM成像技术对共轭氮化碳聚合物原子结构的研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夏克青团队合作发表关于密集旋涡反离心集群运动的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团队与同济大学教授钟锦强团队协同合作,在旋涡运动演化的研究课题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旋转热对流中旋涡的反离心集群运动(Inverse centrifugal effect induced bycollective motion of vortices in rotatingthermal convec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工作基于旋涡间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从统计力学的角度,为揭示密集旋涡的运动演化普遍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自然·通讯》的评审过程中,审稿人对这一研究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研究和分析是独创的、新颖的、科学合理的,将引起广泛的兴趣”;“这项研究的意义超出了流体力学的范畴,从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提出的新观点将很大程度上丰富我们对许多自然系统中集群运动的理解与认识”。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舒伟课题组在可见光催化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舒伟课题组围绕绿色精准催化主题,在可见光催化的选择性转化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和ACS Catalysis等化学领域高水平期刊上。
课题组报道了可见光和卡宾协同催化实现醛和烯烃的双重C-H断裂交叉偶联反应。该方法首次通过双催化接力策略,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分子间惰性C-H键的直接官能团化,实现了Csp2-Csp2的快速构建。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陈晓非团队研究发现慢地震的产生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团队在低频地震震源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The slow self-arresting nature of low-frequencyearthquake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该研究揭示了低频地震的震源物理模型。说明低频地震与普通地震为不同摩擦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地震模式。而这些不同的地震模式均可以用震源动力学相图统一解释。这使得低频地震被统一到了地震相图框架中。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李润在经济学知名期刊Economics Letters发表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系访问助理教授李润的研究成果“Disclosure with Unknown Expertise”在经济学国际知名期刊Economics Letters正式发表。
文章的研究与已有文献的区别在于解出了一个在决策者未知专家专业水准或未知专家所掌握信息的精确度的情况下的Disclosure Game。理论模型预测:决策者会怀疑所有不精确的信息披露,认为不精确的原因来自于专家的故意隐藏。在truth-leaningequilibrium中,无论专家所拥有信息的精确程度如何,决策者总能知晓专家所拥有的信息中对专家最不利的可能性。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卢海舟课题组在高阶拓扑绝缘体稳定性研究取得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和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卢海舟课题组在三维高阶拓扑绝缘体的拓扑稳定性方面取得进展,并在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该理论首次研究了高阶拓扑绝缘体在相互作用下的拓扑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多的高阶拓扑物相也被相继提出,这将会引起更多的后续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李闯创课题组完成著名抗癌天然药物紫杉醇的高效全合成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闯创课题组通过21步高效简洁地完成了著名抗癌天然药物紫杉醇的不对称全合成,这是目前为止国际上最短的紫杉醇全合成路线。该成果以“紫杉醇的不对称全合成(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李闯创团队一直致力于具有高张力桥环体系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该团队前后历经8年,发展了新的合成策略,于近期完成了紫杉醇的不对称全合成。该全合成采用汇聚式的多样性合成策略,所有的中间体都是新的化合物,为开发更优秀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提供了新的机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海洋磁学中心团队重建北太平洋沉积模式在高低纬过程的响应特征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海洋磁学中心(Centre for Marine Magnetism, CM2)团队,通过对亚北极太平洋海山区的沉积物岩心进行研究,重建了北太平洋沉积模式在高低纬气候过程的响应特征。相关成果以“Coupled Impact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Ice on Late Pleistocene Terrigenous Sediment Dynamics in the Subarctic Pacific Ocean”(晚更新世以来亚北极地区陆源沉积模式指示的大气环流和海冰耦合模型)为题,在地球科学领域权威自然指数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Letters上发表。
本研究通过多指标、多维度和多学科交叉方法,重建了北太平洋沉积模式在高低纬气候系统的响应机制,为我们全面理解过去和未来北极海冰和高纬度海气动态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记录和参考依据。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史海匀课题组在水文环境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史海匀课题组在水文环境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并先后在水文水资源领域旗舰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和环境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
第一篇论文题为“Characteristics of propagation from meteorological drought to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第二篇论文题为“Investigating the propagation from meteorological to hydrological drought by introducing the nonlinear dependence with directed information transfer index”;第三篇论文题为“Impacts of dams and reservoirs on local climate change: a global perspective”;第四篇论文题为“Impact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groundwater level predic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he case of central eastern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第五篇论文题为“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姬生健课题组持续在RNA修饰调控神经发育和功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姬生健课题组在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6A Readers YTHDF1 and YTHDF2 Synergistically Control Cerebellar Parallel Fiber Growth by Regulating Local Translation of the Key Wnt5a Signaling Components in Axons”的研究论文。这一研究揭示了m6A阅读器蛋白 (reader) 调控信使核糖核酸 (mRNA) 在小脑颗粒细胞轴突中的局部翻译,进而调控轴突生长的新机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排版:学生新闻社 徐锐祥
值班编辑:杨奂彦
责任编辑:劳湘雯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