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广州某高校教师,从教20余年,发表论文若干。她的孩子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15级学生。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大学
最低期望和实际体验
说“选择”,似乎上什么样的大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其实除了那些最牛的学霸,一般人都没有这样的选择自由。但是在一定范围之内,选择总是可能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呢?去年自从临近高考,我们就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地方高校教师,我太知道某些学生在大学的精神状态了。就像一些人说的,上大学之前有理想——那就是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上了就没有理想了。我害怕我的孩子也是这样,浑浑噩噩过完四年。所以我想,我的最低期望是避免这样的情况,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大学四年依然能保持理想和学习的热情。
我的第二个最低期望是,我希望孩子上的是一所能看得见老师的学校。这个要求好像很荒谬,可是随着各地大学城的兴建,老师一上完课就走,将学生们留在一个荒岛上的情形并不罕见。好在现在晚上选修课多,荒岛也已经不荒,但毕竟师生同住一个校园的景象已经不再。
我还有一个期望是,大学里学生那么多,假如我的孩子不是那么自觉主动地去表现自己,她依然是能够得到一定关注和关怀的学生。
看起来是最低期望,可是我放眼四望,能够保证我的最低期望的大学实在是太少了,我的最低期望似乎变成了一个最高要求。由于某种体制上的原因,比如严进宽出的学位制度,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一到大学就有放松的状态。还是由于某种体制上的原因,比如老师的授课廉价到清洁工一般的程度,使得老师们不愿意将精力放在上好课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面等等。
当然,不可否认,国内大学依然能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学生,只要这个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这四年要干什么,毕竟国内大学的许多老师素质也并不低。而且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更能适应社会,毕竟放羊状态他都能把持自己,积极向上,我们对他的未来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可是这只是其中部分优秀学生的状况。我能保证我的孩子有如此独立成熟吗?是的,我要一个即使她自己还不够觉悟,但依然不虚度不迷惘渐渐成长的环境!
就这样,港中大(深圳)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首先,我想,即使我的孩子专业学习不是特别出色,至少全英文的教学环境逼得她熟练掌握另一门语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收获。第二,学校人数还不多,第一届300人,第二届加起来还不到1000人,比起一般高校动辄几万人的规模来算是人少的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可以“被看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毫不犹豫地在提前批填上了港中大(深圳),而当录取通知一来,完全是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
而当我们真正来到港中大(深圳),我的感觉是,不仅我最低的期望全都落到了实处,变成了现实,很多地方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不断地带给我惊喜和感动!
首先是隆重的迎新活动,时间将近一周,老实说完全刷新了我这一方面的体会。它和一般高校不同的是,它欢迎父母送孩子来到学校并参与、见证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活动,包括家长校长见面会、入学典礼和迎新晚会。我从未见过有哪所大学如此倾情地对待学生和家长的。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入学典礼,仪式感和学术味实足,校长、各位副校长以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的讲话都既有具体的指导性内容,又有非常高的心灵境界,如阿里耶.瓦谢尔所说,“如何籍平生所学,提高社区、国家和社会福祉”,这样的理想和担当从他们的口中说出,你感觉到了真诚和感染力,这正是我希望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
第二是将全方位的育人落到实处。这一点从校长身上可以照见。校长是机器人专家、书法家,还写一手循循善诱的好文章。学校教育在国际化的同时,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校长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活动,比如写春联,制灯谜等等。前不久,当我从孩子口中听说校长要带他们去“耕田”时,简直惊讶至极。说起来我在高校里呆的时间也相当不短了,但无论是我的学生时代还是现在,要见到校长那是相当的不容易的,港中大(深)的徐扬生校长是我所见到的最亲民的校长。连校长都能见到,平时学生想见某门课程的老师,不是更加没有问题了吗?总之,一个学生可以随时找到老师的学校,一个可以经常和教授在饭堂聊天的学校是一个更理想的学校。而结合传统与现代,融贯中国与西方,在港中大(深),不是空话,而是每天的功课和实践。当我看到孩子的“人文通识课”必须去读荷马史诗、必须去讨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必须去读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我们就知道除了专业的学习外,孩子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不会太低。
两个星期以前,孩子回高中母校参加港中大(深圳)的招生宣讲活动,有一个家长问她:“假如分数没问题,在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间你会选择哪一所呢?”孩子回答:“假如我去年上了中大的分数,我可能会纠结,因为那时我毕竟对两者都没体验。但是命运让我来到了港中大(深圳),我不后悔。我觉得这是一所非常适合我的学校。”我很高兴听到孩子的这个回答,我知道她并没有要为学校做广告的意思,她是发自内心的。在这里,她的语言适应期并不长,很快,她就告诉我们,如果听不懂,那并不是语言的问题。某些功课她感觉到有难度,比如物理,但还是在很有兴致地学习。就在宣讲活动结束的那个周六下午,她执意要从广州赶回学校,因为晚上10点到12点还有物理的小组讨论,他们小组要完成一个关于“光推物体”的研究,而她正好在10点赶回学校。是的,孩子很忙,有时候我会因这一点而心疼,但毕竟说明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而周围老师和同学给她的又往往是满满的正能量,她说她喜欢这种整体向上的氛围。而说到关心,我想起一个小细节。去年冬天很冷,我说你裤子要穿厚一点,这样不容易手脚冰凉。她说,我们导师也是这样说的。我说,你们导师还说到这个呀,心里满是感动。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学校真的已经提供了足够好的条件,包括优秀的师资,孩子的锻炼机会,暑期去国外各大学学习开眼界的机会等等。这些,很多家长朋友都已谈到。我只想说,其实,学校已经足够好,关键就看孩子们自身的禀赋和努力了。我非常庆幸我的孩子能进入这所学校,也感激它对我孩子的教育。我不是一个时时能做出英明选择的人,但这一回,我觉得非常英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港中大深圳家长微信公众号:cuhkszjz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号:cuhksz2014
博闻约理微信公众号:cuhkszbwyl
港中大(深圳)家长咨询2群:439713965
港中大(深圳)家长咨询1群:42430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