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首歌来描述你们对这次比赛的感受,你们会选择哪一首?”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四人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相视一笑,几乎同时开口:
“《孤勇者》吧。”
▲在标准赛中,深港微电子学院副教授安丰伟指导的Robot Never Get Tired队(成员:谭雍昊、陈以非、麻耘豪、方希维、汪玉涵)是唯一一支通过全部关卡的队伍,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球一等奖以及最佳表演奖。
01
We are from SUSTech
2021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2021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Autonomous Running Intelligent Robots, RUNNING ROBOT)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赛事聚焦“看谁能驯化出更聪明的机器人”,吸引了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的国外高校以及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共110支队伍参赛。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的五支参赛队分别参加了标准赛、竞速赛两项赛事,揽获了包括全球一等奖在内的七项大奖,是本次大赛中表现最突出的高校。
▲2021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南科大参赛队伍队员在比赛结束后接受采访。
“比赛当天我们的运气不错。”谭雍昊笑着说。“准备的备用零件一个不剩,全用上了。”
“机器上的滤镜不负众望地掉了。”麻耘豪笑道。
“刚进场的时候看到摄像头视野里面一片红,还是有点失望的。不过后来调试了一番,也修好了。”陈以非补充道。
比赛现场,层出不穷的意外让小队一阵焦头烂额,自主智能机器人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实际条件自主产生决策,这就需要智能算法、较强的感知交互能力、姿态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等作为支撑,故而本次比赛对参赛者的编程能力和机器人本身操控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好在他们在赛前已经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成功地在比赛开始前调试好了机器人。
“他们大多是过到第二,第三关就卡住了,我们运气比较好,走完了全程。如果说一关的通过率是80%,那么我们连过十关,概率差不多是10%。”谭雍昊回忆起当时的比赛情况,脸上的笑意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比赛现场,机器人需要穿越场地上的所有障碍物。
大赛的标准赛要求参赛队伍使用组委会指定的机器人进行比赛。各队自行设计比赛策略、进行算法优化,并让机器人在规定赛道上限定时间内完成过独木桥、避地雷、翻挡板等多项任务。
麻耘豪说,比赛结束之后,大家看到居然有一个队伍可以走完全程,十分惊奇,还有一位外国友人上前询问他们是来自哪个学校。“后来现场北京科协、北京电子协会的老师也知道我们是来自南科大后,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认同。”
“很自豪,可以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人了解到南科大这所学校,让大家看到这所学校的进步和成就。”
就像《孤勇者》里那句“去吗 去啊 以最卑微的梦,战吗 战啊 以最孤高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Robot Never Get Tired团队以梦为马,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02
指导+合作+互助=成功
当被问及他们此次登顶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时,“来自各方的帮助”成为了他们回答中的关键词。他们表示,赛前场地的搭建、算法的设计、设备的调试,这些都离不开学院和实验室的支持。
▲队员们在训练场调试设备、讨论战术。
“他们从六七月就开始准备了”,安丰伟教授一路陪伴着这个团队成长,“由于我之前也带队参加过,有一些方法是可以给他们借鉴。但是之前我们没有走完过全程,这次他们能够成为比赛中唯一一个走完的队伍我觉得是非常厉害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努力地调整代码和考虑各种情况,虽然比赛推迟了,也没有懈怠。成功获得一等奖就是对他们的努力最好的回报。”
安丰伟是这支队伍的指导老师,去年正是来自他实验室的队伍为南科大取得了该赛事的全球二等奖和三等奖。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低功耗边缘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具体包括图像处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的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并有在工业界的研究开发经验。
“没有安老师的技术指导和督促,我们很难写出完备的图像处理算法,更别说要去‘驯服’机器人了。他所带领的往届参赛队伍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想法。”Robot Never Get Tired的队员们坦言。
队长谭雍昊认为,精诚合作也是这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根据擅长的方向,队伍中有明确的分工。我们对彼此的领域都有充分了解。不说精通,80%是有的”。“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冠军梦,所以根本不存在临近Deadline才开始工作这种问题!” 麻耘豪笑着补充。
不仅是团队内的合作,团队间的信息共享也同样给予了他们力量。在完成标准赛并获得一等奖之余,他们也和深港微电子学院余浩教授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了竞速赛,拿下了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学校本次参赛的五支队伍一起在创客空间写代码、调试机器人,互帮互助,大家也因此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这也是预期外的收获”。
03
“我们从没想过放弃”
诚然,加上这么多“Buff”,他们的赛前准备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过门槛’这个关卡中,第一个设计的机器人在多次调试后始终无法完成预设的动作,只能换掉这个机器人了。但换了机器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队长谭雍昊说,“当时大家有点心累,但都不服输。后来我们进一步改变算法策略,让更换后的机器人动作完成度有了明显提升。”
▲队员们在比赛现场与自己的名牌和机器人合影。
“我们也没想过放弃。”聊到支撑他们一路走下来的动力,谭雍昊说道。“大家都是因为热爱才参加这一次比赛的。热爱就是我们走下来的动力。”
在比赛结束后,再谈及遇到的这些困难,他们也只是笑笑,“回想起来,也是一段有趣的回忆。”在一次次磨难中蜕变,收获一次次直面困难的勇气,或许正是大学带给我们的成长的礼物。
最后,他们也表示欢迎感兴趣的学弟学妹们联系他们,他们定会尽己所能给予帮助。从19年的三等奖到去年的二等奖,再到今年一举拿下全球一等奖,这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而此时,这支队伍,也希望将他们的这份坚持和勇气传承下去。
正如他们的队名“Robot never get tired”,未来的南科学子也必将带着这份热爱,一路披荆斩棘,再创荣光!
推荐阅读
这支来自南科大的硬核战队,又一次突破自己!
南科大领军世界级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探索神经系统“未解之谜”
科研动态 | 南科大近期发表了这些科研成果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采写:学生新闻社陈奕铭、冯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值班编辑:杨奂彦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