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深圳人才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此前接受深圳特区报专访,谈“双区”驱动、“双区”叠加背景下人才发展思路和南科大的人才战略。现全文转载如下: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
建世界一流大学 育世界一流人才
在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来到南科大任校长近一年之际,他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的专访,因为平时日程太满,时间被安排在了休息日里。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学校管理、科学研究之外,薛其坤也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与师生交流,两次为师生主讲“使命与担当”主题报告是他印象深刻的部分。
来到南科大,薛其坤认为他是“带着使命而来”。这份使命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育世界一流人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不久前落幕,又临近深圳第五个人才日,我们此次采访的话题也正由此而起。
薛其坤
深圳应通过“人才示范”来引领先行示范
深圳特区报:不久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举行,为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指出方向。南科大是深圳重要的人才汇聚之地,您怎么看深圳的人才工作的开展情况?
薛其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要靠人才,应当通过“人才示范”来引领先行示范。
在我来深圳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切实感受到,深圳在人才方面的一些政策和做法是走在前列的。深圳前期有孔雀计划,到近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颁布实施、每年11月1日定为人才日、强化人才配套服务,深圳为城市需要的高端人才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这我也有切身感受。
当然,谈人才,我们不能光谈人,要谈人才的工作条件、创新的平台、国际化的环境等。深圳的生活环境是不错的,但科研环境的营造其实更加重要。在人才全球竞争的格局下,让科学家能够留下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引才用才的关键。高端的科学创新平台,才能真正将科学家留下来,发挥他们的作用,深圳正在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建设大科学装置、综合性的科学平台,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联动,这些都是从国家层面上提供给科学家的重要平台。此外,市里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基础研究的经费提高到整个科研经费的30%,这从政策上对科研工作者做了制度保障。
深圳特区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其他两个地区会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
薛其坤:粤港澳大湾区跟北京、上海比起来,我感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国际化更为鲜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发展目标路径,跟北京、上海的发展也相当不同,包括人才高地的建设。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这两个合作区,让我们看到了在国家大战略部署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战略支撑点,粤港澳三地正在进一步融合、互促发展。港澳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我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除了引进之外,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政策,打通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动壁垒,盘活现有的人才资源,让现有人才彼此碰撞互通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动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南科大有决心和信心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深圳特区报:南科大作为一所创立近11年的学校,在多个层面实现了跨越式成长,其中您认为有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
薛其坤:在我看来,南科大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天时地利”。近年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大环境,是南科大发展的“天时”;而深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高端人才、对科研水平的渴求以及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使南科大从建校就得到深圳市的倾力扶持,这是我们发展的“地利”;在这样的条件下,南科大得以进行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全员聘用的人事制度改革,在科研教育平台的打造上,有比较好的自主权和优越的条件,所以能汇聚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也推动南科大成为先行示范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南科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生文艺演出中,薛其坤与院士代表、师生代表齐唱《共和国之恋》。
深圳特区报:深圳刚迎来了综合改革试点一周年,在深圳改革创新的新赛道上,南科大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薛其坤:综合试点改革方案对于深圳高校的改革创新同样是重要的发展契机,例如要求探索完善大科学计划管理机制、探索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等,这让我们对人才的使用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我们也必将有更大的作为。
今年深圳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支持南科大创建“双一流”大学,这对南科大来说意义重大。南科大要以创建一流大学为重要发展契机,参照真正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办学规律,结合“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发展机遇,作为先行示范区的一所大学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尤其是在聚集高端人才方面,我相信南科大将会更好发挥深圳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我们目前已经有30多位全职院士,连续多年获得深圳引才“伯乐奖”,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引才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南科大毕业生投身大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我们近期还制定了“三大发展战略”与“五大行动计划”,三大发展战略包括国家部署支撑发展战略、校企融合创新发展战略、跨境科教协同发展战略,五大行动计划则是重大战略引领计划、基础学科攀峰计划、应用学科攻坚计划、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治理体系改革计划。在一流大学的创建中,我们要坚守四个思维——卓越思维、使命思维、非常思维和辩证思维,把南科大建设成为有理想的大学、敢担当的大学、勇改革的大学和有理性的大学,打造“学科-大平台-大任务-高端人才培养”的行列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掌握原创硬科技的创新企业家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家精神离不开家国情怀
深圳特区报:最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公布,科学家精神也是其中之一。南科大正是一批优秀科学家集中的地方,事实上,当今科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分量越来越重,您怎样理解当代科学家精神、尤其是作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家精神?
薛其坤:科学家精神的内核应该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保持好奇心的精神,而我认为,中国科学家精神除了这些之外,从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传承下来的,还有超越了科学精神之外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发扬这些精神也会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中国正是有一批像邓稼先这样淡泊名利、隐姓埋名进行着最尖端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推动国家民族的进步。他们这种精神也是我学习的方向。今年刚开学,我带着老师们和新生们一起冒雨观看了反映我国原子能事业自立自强的影片《横空出世》,鼓励青年学生学习科学家立志科技报国的信念追求,勇担使命,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今年秋季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南科大的校训也正式公布——“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明德树人、求是治学、日新立校、自强报国,共同构成南科大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精神内涵,也揭示了南科大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薛其坤发布校训。
深圳特区报:薛校长本人也是深圳这几年引进的非常重要的科学家,是什么吸引您来到深圳和南科大呢?
薛其坤: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科学和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服务国家战略是我的第一使命、第一职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国家战略,这就需要打造若干个世界一流的大学,因此深圳也是我们发展高等教育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在这种使命的驱动下,我加入了南科大。如今来到南科大近一年,有幸和一大群非常优秀的科学界同仁们一起奋斗在科学的疆场上,希望大家一起把这所快速发展的年轻大学建设成为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深圳特区报:薛校长此前的工作经历基本上都是在北京,来到深圳和南科大之后,有怎样的不同?有句话叫“来了,就是深圳人”,您现在有这种体会吗?
薛其坤:深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观念我也非常认可。在深圳工作快一年了,我深深感受到,深圳是一个具有澎湃创新活力和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氛围的地方。深圳给了我充足的空间,把以前积累的经验、体会在新的热土上重新发挥作用。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给予南科大强有力的支持,给了南科大非常宽松的政策,使得南科大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创新性。这也让我这个“新深圳人”对南科大的未来建设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深圳特区报:能否请您介绍来到南科大以后科研工作的情况?
薛其坤:只要我有时间,我还是会尽量安排出科研工作的时间,除了在北京原有的科研团队之外,来到南科大以后,我也建设了自己的科研团队,现在已经有两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了。另外,我们还将牵头筹建粤港澳量子科学中心,将以深圳为中心,联合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知名高校,打造一个全新的科学高地,这也是我的专业领域,希望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