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的逐梦人
梦想蓝图的绘制者
平凡细节的观察家
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
这就是她
建筑学院陈梦芸
陈梦芸,建筑学院2018级风景园林系直博生,“何镜堂科技创新奖”“华工榜样”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截至目前,已在Landscape: the Journal of the Landscape Institute(英国景观学会会刊)、《中国园林》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并荣获2021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LI Awards)景观创新奖、2021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专业类研究类荣誉奖、2021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专业奖等诸多奖项。
起草
缘遇园林 相遇华园 励志笃行
与风景园林的相遇,对陈梦芸来说是一件看似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的事。
高考填报志愿,机缘巧合下陈梦芸选择了风景园林专业——一门文理兼收的工科专业。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读大学之前,陈梦芸就已经有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国画功底,对中国古典园林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在她后期的专业学习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进入大学之后,在每一堂课,每一个设计以及每一次实践中,陈梦芸逐渐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并由衷地爱上了这个专业。风景园林的专业知识就像一颗种子,植入陈梦芸的心田,让她的感官逐渐打开,捕捉生活中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她开始看到从前从未留心的花草,察觉过去从未停留的空间,留心每一个走过的踏步。
陈梦芸的国画作品
2017年夏天,陈梦芸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保研夏令营。正是这次机会,陈梦芸和林广思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这次对话让陈梦芸对风景园林学科领域有了新的认识。林教授在治学方面的严谨与独到见解,以及对学生的包容与鼓励,让陈梦芸备受鼓舞。再加上家人的影响和支持,潜移默化里,她萌生了读博的想法。
“如果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跟随自己敬佩的老师,做一些有益的学术探索,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快节奏社会中给自己多一些思考的时间,也许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吧。”
就这样,她拿起画笔,在人生的画卷中铺点下直博的路。
勾线
潜心制图 跨界合作 屡获殊荣
开启直博生涯的陈梦芸,终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方向结缘。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陈梦芸带着自己对专业方向的理解与满腔热情,参加了多个国际型专业竞赛,并屡屡斩获殊荣。
回顾起参赛经历,她提到,“对于设计竞赛而言,拥有高质量的设计作品是一方面,如何以清晰的方式将设计作品背后的思路与亮点传递给大家,把故事说得动人,更是竞赛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
除了个人的努力拼搏,竞赛的获奖也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奋斗。她认为“学会沟通”是在团队合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如一句英文俚语所说,“你可以表达愤怒,但是不可以愤怒地表达”。高效的团队合作,需要团队成员学会以客观、不带个人情绪的方式,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观点。
陈梦芸团队部分获奖作品
在将科研论文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的过程中,陈梦芸发现了跨学科合作的奥妙。
在一次竞赛中,陈梦芸所在团队成员来自风景园林、水利工程、计算机以及交互设计四个专业。合作的初期,来自四个不同领域的同学在专业问题的交流上遇到了困难。但是随着磨合时间和沟通次数的增加,景观专业的队员学会了简单的前端设计,并逐渐学会操作一些水利模拟软件,而水利专业、计算机和交互设计的队员也开始对研究和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对彼此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入,项目的进展也变得特别顺利。
对于这段难忘的跨学科合作经历,陈梦芸总结道:“虽然一开始的磨合有些困难,但是跨专业合作的经历不仅开阔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还让我们体验到了不同专业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这段宝贵的经历给予我们继续挑战和探索新知的勇气与信心。”
上色
匠心筑梦 虚心交流 展露锋芒
陈梦芸也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华工人的风采。
在挪威奥斯陆,她受邀参加第5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欧洲风景园林高校理事会博士生论坛、可持续建筑环境(SBE)会议系列地区会议。在德国汉诺威系列会议之“Urban Agricultural Heritage”的主题会议上,陈梦芸成为在场汇报的唯一一名来自中国高校的学生。
这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实践,让她听到了这个学科中不同的声音,也让她看到了最前沿的研究者关心和研究的议题。
陈梦芸作学术交流报告
其实在科研的道路上,陈梦芸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回顾起最初的选题,到定题,再到如今正在开展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这期间也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挣扎与徘徊。参加过几次国际会议之后,除了让她逐渐开始发掘自己想要探索的研究方向,也改变了她与人分享交流的习惯。
在导师的引导下,陈梦芸也开始尝试将研究过程与不同的人分享与讨论。她体会到,讲述和分享的过程也是逐渐理清研究逻辑的过程。不同人从不同视角对阶段性研究工作的提问,也促使她一次又一次思考之前未曾关注到的盲区,为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
点缀
缜密计划 享受生活 保持可爱
五颜六色的生活,不能乱七八糟地过。
陈梦芸认为,无论是学术实践,还是兴趣爱好,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平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的是有条理的计划和坚定的执行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是贯穿于陈梦芸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习惯。每周日她都会做好未来一周的计划,具体到每天要完成的工作、运动、阅读计划等。每天早上,她会做好晨间计划,列下当天要完成的事情,细致到每件事情开始的时间。
对于科研、比赛这些大型项目的节奏安排,陈梦芸会采用DDL反推的方法,进行任务拆分,把长期计划变为多个中短期计划,并对每一阶段任务规定好截止日期。
“制定计划带来的秩序感会让我省去很多内耗拖延的过程,因为这会让我知道每天只需要完成好每一个小的节点,我就在有条不紊地向更大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这种方向感和踏实感对我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陈梦芸有很强的好奇心,在科研工作之外,她所感兴趣和想要尝试的事物也非常多。除了乐高,捣鼓家居、绘画之外,占据她最多时间的就是运动。健身、拳击和空中瑜伽都是她运动计划中的“常客”。此外,这位充满探索欲的运动系女孩,偶尔也尝试“室内攀岩”“户外骑行”“TRX”之类的小众运动。
陈梦芸在攀岩
陈梦芸对摄影的热爱,始于她想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细微闪光点。“每次翻看过去记录的影像,就像打开一个个任意门,将自己拉回到那些琐碎但鲜活的时刻:或是迎面扑来带着栀子花香的夏夜晚风,又或是为取得某个科研小成果而欣喜的傍晚时分。”
“想象一下,当自己变成一位老奶奶的时候,开始翻看这些老照片,就像不同时期的自己留下的礼物,得有多浪漫啊。”
陈梦芸的生活照
学姐的建议:
1.在与导师沟通时,首先要做到真诚,真实地阐述缘由,客观地阐明困难与需求,希望得到老师怎样的帮助,这样才能及时且准确地给予反馈。其次是换位思考,站在导师的角度考虑:提出的请求是否合理,怎样的处理方式对老师来说会更方便。
2. 在专业竞赛方面,最重要的是学会语境转化。竞赛时最忌讳就事论事,这是因为大部分观看者与评价者并不生活在该场地上或是场地周边。因此,做竞赛最重要的是将局限于场地的问题放到更大的国际语境中,将它建构为一个既有在地性,但又具有国际同行共识的语境话题。此外,还需要在如何用简明易懂而又能兼顾图面的表达效果上多花心思。
3.对于论文选题的创新点挖掘,我们可以从内容和方法两个层面入手。首先在内容上,我们可以从前人研究的不足入手,比如学者研究问题时囿于时代,导致研究的精度不高,那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科学的方法获得更精准的研究结果。此外,一些目前学界关注度不够但又亟待解决的现象问题,也会是很好的研究切入点。其次在方法上,一方面我们可以多关注专业内的前沿期刊来开拓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跨学科方法,借鉴不同学科的工具和技术来解决本学科的研究问题。但是,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根据研究问题找到最契合的研究方法才是首要任务。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更加静好
世间因少年挺身而出更加瑰丽
陈梦芸带着她的热爱奔赴远方
从青山绿水看到四季繁花
从中国园林走到国际园林
我们期待梦芸
在她的世界里 发现更多的美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受访者提供
文:焦丽蓓 罗宏杰 肖坤瑶 赵求知
微信编辑:鲍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华园专属Flag壁纸,让你的2022如虎添翼!
◇自豪!华工智慧点靓冬奥,为中国式浪漫“美颜”!
◇春天来了,华园专属二十四节气壁纸送给你!
◇华工人的年夜饭,温情又美味!最后出场的这家人我给超满分!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