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慢》
一份情怀,一个时代
在过去,含蓄的情感往往寄托于信件
一张信纸,一个信封,一枚邮票
就可以拉近距离很远的两个人
本期下午茶
让我们一起重返书信时代
提起书信,就会想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邮政编码,那些代表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好像能瞬时将我们拉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交通和通讯都不那么快捷的年代。
当时,电话、电脑和汽车还没有普及,人们的交流大多都是面对面的。弄堂里,大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拉着家常,孩子们在巷子里召集小伙伴玩耍都靠的是呼喊声,书信多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一封封家书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亲的深切想念;一封封情书见证着少年对少女的一见倾心,少女对少男的芳心暗许。
信,正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逐渐成为一道记忆里的风景。但电脑和手机都很难像信件这般,带有我们书写时的体温,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写信能将内心许多的情感一点一滴地浸透在笔纸间,正是在这个慢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很多细腻的感受。
书信是一座桥梁,
通过它,我们穿越了时间与空间,
方能来到那些作家身边,
看一看那些鲜活的故事。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先生
傅雷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琐事,还以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的身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儿子,和儿子谈艺术,谈人生,教导儿子成为一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
“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的教育理念认为:
“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傅聪这样理解道:“我父亲说的做人绝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而是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这些半个世纪前的书信,在今天依然散发着温暖的力量,这源于它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家书中显现的以东西方文化融合为底色的家风家教,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摒弃的瑰宝。
傅雷夫妇与傅聪在家中
在这样一位艺术家的引领下,傅聪得以在审美境界和钢琴演奏艺术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并且傅聪也一直遵从父亲的教诲,以德自守,善始善终。
傅雷对于傅聪而言,既是父亲、老师,也是朋友,知己。当傅聪遭受挫折,情绪低落时,傅雷会及时写信,鼓励和安慰他,告知他摆脱消极情绪的方法;当傅聪取得了巨大成功时,傅雷会为他感到激动和骄傲,还不忘提醒他“要保持赤子之心”。
朱湘写给刘霓君
朱湘是位才子,与饶孟侃、孙大雨和杨世恩并称为“清华四子”。朱湘早逝,以至于很多人并不认得这位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的妻子叫刘霓君,诗人在世时,总爱写信给爱人。
朱湘与刘霓君
朱湘完成清华大学的学业后,于1927年留学美国,却要面临与妻子孩子分离的局面,只能以书信寄情思。在美期间,给妻子刘霓君写了104封家书,每一封信都有编号,收录于《海外寄霓君》。
《海外寄霓君》
在写给刘霓君的信中,朱湘讲起话来细细碎碎、柔情似水。生活的艰苦和学业的辛苦不是朱湘畏惧的,从书信来看,他的文笔里全然没有萧瑟之感,反而满纸都是清丽、幽雅,是一名丈夫对妻子的款款深情。
鲁迅写给母亲的家书
鲁迅18岁离家求学,毕业即去日本留学,29岁在杭州师范学堂任教,后南下厦门、广州,45岁定居上海。鲁迅一生和母亲相处的日子区区可数,但与母亲之间感情深厚,鲁迅更是以孝子闻名。
五十岁生辰鲁迅全家合影
鲁迅三兄弟后来成为著名的“周氏三弟兄”,是和其母坚强的性格分不开的。她豁达、勇敢,敢于向陈旧的传统宣战,是第一个扔掉裹脚布、剪短发、夏天敢穿白凉鞋的母亲。难怪连鲁迅自己也说: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
鲁迅致母亲信信封
鲁迅与母亲一南一北的书信往来,读起来让人备感亲切。这些书信传达的爱与哀愁,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了母子情深。
鲁迅致母亲的信
鲁迅一向以“冷血”示人,他的文章尖锐冷硬,有一股横眉冷对的气势。但在母亲面前,他则是亲切随和的状态,信里所写的种种琐事,展露鲁迅在母亲面前要表达的孝顺态度和安好的生活状态。
有些时候,电影比文字更能打动人心。
在书信里面对着鲜活的人生时,
我们将自己的内心打开,感受“从前慢”的珍贵与情真。
FILM ONE
/ 爱的追寻诗 /
豆瓣评分:7.5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上映日期: 2020-01-10(中国)
“我是自动手记人偶薇尔莉特,
我用书信连接人们的思念。”
战争过后,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农民和士兵的识字率仍不高,邮政公司的自动手记人偶成为人们用来代笔书信的方式。人们简朴的话通过自动手记人偶的精心描绘成句成章,再由邮递员投递到各家各户。
冷酷寡言的少女薇尔莉特,本是一个缺乏情感的战争机器,她自认是为少佐执行任务的一副工具,战功显赫的她在负伤出院后,转行当起了自动手记人偶。她在帮助形形色色的人书写信件、传达心意的过程中,逐渐知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何物,以及对少佐和她分别前所说的那个“爱”字,终于有所理解了。
/ 只要呼唤你的名字,
我们的牵绊就永远不会消逝。/
在本片中,薇尔莉特要帮助的是一对曾经相依为命但又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这对姐妹现虽天各一方,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但都始终将对方放在内心最柔软的位置。当薇尔莉特最终教会妹妹如何写信并投递给姐姐,看见姐妹二人心心相映地呼唤着彼此的名字时,她也更加领会到了妹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邮递员给大家送去的,是幸福啊!”
FILM TWO
/ 在书信间重拾理想主义/
豆瓣评分:8.9
制片国家/地区:澳大利亚 / 美国语言:英语 / 意第绪语上映日期: 2009-04-09(澳大利亚)
《玛丽与马克思》是一部澳大利亚粘土动画,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玛丽开始写信给马克思。
/“但还好,我们至少还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而我很高兴我选择了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突然的来信打乱了马克思僵化的生活。两个孤独的灵魂迅速地靠近着对方,他们聊生活中的趣事,交流古怪的思想。
二人的笔友关系从维持了18年,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生命是这样的偶然,又是这样的必然。但对互相依恋互相热爱的人,如马克思与玛丽而言,却是生命的奇迹。
FILM THREE
/ 一封迟到60年的情书/
豆瓣评分:7.6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 日语 / 英语
上映日期:2008-08-22(中国台湾)
《海角七号》讲述了一个从台北返乡的摇滚青年阿嘉,经继父的周旋在小镇恒春找到了一份邮差的工作。一次送信前,老邮差交代阿嘉将一份无法送达的包裹退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阿嘉仔细看完了叠放其中饱含深情的七封信,一段跨时代的爱情往事缓缓地从中流溢出来。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七天的航行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历史的潮流迫使一对相爱的恋人天涯相隔。清清楚楚地明白离开将永不能相见,于是男人在那航行的七天里把最真的爱恋和思念,一笔一画记录了下来。
依傍大海的美丽小镇恒春上,带给我们的除了青春的朝气,就是那曾经60多年难以寄出的情书。战争是残酷的,但是爱情却没有被遗弃和忘记。一段险些被遗忘的爱,居然在年轻人手中被解读。穿越千里万里深蓝色的海,信中让我们感受到沉重的思念。
时代的发展自然会使一些事物成为时代的眼泪,但蕴含在信纸里的热烈而深沉的情感,却不曾过时。总有人会一直惦记着,当时书信中承载的真心。
如果可以,抽空给你爱的人写封信吧。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你有关书信的美好回忆#
或
#你最想在周末下午茶看到的内容#
截止10月25日中午十二点
经我们筛选刊登在留言区中
获点赞数最高的同学
即可获赠
电影《长津湖》书信纪念周边一份
图片源自网络
采编|王思琦
责编|王雅妮
主编|鄢清玥
审核|王华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