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华农成了“金字招牌”!

华南农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这里,华农成了“金字招牌”!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

也是乡村振兴的前线

在这里,“华农”二字成了“金字招牌”

承载了小镇居民的信任与期待

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来一起听听华农人讲述的故事

华南农业大学

位于义合镇的啸仙大桥于2021年9月建成通车

义合镇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东江中下游,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南粤水上古驿道沿线客家古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中共纪检监察工作先驱、人民审计制度创建者和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阮啸仙的家乡,也是苏轼第八代脉承之地,拥有丰富的红色、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在这片沃土之上,振奋人心的变化正在发生。

2021年7月,由省审计厅牵头,华南农业大学、河源市审计局、农业银行河源分行等单位选派人员组成义合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其中,华南农业大学经过精心挑选,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入驻义合镇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党委副书记钟仰进、邓国安,副校长仇荣亮等校领导先后前往义合开展调研座谈,安排200余人次专家奔赴义合进行帮扶指导,为义合镇的发展贡献“华农智慧”、发挥“华农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

校党委书记王斌伟与工作队队员合影

在义合,撸起袖子加油干!

陈建现在和别人聊起义合镇,习惯性地称其为“我们镇”,而聊起义合村,则是“我们村”。

2021年的夏天,材料与能源学院副书记陈建和植物保护学院辅导员杨哲宇拥有了新身份——义合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陈建还是工作队副队长兼义合镇义合村第一书记。他们暂别繁华城市,来到了东江边上这个灰瓦白墙的客家小镇。初入义合镇,除了秀美风景和群众热情,他们也看到了相对落后的公共设施和道路环境。而在与村镇干部和乡亲们的交谈中,他们能感受到小镇改变现状的渴望与迫切,“大家认为我们是从大学里来的,文化很高,交谈时总是流露着感激和期待,希望我们能改变现状,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华南农业大学

工作队队员与镇上党员一起整治卫生

华南农业大学

查看撂荒复垦地种植蔬菜生长情况

然而,挡在义合镇乡村振兴路上的,除了缺钱、缺人,还有保守闭塞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资金技术上的支持是不够的。工作队在镇上驻扎后,一边梳理镇上资料,开展走访调查、制定工作方案,一边组织学习交流,通过举行专题讲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广东省乡村振兴实施政策等内容,向镇上的人们解释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工作队的任务目标;为镇上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加强理论政策学习,提升干事创业氛围。工作队内部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利用每周三晚上的休息时间进行学习总结,促进队内的团结统一。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工程学院,及校友企业的有关党支部积极与义合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通过共建,结对党支部为村子送来了图书和科技资料,研究生们来到田里和村民们分享农机操作的经验技巧,企业则发挥所长,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通过实实在在的学习帮助,真正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人心、团结向前。

华南农业大学

华农农业机械研究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共建

与此同时,通过一次又一次实地走访与沟通,工作队朴实谦逊和真诚热情的工作作风也换取了乡亲们的信任。工作队详细梳理了义合镇九村一居可能返贫户的历史资料,组织镇**每月开展一次走访调查,了解农户居住条件和工作生活状况,累计开展3轮共308户摸排,实现了全镇重点人群的全覆盖。同时,成立防返贫工作小组、制定防返贫监测及帮扶工作方案,对排查出的易返贫对象分层分类、因户施策,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免费种苗、农技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户发展个体产业,并通过购买医疗保险、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对没有劳动力的易返贫致贫户进行救助慰问。

华南农业大学

在老人节探访慰问村中老人

华农成了“金字招牌”

农业是义合镇的主要产业,当地许多家庭一年的收入全寄托在自家的农田上。作为农业特色强校,华农在农业产业支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推动义合镇撂荒复垦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学校先后协调采购了5000斤冬小麦种、计划购买160亩高质量的蔬菜种苗,并组织安排专家开展服务,从果蔬种植到产业规划,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帮助。

“小麦追肥施了吗?”“能拍一个清晰的照片给我吗?”农学院教授张林不但数次从广州奔赴义合田间地头观察小麦长势,组织种植技术培训会,还拉起了微信群,将技术与温暖传递给数百公里外的义合农户。前段时间,张林因腰伤不能到义合实地指导,就通过视频连线,解答农户们的问题。

华南农业大学

华农专家在义合镇指导冬小麦种植

在华农,像张林这样牵挂义合镇的人还有很多:蔬菜学专家康云艳、赵竑博为乡亲们指导胡萝卜和冬白菜等作物示范种植,植保专家钟国华、金丰良等团队和动物养殖博士团分别教乡亲们如何防治柑橘病虫害和科学养虾,食用菌专家王杰则与当地灵芝种植大户共建“灵芝科技小院”,电子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岳学军协调农科院帮助指导花海种植……科技的力量为镇上吹来了一股新风,农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走进农技培训会现场,学习养殖种植技术,一些原本对农村未来不抱希望的年轻人也跃跃欲试,主动找到工作队,“想做些农业项目”。

义合镇农办主任诸荣周说:“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们一定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而要想让农民有动力继续种田,就要让他们的庄稼有收成。” 他对华农专家的帮助十分感激。为了让农户们更好地掌握新技术、了解新发展,诸荣周还经常将从专家那学来的农业知识制作成各种短视频,帮助推广宣传。

华南农业大学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徐正春教授为全镇干部讲党课

除了农业技术上的帮助,学校还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推动当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徐正春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大兵教授和经济管理学院文晓巍教授先后前往义合讲授专题党课,人文与法学学院下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并举办普通话教育培训班。校教职工志愿者协会专家开展社区矫正服务,校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服务,讲解健康知识,学校党委副书记邓国安作为专家坐诊,镇村居民听闻知名中医专家坐诊,都纷纷前来求医问药。此外,学校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文旅规划专家团队先后到义合镇现场考察,为义合镇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规划提供智库支撑。

“现在村民们一听说你是华农来的,都特别热情,主动要求加微信。工作队的同事说,华农现在已经成了农户心中的‘金字招牌’。”陈建笑着说。

华南农业大学

义合镇的“灵芝小院”主题民宿

陈建介绍,未来,学校将重点在产业帮扶和人才振兴等方面继续为义合镇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培养本地技术人才,让农户拥有实实在在技术。“我们正在建设人才驿站、灵芝科技小院,也准备在精酿啤酒产业等方面继续深化,推进小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以红色下屯为核心,复苏苏家围4A景区,打造民宿产业,带动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价值提升。”工作队的预期目标是,产业兴旺起来、乡风文明起来、村貌美丽起来、生活富裕起来!

华农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接续奋斗、不负使命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在新的第一年

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华农智慧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往期回顾

重任在肩!师生热议:厚植“三农”情怀,朝着“一流”前进!

华农怎么建设“双一流”?专访来了!

华农考研成绩公布!等你一起来赏花!

振奋精神,争创一流!这个大会,华农师生都得了解!

本博连读!华农“新农学”创新班招生了!

文字 | 费思迎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吴伊淇 潘思佳 李梓萌

图片 |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融媒体工作室 潘思佳 吴伊淇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华农人 点赞 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华南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南农业大学-在这里,华农成了“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