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揭秘珠三角
复工复产进程
国家卫健委于3月12日宣布“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全国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区分类分批推进复工复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科辰新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利用遥感卫星技术进行大范围的“热值”观测,从空中视角呈现了珠三角地区工业生产的“复苏”进程。
据悉,该卫星遥感观测数据由港中大(深圳)-中科辰新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提供。该实验室是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旗下上海中科辰新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与港中文(深圳)联合成立,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潘文安教授和中科辰新刘明研究员共同承担实验室主任,计划投入350万人民币致力于从事遥感技术、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未来业务将涵盖商业卫星设计、智能制造、商业卫星测控网、多媒体宽带卫星星座、 物联通信卫星星座等。
根据遥感卫星热值观测原理,红点代表该地温度明显高于整个地区平均气温,通常来自火灾或工业、能源的生产。通过在不同时间对珠三角地区进行观测,研究人员发现受春节假期及疫情影响,1月底的珠三角地区观测图上呈现出几个零散的红点;2月底,红点开始增多并呈聚集现象,且分布在珠三角多个区域,这反映出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工业生产在有序地恢复,包括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
图1: 2020年1月23日至30日热值观测数据
图2: 2020年2月20日至27日热值观测数据
港中大(深圳)-中科辰新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之所以能得出以上发现结果,主要是使用了通过遥感卫星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进行监测。红点越多,红色越深,代表异常热数量越多。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用来识别工业燃烧,以及焚烧秸秆、山火等地面燃烧情况。在珠三角区域,这种热异常大多意味着存在工业热源,因而实验室可对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复工总体状况进行判断。
以深圳的“热度”影像为例,如图3和图4所示,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近,一月与二月的图像对比并没有明显的“热值”变化,因为周边主要是居民区;而在坪山区的某汽车生产基地,红点于1月底消失,2月底重新出现,证明其进入了复工复产阶段。
图3: 深圳1月底的热值观测影像
图4: 深圳2月底的热值观测影像
在红点与热值的背后,关乎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正常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人民生产生活的恢复,珠三角地区将有更多的区域明显地“红起来”,全国各地的热值观测影像也将随着春风快速“回暖”。
— END —
数据来源:Sentinel-2、 Geojson、Landsat-8影像数据以及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行政区划矢量数据
制作:港中大(深圳)-中科辰新卫星通信与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
撰稿:陈俊豆(传讯与公共关系处)
撰稿:易榕(传讯与公共关系处)
排版:葛羽迁(2018级经管学院、学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