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一批17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涵盖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为方便社会各界详细了解改革动态和供各地各校学习借鉴,“广东教育”推出“教育评价改革广东在行动”专栏。今天,我们来看广东海洋大学如何构建“测评系统+支持系统”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全力推进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
构建“测评系统+支持系统”多维综合
评价体系,全力推进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
广东海洋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制定实施学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在学院、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评价方面关键环节实行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攻坚,构建了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测评系统+支持系统”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统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并取得实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
引导二级学院高质量发展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主体,其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治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通过构建二级单位分类评价体系,引导不同类型学院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二级单位分类测评系统,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早在2016年,学校在省内较早开展了分类评价工作,制定实施基于“创新强校工程”的评估办法及指标体系,每年对校内二级学院分为博士点单位、硕士点单位、本科教学单位三大类进行综合评价。2020年,学校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制定实施二级单位(部门)考核办法和研发了分类评价测评系统,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对二级学院分类别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并采用业绩积分制和全方位测评方法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在学院资源配置、干部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动态调整等方面,以引导和激励二级学院聚焦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二是健全二级单位支持系统。2016-2019年开展了建校以来最大规模的、最深层次的学院设置调整和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部门单位间存在的发展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的现象。2017年,制定实施《广东海洋大学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和试点学院改革方案,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在省内高校中较早推进校内“放管服”改革,自上而下梳理责权和下放权力清单,完善与办学绩效相衔接的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方式。几年来学校共推行“放管服”校内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等改革事项38项,向二级学院下放人、财、物等办学资源权力事项19项。
通过分类评价管理和“放管服”改革,形成了“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运行模式,有效引导各学院明确发展目标定位,校内所有二级学院都找到了与海洋相关的发展方向,聚焦发展重点和发展特色,共同发力为海洋事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二级学院在经费投入、人事聘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办学活力和水平、自主决策和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
2018年至今,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从1个增加到7个、从4个增加到6个,省级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从3个增加到5个。
2
《广东海洋大学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为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3个学院获批为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
3
2020年7月,学校以水产学科为主要支撑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首次进入了ESI全球前1%,标志着该学科迈入国际高水平行列。
学校组织改革调研和专家论证会
学校改革主要文件汇编
深化分类考核评价改革
引导教师潜心立德树人
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学校以岗位设置和管理、教师考核评价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20年初,学校全面启动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了由人事制度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聘体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四部分组成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破“五唯”为导向,明确各类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标准。成果评价突出学科专业-教学-人才-科研联动,评价结果直接与单位和个人业绩绩效挂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坚持代表性成果制度,分别制定了教学、科研等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三类岗位进行评价,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科研评价重点评价其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二是健全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制定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育计划等多元化的教师发展制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指导;加强学科、专业、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空间。调整校内业绩津贴分配方案,用业绩积分模式探索打通教学和科研工作评价通道,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价值。
自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出台了31个人事机制体制改革文件,建立了一整套以质量、贡献、效益为导向的人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才效应”日渐凸显,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1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31.2%提高到45%,省级教学科研团队从4个增加到1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从3项增加到8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从4项增加到17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从12项增加到31项。
2
新增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9门、省级优秀在线教学案例1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4个。
3
研究团队在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海洋生物全产业链支撑、南珠产业振兴、海水稻创制、海洋牧场建设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技术和成果,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人事制度改革:历时9个月时间,学校召开机制体制改革小组会议10次,专题研讨会30余次,面向全校广泛征集改革意见1500余条,于2020年制定形成了体系性改革文件推进教师分类评价改革。
深化综合评价改革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导向牵引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强化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一是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多轮驱动”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实行学习全程纵向学业评价,近几年来先后修订了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建立了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的本科学生学习与学业评价体系,推行“思想品德+总学分+必修课学分”三合格的毕业资格审查制度;研究生教育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制定培养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执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和双盲评审制度,实施学位授予后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制度。
实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修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完善就业创业考评机制,构建了由在校生全程跟踪评价、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和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评价“三位一体”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二是健全学生成长支持系统。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开展“思政小助理”“校园小天使”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体验活动。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健全了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业导师制为保障的个性化成才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健全学生毕业、评优、资助等政策,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发展中心和心理辅导中心,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改革,构建了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学习全过程纵向评价与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力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1
学校先后成为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港澳研究生和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广东省选调生选拔高校,多次获评为全国和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2
自2012年以来,学校与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推进校地协作育人工作,九年来共有150多名研究生到地方单位开展开展为期3-6个月实践并撰写政策建议(含调研报告)200多篇,其中3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湛江工作。
3
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80项、省级190项,获课外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活动国际级奖20项、国家级奖864项,省级奖629项。
4
学校“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国旗护卫队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优秀学校国旗护卫队,并在第二届广东学校国防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5
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和93%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满意度超过90%)。
2020年,学校《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红旅赛道金奖
2021年,学校国旗护卫队在第二届广东学校国防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东海洋大学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破“五唯”为导向,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本校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汇聚和激发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将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丨广东省教育厅
编辑丨从江豪
责编丨徐小龙 蓝洁婷 陈 浈徐 歆
审核丨欧卫军 张艳梅 金 鑫 纪苏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