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城市——中山市城区,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在2020年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居全国同类院校第一。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院部;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省级大学科技园;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学生公寓均装配空调,校园风景优美,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
近期,我校将通过【欢迎报考】栏目,全方位展示各专业建设情况,欢迎优秀的你关注。“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欢迎你!
今天莲峰君带你首先走进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
专业定位
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应用化学专业秉承“厚基础、重技能、强实践、拓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和新工科教育理念,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着力培养隶属于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化妆品全产业链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相关的教育、项目整体方案解决、产品设计与研发、质量检验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发展历史与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创建于1988年,2002年升为本科,2012年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建设有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广东省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校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本专业拥有2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技能证书培训点、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级协同育人中心、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8个校外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
1
重实践、强创新
实施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师生共同体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强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了以教授为领队的教学团队,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达100%,确保教学组织的整合与凝聚力;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群+分析测试课程群+化妆品课程群+能力拓展课程群”的“一基础、二方向、三提升”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群;采用“行业认知+专业基础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生产实践”五层次进阶式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高度融合的“教、学、研、产、创”一体化现代办学方式,为培养符合以支撑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妆品)全产业链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支撑。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部分)
2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应用化学专业重视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有机衔接,依托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和教研平台,形成了校企合作“5共同”+实践教育“4层次”+学生发展“4方向”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执行“重技能训练、强过程实践、拓素质培养”的培养模式,构建产教、科教融合的凸显“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3
能力提升、屡创新高
近三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奖项共8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妆品配方设计创新大赛奖项2项,获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奖项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奖项20项、省赛获奖4项;获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奖项4项,获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奖项10项;获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项)、省级(7项)、校级(45项)共计57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9篇,参与申请专利7项,培养研究生共12名。
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专业现任学科带头人王悦辉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现任专业负责人喻冬秀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含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高级职称占7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5%,45岁以下教师占比50%,实验员5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教师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及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专业背景包括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学等专业,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
教研成果
依托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和省市级工程中心,近三年,本专业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科研团队、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公开出版教材6本,教学获省级以上奖项6项。科研立项122项,总经费达1621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2项,中山市社会公益重大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52篇,申请发明专利45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多项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并获奖励,数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专业教师获省“三八红旗手”1人、市级“优秀专家”2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次。
就业升学
1
就业主要去向
经过四年的特色培养,毕业生可从事精细化工相关的智能制造和创新研发工作,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约8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在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诺斯贝尔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就职。
2
升学主要去向
经过科研小组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培养,毕业生大多有参赛经历、立项创新项目或发表科研论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好,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多年位居学校前列,升学高校多为国内“双一流”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
(17应用化学专业 刘嘉欣成长历程)
(升学荣誉墙)
(2022届毕业生考研学生风采)
近三年高考录取情况
标星官微
可以第一时间
看到我们的推送哦
微信编辑:黄伟娴 谢海全
统筹:黄伟娴 陈鹏
初审(一审):黄纯
复审(二审):张远秀
终审(三审):谭茵华
信息来源:ZSC材食学院 校招生办公室 校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
回复这些关键词试试
校园网|录取|投稿| 校历|饭卡|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