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李欧梵教授为众多校内外听众带来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的看法。虽然考虑到参与讲座的人数会比较多,学校已经把讲座地点改至诚道207的会议室,但现场依旧是座无虚席,甚至还有站着听的和坐在台阶上听的。
主讲嘉宾介绍
李欧梵,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讲座教授。 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 重要著作有: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铁屋中的吶喊:鲁迅研究》、《中国现代作家浪漫的一代》等。近十数年来在香港和内地出版的文化评论著作涉猎领域甚广,包括音乐 、文学、 电影、建筑以及人文经典阅读等。最近出版的中文书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人文六讲》、《音乐六讲》和《情迷现代主义》等。
开场白
顾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简单的开场白,她提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是人文社科学院的李潇雨老师,大学的时候曾去蹭李欧梵教授的课,一堂开给5个人的课,旁听的竟有50个人,而李潇雨老师就是那五十分之一。李欧梵教授的个人魅力和学术造诣可见一斑。
李欧梵教授先从自己和港中大的渊源讲起,港中大是教授任教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在这所学校的任教期间,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研究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为之深深着迷。李教授说,虽然自己是个河南人,但到了现在,一把年纪了,他也没想到要回到河南去。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才是自己的家乡,是让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传统是个非常可爱的东西,它就活在我们的心中。李教授还把中国的文化传统比作是鬼魂,就一直环绕在我们身边,而他现在所做的,就是一件招魂的工作。
接着,李教授讲到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爱,常常做梦都能梦到司马迁和屈原,他热爱诗词歌赋,觉得文字是一种媒介,通过文字,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那份豪情万丈或是愁肠百结,这便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的魅力所在。
然而中国的文化传统能留存到今天,势必是和现代相结合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就像我们学校的理念一样: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国和西方。李教授以绘画为例子,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不管是丰子恺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肩担尽古今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还是吴冠中的《双燕》、《大宅》,亦或是沈伟的《无题》,都是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手法的结合。而这些现代手法,又赋予了传统不一样的内涵和视觉效果。
丰子恺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教授还提到,我们现在,不仅要学英文,也不能放弃中文的学习,这就像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哪个都不能舍弃。在李欧梵教授未到来之前,只知教授精通音乐、文学,却不知教授对美术也颇有一番研究,他对于传统的现代意义的讲解,也是让大家大开眼界。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老师也都纷纷向教授发问,并得到了教授的详细回答。
文案、排版/吴秋呈
图片/彭文颖、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