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起,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明办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我在战‘疫’中成长”广东高校大学生抗疫征文活动反响热烈。自活动发布以来,各高校大学生积极响应,踊跃投稿,截至目前,共收到纪实类、散文类、诗歌类等各类体裁作品7500余份。其中第一批部分作品(以“我身边这些平凡的抗疫英雄”为主题)已在广东教育微信平台展出(注:本期作品展示不等同于最终评选的获奖作品)。
这些作品中不乏对平凡抗疫英雄的致敬,在大学生们的笔下,这些抗疫英雄不单在武汉,还在我们身边;不单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民警、外卖骑手;不单是新闻报道中的陌生人,还是我们的至亲、好友。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无名英雄,他们同样是各行各业的逆行者。
今天就让我们在我院游戏系2019级动画专业3班黎钦奥同学的作品《我的父亲——一位湖北籍学生的亲身经历》中来认识一位平凡的抗疫英雄。
我的父亲
——一位湖北籍学生的亲身经历
“我和你妈要回老家一趟,你奶奶不行了,中午你自己做饭。”父亲留下这句话后,颤颤巍巍地走出我的房间。他的眼里泛着泪光却强忍着不让其掉落。我听得出他那颤抖的声音里含着痛苦与自责。
25日中午12点,正在社区工作的父亲接到奶奶病危的通知。他停下手中的事情,请了假匆匆忙忙地往老家赶,可惜未能见到奶奶最后一眼。就在几天前,奶奶发病,身体越来越不好。但由于抗“疫”工作,他一直未有时间回家看望,只能安排老家亲戚送奶奶去住院。在奶奶临走前一天,他们也只通了一次视频电话。
奶奶临终前对护士说:“我要走了,想让他们来。”父亲事后得知,跪在床边低头不语,压抑了许久的情绪似乎在下一刻就要爆发,像是吊在悬崖边上,有可能掉下去崩溃瓦解。一向坚强的父亲忽然变得如此脆弱。可他忍住了,用最后的坚强支撑着,他知道自己还不能崩溃,还有一线的工作要做。他哽咽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孝与自责,可是他的母亲再也听不到了。
他知道现在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能举行群体性聚集活动,只能将丧事简办,草草地安葬了奶奶,之后便回到工作岗位。从请假到再次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只经历了不到五个小时。
有天晚上在家吃饭,父亲中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小区的一个业主。业主的儿子是年前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业主的妻子最近发烧,白天已由我父亲安排专车接送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只是普通发烧。但毕竟家里有一个从武汉回来的儿子,业主的妻子始终担心自己可能得了新冠肺炎,心情一直不好。业主无可奈何下,只好打电话给我父亲寻求心理辅导。父亲在电话里不停地安慰业主说:“只是普通的发烧,心里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不要让你儿子觉得愧疚,认为回来是个错误。不会有事的,你们有什么需要跟我们社区说一声,一定给你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大约讲了20分钟,电话才挂断,而此时父亲碗里的饭菜早就凉了。他转过头调侃地跟我说:“还好你不是武汉回来的,不然都不让你进家门。”我回答他说:“那我就不会回来了,我就在外面自己待着。”我们一家三口笑了笑,突然父亲长叹一声,停下手中的碗筷对着我们母子说:“我天天在社区工作,接触的人群很多,或许我不应该跟你们坐一起吃饭,我们应该减少接触。”当时我愣了一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2月初那会,社区的人都没有回家吃饭,而是由我给他们做饭,然后端到社区给他们吃。当时我也有想过父亲可能会间接把病毒传染到家里来,毕竟他每天接触的人很多,我也害怕过。不过当这句话从父亲嘴里亲口说出来,我却难以接受。我笑了笑说:“怎么可能,我们防预这么好,不会得病的。”
这些天的父亲,让我感觉是坚强而又脆弱的。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眼睛里经常看得到血丝。所以,我也决定走上一线去帮助他们。疫情开始的时候,父亲是不同意我去一线的,我能理解父亲。但父亲以身作则,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我决心冲上一线抵抗疫情。我要向我的父亲看齐,向共产党员看齐。
我要以我的父亲为榜样。父亲,您辛苦了!
除此之外,广东其他高校学子也将文字聚焦于身边平凡的抗疫英雄,用文字书写平凡的感动。
1
(向上滑动启阅)
平静背后的力量
(作者:马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在北方的冬天,每次大雪过后总有这样的场景。原本喧嚣奔涌的车流,应和着这漫天的雪花像是一组组慢放镜头。雪花轻轻飘洒,车流缓缓前行。这一幕就像大自然用自己的荧幕在重复着那段情节,总能让人们放下焦虑,慢慢品味。
而今年冬天,同样是漫漫大雪,同样是那一片银白,街上却杳无人烟。这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只有雪花轻叩着门扉。这一幕虽美,但却无法安抚人们灵魂的震颤。
从1月20日开始,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国确诊近80000人,死亡近3000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无一幸免感染,疫情范围波及全球47个国家地区。各省市启动一级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抗击疫情启动全球应对方案。
婶婶在一个三甲医院做护士,春节前她给我们打电话说,医院有一例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仅三天时间胸片显示已经大面积感染,上了呼吸机,住进了ICU。感染者是个年轻的博士,刚从武汉回家过年,情况特别危急,不知能否挺过春节。医院的医生护士春节都必须在岗待命,没有假期,关键部门不能回家,以防传染。医院里已经有很多发热病人吵着要住院,床位已无空缺。在电话那端,婶婶略带哽咽的声音反复叮嘱着我们,一定不要外出,叮嘱着大家要重视此次疫情,我们顿时明白这次疫情的非同小可。而事实也是如此,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新闻中确诊人数逐天递增,一直到一个月后的今天,虽然举国上下都在控制,但病毒似乎尚未决定停下脚步。虽然我们窗外一片安静祥和,但是在这片安静的背后,作为主战场的医院,却上演着一段段揪心的生死离别。
每个时代都有战士负重前行。武汉缺医少药的现状一经曝光,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从四面八方赶赴武汉,成为这场战“疫”的逆行者。他们远离家中的平静安乐,只为支援战场上的同胞能减少感染,只为回乡之时即是胜利之日。朋友圈里,各医院的志愿队员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而我也看到望着车队远行后父母妻儿含泪的眼眶;新闻中,轮番播放着那些白衣之下专注的面容,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令人窒息的紧张和疲惫,而我也感受到晃动的镜头背后记者们抽泣的脸庞;网络上,不停传来前方“阵地”的消息,从患者的生命垂危到被隔离、被治愈,从医生的竭尽全力到被感染,甚至牺牲。在那七尺男儿的叹息中,在回避镜头的回头中,在强颜欢笑颤抖着双唇的讲述中,是他们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温情与痛苦,是他们感受到我们无法感受的命运的幸运和残酷。
清晨五点,扫地声依旧。在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无声的英雄仍然用自己对生活的热忱维持着我们的生活,保持着我们的一切如常。如果说,我们还在庆幸自己的平安或者劫后重生,那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赴汤蹈火,以命换命。如果说,我们还在感慨生活依旧,限制无多,那是因为有人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维持着生活。那些无处不在的人性光辉根植在我们的心里,闪耀在每一处黑暗和寒冷,温暖着这个冬日,也照亮了我们的人生。
2
(向上滑动启阅)
背影
(作者:张诗雨 南方医科大学)
初次见她,是在重症医学科的病房,我去参加医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她,是我的带教老师。
重症医学科的病人与普通病房的不同,他们大多数处于没有意识的状态,只能靠呼吸机和营养液来维持生命,能不能再次走出病房,没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她,像她一样的护士们,让那些已经无意识的病人,在病房的日子过得舒适一些。
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没有可以看到外面的玻璃,四面八方皆是墙壁,除了走廊上面红得刺眼的电子钟,没人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而她,就在这“暗无天日”的病房里,度过了一天天,一年年,还有,她的青春。
医院的工作一向都不是朝九晚五,从来没有到点下班这种说法。记得那个仲夏的夜晚,安静得吓人,厚厚的墙壁将夏天的一切风吹草动都隔离在外,只有病房里各种机器运转的声音,和她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我坐在病床旁的塑料凳上,看她给病人吸痰。口罩遮住了她大半边脸颊,护士帽下几根碎发散落在额头上,从仅露出的额头和眼睛,但足以看出她的疲惫。她将需要的东西认真摆在操作车上,转向病床上的老人,眼神突然变得温柔,像仲夏的萤火虫,散发着光芒。“爷爷,你今天怎么样了呀,我来给你吸痰了噢,可能有点不舒服,但坚持一会儿就好了。”老人睁着眼睛看着她,眨了眨眼,半张的嘴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她拿起床边的米奇玩偶,在老人眼前晃了晃。“你孙女给你的娃娃噢,她说这个娃娃就是她,专门来这里陪你的。”老人仿佛听懂似的又眨了眨眼。
吸完痰,她坐在床旁边的桌子前记录操作。“他们虽然没办法说话,但总觉得他们是有意识的,能感觉到你在用心照顾他们。每天跟他们说说话,也好让他们知道,还有人在关心着他们。”她边和我说着,又开始核对之前的操作。“护士工作是挺辛苦的,真的。特别是我们这里的护士,很多人护理自己的亲人会都嫌脏嫌累不愿意去做,我们都得做。虽然在治疗上帮不上太大忙,但看到他在你的照顾下一天天好起来,和医生一起把他从死神线上拉回来,你总归是高兴的。有的病人,一天天恶化,你每天能做的却也只是尽可能地给他做好护理,陪他多说说话,那种无力感挺让人难忘的。选择来到这里,真的是希望在护理上做到最好,帮他们活得久一些。”话音刚落,她合起了本子,又走向了下一个病床。走廊上的灯显示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她的脚步坚定地踩过了地板上红色的倒影,迈向了下一张床。
那个夏天,那个背影,是我最难忘的记忆。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2020年,离那个夏天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再次听说她的名字,是在午饭时,妈妈说,她去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了,和重症医学科另外两名医生一起。起初,听到她的名字还有一阵恍惚,最终记忆追溯到那个夏天,那个背影,是她,是她会做的决定。
几天后,看到了她在一线的照片,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透着起了雾的护目镜,看到了她那双眼睛,和看那个爷爷的眼神一样,发着光,但这次,我看到她在笑。在重症医学科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远比不上隔离病房。防护物资的稀缺使她们不得不尽一切可能延长使用时间,人手不足让她们几乎无班可倒,因为操作不便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避免失误......为了给患者提供重症医学科的专业化护理,她每天连续八小时滴水不进。直到一天工作结束,才能穿着湿透的衣服,吃上一口饭。“在防疫的一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接管的病人走出病房。”我看到她在用行动诠释这无声的目标。
“等我回来继续做那个让你们骄傲的女儿。”她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读了她的信,我才知道,原来去支援武汉的决定,她并没有和家人商量。在得知需要支援的那一刻,她要去支援前线的决心早已无比坚定。她说,病房工作的辛苦没有让她流过泪,一个被她护理的阿姨去世时的不甘却让她泪流不止。前一天阿姨还拉着她的手说她记住她了,等她病好了要带八岁的儿子请她吃饭。第二天再见时,已是隔着一片白布了。看着被病魔无情带走的生命,她却站在那里什么也做不了,这是令她最难过的。她说,她的使命就是在病床前照顾病人,这样她才安心,也好像这样他们就不会被死神带走似的。
一个月过去了,最近一次得到她的消息,还是一张照片,一张背影,迈着沉重的步伐在通向病房的走廊上,厚重的防护服背后写着加油,被层层手套困扰的双手尽力比出了剪刀手。我猜,照相的时候,她还是笑着的。无数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因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紧紧相连。诚然,生死离别、生命脆弱叫人心痛,无能为力、无从告慰更叫人失落,但好在,有他们这样一群逆行者,给这个残酷的冬天带来希望。哪怕有悲伤,他们也会将悲伤化成动力,继续前行。
春风吹开了武大的樱花,树又一树尽连成蔽日的云朵,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春天破土而出,不知在病房中忙碌的她能不能看到。令人揪心的数字,也开始一天天减少,这场战役终于接近了尾声,她应该很高兴吧,打了胜仗。
等她回来时,真想抱抱她,感谢你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知道,世界上真的有如此美好的心灵,将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看得像自己的生命一般重要,愿意用自己的一生给濒死的生命带来希望。
谢谢你。
4
(向上滑动启阅)
家有冲锋疫情一线的“巾帼英雄”
(作者:郭志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席卷全国,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一位又一位人民英雄挺身而出,其中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护人员,有鞠躬尽瘁、争分夺秒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人员,有迎难而上,坚持战“疫”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遍布各地,还有无数默默无闻党员先锋、普通群众……盛世之下,总有人为万家灯火默默负重前行。疫情之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家就有两位“巾帼英雄”面对这场艰难的战“疫”,不惧风险,奋不顾身冲锋一线。
有一种本分,叫“做好自己”
从前,母亲热衷于电视剧,从不看新闻。疫情爆发后,母亲开始每天准时准点地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疫情新闻。当得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仍坚持奋战一线,同时还是2003年防治非典的领军人物时,她敬佩感动之余,叮嘱我们:“没事不要外出,不要给国家添乱。有钟院士这枚定海神针,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她教育同是医护人员的大女儿,要好好向钟南山院士学习。当她得知大女儿报名驰援武汉,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是坚决支持,“为国效力,发光发热,是应该做的”。不同往常,她还不厌其烦地跟我讲述那些奋战一线的故事,竟然还讲得如此津津有味,我从来没看到她那样。
有一种责任,叫“我是党员”
我的大姐,是广州某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时刻明白在必要时,在困难时,在大局面前,要勇于担当,责无旁贷。疫情暴发后,她响应医院号召,主动报名驰援武汉,后按照医院的安排支援本院ICU护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不仅是因为她深受钟院士的影响,更因为她是一名党员,因为内心深处笃定的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作为自己的责任。
防控疫情,医治患者,不容马虎,大意不得。她每天都早早起来穿戴好防护装备,保护好自己,才能守护着别人。每天认真负责为患者量体温、治疗护理等等。每天脱下防护服后,脸颊、鼻梁和耳朵都留下了深深的压痕,偶尔还伴随着头痛的不适感。每天工作量大,还和病人近距离接触,辛苦压力可想而知,她总是说,“那点辛苦不算什么,只要是能治好病人,对患者健康有益,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疫情不退,战斗不休”。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虽然有时工作中遇到患者出现很多症状,根本忙不过来等各种突发状况,她坚信,众人团结一心,定能融化疫情的寒冰,美好的春天也定会如期而至!她逆风而战,用行动诠释医者的初心,践行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担当,成为了让我敬佩的榜样!
有一种担当,叫“与你同在”
我二姐,是广州某物业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春节前,她主动请求留守岗位,守护小区安全。面对蔓延的疫情,物业充当了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重大职责,而小区防疫人手紧缺,于是她主动站了出来,甘做疫情防控的螺丝钉。无论是值守小区门口,是在向业主宣传封闭管理政策,还是对出入车辆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发热检测等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关,她始终认真负责,严格做好,认真落实“外防传入”等工作原则和要求,坚决不让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区内。
“只有每一家都安全了,大家才会好”。她细心深入每家每户,做好一户一档的数据登记工作,向业主介绍周边疫情、宣传防疫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为不便出行的业主提供无接触式送外卖等上门服务。从每天更换电梯轿箱按钮的保护膜,到防护资料的张贴、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从细心地将快递分配好并一一送到业主门口,到每每看到部分业主不戴口罩时的温馨提醒和劝导。每天上上下下,每天跑来跑去,她的点滴付出得到业主的称赞!这个过程她也乐在其中,她表示,“把好每一关,守护住户的安全,虽然很繁琐很累,但很值得。于世界而言,她只是一个凡人,但于业主而言,她却是个镇宅‘门神’。”
众志成城,终于等到春暖花开,疫情渐渐好转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全家人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每个家人都静静等着大姐、二姐疫情之后平安回家。
5
(向上滑动启阅)
距离
(作者:李梓欣 中山大学)
2020年2月16日中午,随着一阵钥匙开门的声音传来,两岁半的妹妹开心地跑过去一把抱住进门的爸爸,激动地蹦蹦跳跳。我和妈妈在一旁眼眶微湿……一场普通的回家场景为什么会如此珍贵?因为这次回家的背后蕴含着半个月不能相见的思念,这份思念掺杂了对未知危险担忧的苦涩,也孕育着一份名叫责任和坚持的担当。
未知的前路
2020,一个美好的数字;春节,一个崭新的开端。一位不速之客却以猛烈的姿态给了中华大地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新冠肺炎的强烈攻势,华夏儿女奋勇而上,他们不仅仅是逆行抗击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是这张巨网背后的每一个支持者。
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正月初二,他接到单位的指令,要立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做好保障工作。在别人家团聚时,我们一家却要分隔两地。我从小就知道作为警察的女儿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要忍受长时间不能相见的遗憾,要接受爸爸接到紧急任务马上就要离开的失落,要经历爸爸执行特殊任务的担心和害怕等等。
但是这一次,摆在我面前的是日益爆炸性增长的数字和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的现状,我真的害怕了。社区的排查、医院的保卫、街道的巡逻这些活动都是直接暴露在危险的空气里,但是我和妈妈都知道,我们要有一份身处警察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就算再不舍,抗击疫情的大爱远比家庭的小爱更重要。
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我突然觉得,这一步好远,这未知的一切仿佛将前路的距离拉得无限漫长……
一条路一扇门
本以为爸爸只需要上几天班,可是随着疫情形势愈发严峻,衡山县的患者数量迅速攀升,甚至一度排到了衡阳市的前列,爸爸的工作更忙了。
爸爸怕把潜在的危险带回家,就直接住在单位。我们只能通过屏幕联系,电话里,两边都有数不清的我想你。明明单位和家只隔那么短短的一条路,爸爸却只能承受不能回家的孤独与心酸。
为了保障我们的正常生活,爸爸每次到了家门口却不能踏入,只得把酒精、蔬菜等日用品放在门口,并把家里的垃圾带下楼。明明只有一扇门的距离,却不能跨越,他可能无数次想象过我们在屋里欢笑的场景,但因为爱和责任,这扇门就变得难以触及。
我们每次打开门时,没有日思夜想的身影,只有安安静静在地上的日用品和早已清理干净的垃圾桶。无尽的心酸,融化在那份开门的空荡身影里。元宵节那晚,外面绽放着璀璨绚丽的烟花,朋友圈都在分享着各家共度佳节的美满团聚,我们家却显得有些冷清。那晚的视频电话,爸爸妈妈的眼睛都有点红,那是大概第十二天的不能相见。只有妹妹在开心地玩着,摄像头转到我和妹妹开心玩的场景,爸爸看了之后和妈妈说:“看着两个乖乖开心地玩,我们的坚持会值得”。听到这句话,我们心中的苦涩都化为了力量,是啊,坚持一下,寒冬过后,就是春暖花开,我们的坚持会值得。
爱无距离
我的爸爸虽然不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但却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顾危险耐心劝阻在街上打牌的老人家,不辞辛苦地保障医院的安全,在社区排查记录数据……爸爸用他的行动支持着这场战役,妈妈也尽自己最大努力抗击疫情:回老家过年时,发现村里对疫情不够重视,妈妈一个个打电话让周围的邻居亲戚减少走亲访友。她还积极关注疫情情况,及时在社区群里分享动态、提出建议……他们的贡献虽然称不上“伟大”,但中国的力量火炬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光芒汇聚起来的。这次疫情,他们的行动让我明白:爱无距离,无论每个人贡献差异有多大,传递爱的那份心是没有距离的。爱无距离,我们虽然离武汉很远,但是我们一直在一起。就像白岩松说的:“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距离虽远,爱一直都在。
这次难关定能渡过,但那千千万万个奉献的身影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继承并发扬这一份责任与担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6
(向上滑动启阅)
时代对话
(作者:刘思婧 华南师范大学)
2020年1月18日,我从广州回重庆过寒假,全家前往外婆老家过年。
2020年1月20日,中国疫情全面爆发。商讨后决定,全家在此居家隔离。
母亲是社区工作人员,大年三十便签了《请战书》,每日去村镇劝说民众佩戴口罩,几天回来才一次。父亲公司太远,便自行居住隔离。外婆忙耕作,却不让我插手。说是全家隔离,白日里,这巴蜀的瓦房里也只有我和祖祖(外公的母亲)两人。
祖祖90岁了,性子强,我几乎未和她讲过话,上次见她是一年前阿公(她丈夫)的葬礼上。记得那天刚到家,我摸着小白狗,仰头瞧这暖冬的阳光,碰巧看见祖祖在阁楼二楼的窗户边呆呆地望着我,她戴着这附近老人必备的毛线帽,穿着层层叠叠的旧棉衣,我连忙问了声好,便悻悻走开了。
寂静的打破是一个小雨淅沥的清晨,雨水顺着老屋的瓦隙流到二楼,我从梦中醒来,全身冰冷,负面情绪累积,抱怨着想回家。祖祖步履蹒跚地下床找干净被褥。听说我不能回家,倒是吃了一惊,急忙问我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也吃了一惊回道:现在中国正在流行一种病毒,大家都在居家隔离,控制病情呢。说着,我搜了条新闻给她看,也许是视力原因,她看了好久。而后便坐在窗棂边开始叨叨:“这90年还真见识了不少事,现在看到国家在面对灾难时从容不迫,大家也这么团结真的不容易。建国时,你阿公正年轻,在军队历经生死,当时国家医疗能力差,也没有国外帮助,他便立志从医拯救民族。”
经历过战乱的祖祖深知国家的不易。我告诉她:“现在国家管理得很好,各地物资和医疗人员都往武汉输送,国家还组织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扩增床位,医疗水平也今时不同往日了。就拿身边来说,弟弟就和他的导师一起做研究、模拟疫情发展,研究成果还发表了SCI论文,我们学校也研发出检测病毒的试剂盒,国家强大起来了。”我有些自顾自地讲,很多词汇她似乎都没听懂,但我能看见她浑浊的眼里有光。前几年,阿公还作为返聘中医药专家在区医院工作,作为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他若看到如此多国家支援,如此多留学生运送物资回国,如此多医务人员冲在一线,也一定会热泪盈眶吧。
此时小白狗叫了起来,想必是母亲回来了。她接话道:“对呀,非典时阿公也有参与,当时疫情也是发展到全国停课停工阶段,那时你还是个上小学的小崽子呢。”母亲取下口罩消毒,我照例问着她工作的情况,看着她故意离我一米远的样子有点心疼。“今天挺好的,有好几户都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那些商贩也没有出来了。”过年以来一直在工作岗位吃泡面的母亲有点消瘦,我点点头便回屋了,手机里不断跳出各种消息:全国已有33位城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因公殉职。我不禁有种疫情紧逼的压抑感,心情更加难受了。
外婆并不了解这些可怕的数字,依旧平淡地谈说疫情。不过她了解到这几天我们无法买菜,可能会有断粮危机,早早地屯好了各种米面和腌菜。曾听外婆讲她在幼时灾荒时吃草根的故事,也许,时代的灾难真的会给一代人带来生活习惯上的烙印。就像这次疫情后,也许很多人都会学会勤洗手、注意打喷嚏的礼仪等习惯吧。
我打开手机上网课,祖祖坐在旁边。所学的微生物正好讲到四种病毒类型。我告诉祖祖这次的病毒是RNA病毒,易变异,传染风险大,尤其是抵抗力差的人。祖祖点头说:“放心吧,我好好吃饭。你阿公说过,好身体是最好的药。”
我望向窗外,路上早无商贩踪迹,倒是狗,黑的、黄的、白的,聚在一起,鸡群在旁啄食,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但我明白,此时家的平静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这个阁楼恍若时间方舟,祖祖90岁,外婆70岁,妈妈42岁,我20岁,我们4个女性带着4个时代的印记:战乱、饥荒、非典、新冠。不同的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困难,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哪怕历经艰难,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身上永远保持着重生的活力,永远怀抱着无限的希望。
情到此处,不禁感叹:
国家政府:情为民系,利为民谋。
国外援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工作人员: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全国人民:上下同欲,风雨同舟。
疫情抗战,吾辈行之!
7
(向上滑动启阅)
信念
(作者:屈丫 华南理工大学)
张大爷今年73岁,是位孤寡老人。
他身材高大,总是板着一张脸,也很少与村里人交谈。不是一个人坐在坝头里抽烟,就是一个人在庄稼地里忙活。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个人。关于他的过往,无人提及,也没人问。
小时候和同村小伙伴躲猫猫,踩坏了他的菜籽苗,张大爷黑着脸扯着嗓子吼道:“小东西咋就不知道爱惜粮食呢!”从此我便害怕并记恨着张大爷,心想着张大爷可真是又凶又小气!村里人都说张大爷住着国家房,吃着国家粮,却不近人情,从不为村里做啥事儿,自私又装大。
春去秋来,光阴飞逝。我与张大爷的交集也只停留在偶然碰面时那小心翼翼的问候中。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张大爷真的老了。
转眼间,已是岁末,春节即将来临,大家都充满期待。由于2019年的猪瘟,村子里少了杀猪过年的热闹,以前听得厌的嗷嗷猪叫声,今年倒还稀罕起来了。大家都在期待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病了。村民们对这来势汹汹的病毒既害怕又惶恐。
知道会人传人,面对每天感染人数急剧增长,除了哀叹和干着急却别无他法。寂寥冷清的村子里,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党和国家的反应,等待着政府和干部的引领。
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一夜之间,全村加入阻击战。村里广播齐上阵,疫情新闻接连播,防疫宣传处处见,走访排查轮轮行,两天一户一采买,进出村口测体温,严格落实封闭管理,严防死守不松一处关口,全面做好居家观察,不留一处安全隐患……
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政府严格落实村庄封闭式管理要求,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可问题出现了!**就那么几个,还得每天拿着大喇叭不停地到处宣传、监督,去劝说打牌的、聚会的、钓鱼的……人手不够,号召村民共同抗“疫”,积极报名守路口。
张大爷第一个响应,报名守村口!
**一口回绝,让张大爷在家好好过年。说啥也不能让这么大岁数的人去守路口呀!别路口没守两天,把人给闹出毛病。
“啥意思?嫌我老啦?路口我还是能守得住的!”
“年轻人打工回来都想休息,我这老头守路口正合适!”
“现在我替大家守路口,我老了还得靠大家送啊!”
……
张大爷这大嗓门,说出的话既暖人心又催人泪。
凭着他的执拗,张大爷成功地守住了路口,成为一名“逆行者”!
穿着军绿色大衣,戴顶圆瓜帽,端坐在小凳上拿着进出登记册,时不时还用那乌黑干裂的手去扯扯戴不习惯的口罩。平时严肃的张大爷多了几分慈爱。他,是可爱的人。
张大爷详细登记过往车辆与人员,还会附带上叫你赶紧回家,别到外面乱晃。大家听着都咧嘴笑笑,连连点头说好。
张大爷守了两个白天,后来干脆住在村口帐篷里。用他的话说,反正也睡不着,和别人一起守路口还有个说话的人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没人愿意守晚上。也许,这就是张大爷表达爱的方式吧,孤身一人的他,更加懂得爱和感恩,只是直白而平淡……
病毒无情,人有真情!
村口旁平时一毛不拔的曾大妈主动叫张大爷到她家吃饭;陈队长自费给张大爷买了一箱面包,说是宵夜;二婶送来了水果;小邹阿姨送来了棉被……
这就是中国人,大难当前,总是能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相互支持着、鼓励着!
疫情还很严峻,但全中国都在齐心努力着!
寒风习习的夜晚,村口旁总有一束灯光亮着,那是张大爷的守候,是全村人的安心符,他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安定着我们焦虑恐慌的心……
冬季寒风凛冽,但冬日的暖阳却最温暖人心。
张大爷说,国家给他修房,国家给他治病,国家给他养老……他感恩国家,他相信国家!我想,这便是张大爷的信念,也是全中国人的信念!
面对疫情,国家快速出击,全面部署,指挥大局。创造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奇迹,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病毒,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这就是党和国家的信念!
面对疫情,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坚守“疫”线,与病毒直面抗击,绝不放弃一个病人,他们相信人类医学终将战胜病毒,这就是中国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信念!
面对疫情,基层干部任劳任怨,反复宣传,轮班值守,认真摸底排查,他们相信努力和坚持终将战胜病毒,这就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信念!
面对疫情,公安干警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岗位,保证各类救援物资顺利送达,他们相信坚韧和不懈终将战胜病毒,这就是中国千千万万公安干警的信念!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相信党和国家定能带领我们渡过难关,这是全国人民的信念!
……
信念就像是不落的太阳,她照耀着华夏大地,为我们带来光明;她温暖着中华儿女的心,使我们向上向善;她更是用热烈的温度指引着万千中华儿女勇于拼搏,不断向前!
让我们真诚地向那些和张大爷一样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勇敢坚韧的可爱的人,道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让我们秉持着心中那份美好的信念,去迎接春暖花开!
8
(向上滑动启阅)
在路上,与疫情赛跑
——我在战“疫”中成长
(作者:杨心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仅以此篇,记录本人在疫情期间的成长,致敬我的老哥大宝,致敬英雄城市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大宝是我表哥,在武汉当一名骑手。除夕这天早上,我在刷朋友圈,他的一张穿工作服的自拍照映入眼帘。照片里大宝迎着阳光,抬起左手比着大大的“耶”,咧嘴笑得开怀。配文是:我去上班了,武汉加油!
我赶紧打了一通电话过去。
“你人在哪儿?”
电话里有呼呼的风声,人应该在户外。老哥熟悉的声音传过来,打破了我的紧张,“我在武汉”。
“你不回家?”
“不回了!”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大宝摆着手潇洒的样子,“咱们也得做点贡献不是?挂了啊,我去跟疫情赛跑了!”
后来的几天,我每天都跟大宝打电话聊好久。可能因为我是他朋友圈的忠实粉丝,也可能是老哥遇上的反常事件太多想跟人分享。
“这几天街上的人特少。汉街都快没人了。我一边骑车一边数人,一天比一天少。骑手也少了。”虽然还是上扬的声调,但我能感觉出他有些低落的情绪,“有时候街上就我在骑车,有点孤单,也有点害怕。”
“你也看新闻了吧,这几天武汉发病的人好多呀。”他的语速很快,像发射的机关枪,“真没想到,这些年一直以为武汉没病没灾,现在真为它担心。”
通常他给我讲这些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回什么。疫情一天天加重,广州这边的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加,我连家门也不敢出。可武汉的情况比这里更严重,疫情给老哥心里压上的包袱,绝不是一句“加油”“会好的”就能减轻的。
还好他已经找到温暖自己的方法了。
1月26日那天,大宝在电话里说他去十一医院给一个医生送水果,水果是医生的朋友给她订的。这天下着雨,医院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他打电话让那个医生下来取,过了一会儿,才看见一个个子矮矮的“白大褂”向他跑来,一把接过水果盒,气喘吁吁地跟他说了声谢谢,又转头往回跑。
“但她又把头转过来了”,大宝鼻音很重,“跟我说以后去医院送,就把盒子放外面,千万别进去,危险!”
他说口罩遮住了“白大褂”的脸,他看不清医生的表情。但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他看得很清楚。
“啥都不怕了,人家医生都没怕!”老哥的声调还是上扬的,但这一次我听出了他努力鼓起的勇气。
2月的一天,大宝在电话里哭了,哭得说不出话,哭得我害怕他喘不上气。
后来我才知道,他看新闻知道了54岁的武汉志愿者何辉牺牲了。
同样作为城市的摆渡人,我猜大宝把何辉看成了能互相理解的战友。超负荷地在空荡荡的武汉街头骑行,看着拥挤的医院、频繁的救护车、虚弱的人们,我忽然觉得,老哥的压力和情绪,远不止电话里展现的那些。
那天之后,我们的通话时间缩短了不少,我感觉他更忙了,一天跑十几个小时。朋友圈里的自拍,胡子长长了,没刮。
“你现在还关注疫情的数字吗?”
“我好久不看了。”电话里老哥的声音很平静,“把能做的事情做好,比一直焦虑强。”
悲伤让他受伤,但爱的暖流却让他坚强。我觉得老哥像一根钉子,把自己牢牢地死死地钉在武汉的土地上,守它安康。
其实我们联系变少,也有我的原因。因为在那之后不久,我就当起了社区的志愿者,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为大家测量体温,不再有那么多时间当他的忠实听众。我没告诉他,鼓励我迈出这一步的,就是他那句“要一直在路上”。
前几天,我忙完回家刷朋友圈,看见大宝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樱花开得烂漫,好像要一直粉到天边。
我忽然想起前些年,我总是抱怨大宝给我拍的樱花不好看。照片里攒动的人头把花朵都遮住了。可现在,画面里没有了人群,花朵显得落寞不少。
我把花朵放大,避免去看空荡荡的街道。屏幕上的樱花有一种诗意的美,像粉红色的雪花,让人心里一动。
在国家的控制下,疫情已经逐渐好转。况且,樱花也开了。
我抬眼去看大宝的配文。他写的是:春天还会远吗?
9
(向上滑动启阅)
隔离病毒,不隔爱
——我身边的抗疫英雄
(作者:赵宏宇 汕头大学)
2020年冬,寒风裹挟着一份意外降临武汉,给春节的大红灯笼,蒙上了一层寒霜。
中国正在打一场仗,敌方:新型冠状病毒。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看到了很多平凡的人,奉献自己的洪荒之爱、绵薄之力,与敌人殊死肉搏,与队友并肩战斗,输送爱心,传递能量。正所谓隔离病毒,不隔爱。
你是我的医学导师,更是中国的抗疫战士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的导师崔康,是医学院一名普通的重症科医生,在知道武汉需要人手的时候,他就报了名。要知道他有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我曾劝我的老师:您一旦回不来,孩子可怎么办。他跟我说:我是一个丈夫,更是一名党员,一名医生,一名老师,在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出一份力。他跟我说:作为你的老师,要为你们打出样子。今天我们顶上去,明天你们也要为国家贡献出你们自己的才干。奉献社会,奉献祖国是我们的责任。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了学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就像在混沌中看到了光亮。
随之而来的是更凶猛的疫情和纷至沓来的“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战书。出征那天,我参与了送行,我们举起条幅“武汉加油,中国必胜”。他的妻子,我的师母,带着满满两大箱东西送行,那里装了很多口罩、成人尿布,还有导师爱吃的酱猪蹄。我看着他们互相抱着,很久很久......师母把头埋在导师的羽绒服里,我看到她的抽搐,导师轻轻拍着师母的手,眼里充满了晶莹。他们没有说什么,但从师母望向丈夫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支持和祝福。
你是我的高中同窗,更是街道的负责警察
思楠,是我的高中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当了一名人民警察。这次疫情,他们在本市一个卡点,进行巡逻防控,穿着隔离服的他更加帅气了。他还没有结婚,和父亲相依为命。他的父亲常在中午给他送他爱吃的狮子头。因为怕自己可能把携带的病毒传染给父亲,他与父亲见面也要保持着三米的距离,而父亲看着他把饭吃完,满眼都是满足。我曾经以为一名父亲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奔赴抗战一线多少会有点不舍。可他的父亲跟我说:我儿子是警察啊,这个时候警察不上啥时候上,他得保卫国家呀。那种神情让我感受到了:是自豪。
你是我的欢乐邻居,更是人民的最美党员
我的邻居是一个有趣大叔,我很喜欢听他说以前当兵的故事。疫情爆发以后,他组织了一个社区的志愿小队。宣传防疫知识,自己掏钱给没带口罩的人们买口罩发放口罩。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总能听见他出门的声音。看着社区街道那来来往往的红色志愿袖标,不知怎么,我心里踏实了很多。我问他这样图个什么,他说:我是党员,在这个时候总想为大家做点什么。
你是我的知心闺蜜,更是爱心的传递员
我的闺蜜胡青家里是草莓种植户。随着疫情局势的严峻,她开始更快的采摘草莓,装箱装车,赠送给市内就近的医院、防疫卡点以及社区志愿服务队。看着那红得可爱、新鲜得像小心脏一样的草莓,我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她说: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保卫我们的平安,我送给他们点草莓是应该的,只希望他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心里是甜的。
我的导师,我的同窗,我的邻居,我的闺蜜,都是我身边最最普通的人。看着他们,我心里是有底的,我知道齐心的民族才是终将胜利的民族,齐心的祖国才是不可战胜的祖国。他们平平凡凡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扮演好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奉献着对人民、对祖国不平凡的爱。疫情可以隔离病毒,但绝对不会隔离我们之间的爱。
2020年的冬天快要过去了,寒风必过,寒霜将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春天。
10
(向上滑动启阅)
我身边的战疫者
(作者:杨周 华南理工大学)
枯叶若即若离的模样宣告着深冬的到来,但在踏下高铁的那一刻才有了回家的实感。扑面而来的凛冽寒意钻进我风衣的每个角落,过重的行李在手掌上留下一道道红痕。然而旅途的劳累也无法阻止归家团圆的雀跃,变淡的年味也未能抹去对春节的期待。
但这无疑是“年兽”肆虐的一次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毫无怜悯地砸向人间。人类那迈得太快的脚步被强行拖住,家破人亡的悲剧在土地的各个角落上演。慌张又无事可做的人依赖于网络与外界保持联系,发泄自己的悲喜,不加思考的言语化为一把把利剑刺向所有的异己。不少人退化成了住在网上的蜘蛛,在现实生活中只剩一副空虚的躯壳。
原以为自己也会成为那之中的一员,但疫情却让我更注重起了身边的人和事。父亲是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过年前即收到通知在家待命不得出城,随时等候调配。原准备与父亲一起回老家的我有些错愕,离家到广州上大学两年,我鲜少与家人交流,即使通话也只是简单的报平安,以至于我几乎忘记了父亲的职业与其它行业比起来是那样特殊,他是就在我身边的灾难逆行者,我一次次为他人的坚毅与美好品德感动落泪,却忘记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同样是负重前行的一员。
父亲在的科室是急诊外科,医院临时建立的发热门诊从这里抽调了很多人手,全市两个区八个县的病人都要经他们之手才能确诊,他们可以说是全市感染风险最大的群体之一。科主任徐医生是全国劳动模范和政协委员,备受其他医生的尊敬,大家曾悄悄打趣他“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这一次,父亲谈起徐医生,充满敬佩地说:“他们是父子,更是战友”——徐医生自己战斗在一线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儿子也报名了发热门诊,他没有劝说阻挠,而是表示了对孩子的支持。
前线如战场,对习惯了安逸的现代人来说,自己亲身奔赴危机本就十分可敬,而支持唯一的孩子与自己并肩作战,更是崇高的觉悟。隔离室里一位医生拍下了视频,记录连续工作了48小时的徐医生在隔离室里,趁着吃午饭的时间写了张字条为儿子打气,隔着小小的玻璃窗展示给他,比出“加油”的手势。镜头很晃,但仍能看到小玻璃窗的另一边,发热门诊里的人全副武装,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服将他的儿子遮得严严实实,他竖起大拇指告诉父亲一切安好。徐医生在科室里工作的时候说,最注意的是自我防护,是不能让病毒通过自己传播。他说,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所有人,而他们父子承担起了保护其他人的职责。
此刻的战疫者们放弃了哭泣和脆弱的权利,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铜墙铁壁,把病毒拦在了人民面前。无论他们的另一重身份是丈夫、妻子、孩子还是父母,每个战士都做过最坏的打算,背着厚重的装备,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我们身边的战疫者啊,你们过硬的专业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道德将你们召唤到了前线,在疫情的风雨中为我们撑起保护伞。没有什么文字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感激,唯有更加努力地奋斗、学习,回报社会,关爱家人、朋友,温暖人间。
寒冬就要过去了,长夜也终将迎来黎明,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更是不能有丝毫松懈。愿战疫者的付出能够有所回报,愿长达数月的居家隔离能有所收获,愿我贫瘠的文字能为记录平凡的伟大做出一点贡献。
11
(向上滑动启阅)
妈妈是一阵风
(作者:周悦华南农业大学 )
在我开始敲打键盘写这篇文章的五分钟前,我到客厅想装一杯水喝。电视机没来得及关,微弱的音量和光线在无人的空间里慢慢延伸,她又匆匆忙忙地上班去了。抬头看一眼时间,午夜12:10。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走的,我想。
这段日子见到她的时间不太多。从过年前疫情迅速蔓延开始,她再也没有拥有过一天完整的时间。她的24小时被电话、工作、加班切割开,有时候我看着她,感觉看得到重影。如果没有分身,人真的可以一天干这么多活吗?
妈妈是一个人民警察。一般在这个称谓前,我会习惯性加上一些定语:光荣的、正义的、充满使命感的。如果说得真实和恳切些,这些定语会变成:疲惫的、拼命的、忙碌如陀螺的。如果要形容在疫情这段时间里的她,那这些定语我都没法说了,搜寻形容词如大海捞针,水中捞月。她的身影像风一样刮过。
妈妈工作强度很大,回来还要接很多电话。每天我帮她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帮她跑上跑下递手机,这件事几乎成为我疫情期运动量的来源。回家后,她去浇浇花,洗洗碗,吃吃饭,短暂地离开手机时,我就需要马上就位,在电话铃声响起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把手机快递到她手里。无论她在干什么,累不累,当电话响起,她必须马上打起精神,回到岗位。我不会知道电话那边是怎样的事情,但我倒也感到很安心,因为接电话的是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警察同志,她的背后更是一个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警察阵营。无论是怎样的问题,这样的人,永远会成为可以依靠的大后方。传递电话这件事让我在心底悄悄地感到神圣,像风一样利落飒爽的人是我的妈妈,哪怕能为战斗着的人擦擦汗,也是倍感荣光的。
她的神经被忙碌撕扯着,变得愈发紧绷。也许她不想让我看到她的疲惫,但是压力会直观地被感受到。她最近掉头发掉得有点厉害,而且有时候晚上电话多,睡不了觉,第二天能看到她眼底泛着血丝,久而久之,她的左眼总是红红的,不过暂时还没有时间去看医生。她对待工作真是全情投入、奋不顾身,这是她自己对自我的实现。我明白,在抗疫的战场上,还有更多前线的人,他们的勇敢和坚持,也是他们对自我的实现。
身边有这样一位人物,让我对新闻上奋勇冲在一线的所有人,尤其是女性,有着更深的理解和共情。英雄、天使这样的词语,会掩盖人所有的脆弱,然而只有看到他们为了战胜疫情所做出的挣扎和牺牲,看到他们背后的家,才是看到万千普通人的血汗和泪,以及普通人的大无畏。
今天,我仍然像过去一样,安静地坐在家里等待风雪夜归人,但我也相信岁月迭代,总有一天我会像她一样变成这个社会中、坚硬根基上的一枚小小的钉子。困难、挑战和时间会磨练与沉淀我,让我拥有和她一样忠、勇、善的、金子般的心。
在抗疫的斗争中,她,和像她一样的人,是关于爱与温情永远的主题,也是理想与奉献永恒燃烧的火焰。
写到这里,我听到她回家的动静了。风利落地刮回来了,不过似乎在泊车上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正在努力地把车摆正。我将要下去迎接她、拥抱她,感谢她为艰难的抗疫之战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女儿感谢妈妈,作为人民感谢警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向党员同志学习。最后,作为成长中的女孩,感谢抗疫中所有坚毅、强大、柔韧而勇敢的女性表率。
12
(向上滑动启阅)
小村庄的大行动
——湖南省岳阳市杏花村的战“疫”实录
(作者:李恬田 广州大学)
从广东出发,途经京珠高速一路向北,迂回曲折,在样貌相似的山路盘旋大致十二个小时,就会到达湖南境内的岳阳。也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的巴陵郡,那便是我的故乡。
无论多么遥远的村庄,都有着心系祖国、心系同胞的人民。
己亥年冬,我们国家遭遇新冠肺炎的猛烈打击,无情的病毒给爱热闹又恰逢新春的中国人民泼了一盆冷水。从繁华的城市到宁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战“疫”工作。
大年二十五,杏花村的村支书来到定点卫生所,打算向刘医生了解口罩的情况。今年新上任的他,每日都紧张地关注新闻,虽然村里暂时没有出现疑似症状的人,但近日返村过年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以防万一,村支书想让每一户人家都备好口罩。
村支书刚到卫生所门前,便看到屋里人头攒动,吵吵嚷嚷,原来一群村民都想找刘医生买口罩。
“乡亲们,乡亲们,大家都别着急!”村支书见状,连忙上前说道,“大家伙儿都先回去,我来给大家想办法买到口罩。”
“您上哪给我们买口罩啊?”村民老王一脸惆怅地问道。
“对啊,现在口罩可难买啦,村支书。”老王的儿子也紧接着说。
望着村民们一张张焦急的脸,村支书心想,大家都如此重视是好事,但是因过度担忧而造成恐慌,也是不可行的。
于是那日把大家伙儿都安抚好送回家后,村支书在刘医生的卫生所坐了许久。说起防控疫情的事,二人心里一半欣慰,也一半发愁。
“老刘,镇上面还有多少口罩可以分给我们村里?”
“今早刚打过电话,镇上面的口罩全部供应给武汉去了,还留下三箱给我们镇,几个村子平均分下来,每个村子只有百来包。”
“几时送过来?”
“明天下午……但是,还是不够每户人家分的。”
“别担心,我儿子过两天从广州回来了。我早些时候就提醒他多买些口罩带回来,他都记着呐!”
过了几日,在刘医生和村支书儿子的帮助下,村里每户人家都买到了口罩,村民们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但是,村支书心中的石头还没有放下。
自从大年二十,回乡的人陆陆续续。一直待在自个儿村里的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外面回来的,万一自己染上了病而不自知,村子可就危险了……
村支书和刘医生商量好,但凡是外地回村的人,都要在村里办公室做好登记,每日去镇上进行体温测量、例行体检,持续14天,不得擅自不去。这一措施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成,也得到了返乡青年的理解。
万幸的是,杏花村的村民们都身体健康,并没有出现异常。
但是村支书还是没有因此放松心情。每隔几日,他就会戴上口罩出门转转,看到在外面行走的村民,就会催促他们回家;发现路上来往的车辆,就会进行一番劝导。
“老李家的,不要在路上多逗留啊。疫情期间不主张出门活动!”
“小伙子,车停下来,这是去哪儿呀?没有大事尽量不要出门好吗?”
“老梁老王,这种时候不要出去串门儿啦!”
……
渐渐地,村民们都受到村支书的感染,出门的人越来越少了,偌大的村庄,经常看不见几个人在路上行走。宁静的村庄,就像一幅山清水秀的泼墨画,只有池子里面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来回游动。
但闲不下来的村支书,今日又出门了,他昨晚睡前就已经计划好了,要先去卫生所找刘医生借个大喇叭,给大伙录好音,再让儿子载着他在村里的道路上巡视一遍,一路播放他的录音。
“乡亲们,乡亲们!疫情期间,不得出去串门,不得请客吃饭,不得聚众打牌!注意卫生,要勤洗手,每日开门通风……”
僻静幽远的小村庄里,喇叭循环播放着没读过什么书的村支书想了很久才组织起来的“宣传语”。
村支书抬头看了看村庄蔚蓝如洗的天空,愁眉终于渐渐舒展开来。
13
(向上滑动启阅)
逆行在战“疫”中的夫妻档
(作者:范捷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告别2019,步入2020年,原本人们会在春节许下新一年的新希望,但一场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春节变得不与往常不一样,甚至糟糕到让人想要变出个按钮,把2020年一键重启。
面对未知的事物,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总是容易使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导致谣言滋长,人心惶惶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疫情期间,长期宅着不能出门、千金难求的口罩、攀升变化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来自武汉等地的各种求助信息……一切看起来都很艰难。但越是在这种危难时刻,越显炎黄子孙的责任担当;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彰显人间大爱。
王叔,是我们镇上一个普通的人民警察,他和我的爸爸是多年至交的好友,李姨是他的妻子,在医院里工作了许多年。平日闲来无事时王叔一家常到我家小聚,带上他最爱的烧酒和一袋子花生米,便能和我爹唠上一天,李姨牵着她四岁的小女儿和我妈在门前小院笑闹的声音也不时的传到里屋……好久没看到他们了,甚是想念他们!
响应疫情管理政策,放寒假不久,我便禁足在家。前段时日出门买菜,终于碰上了好久不见的王叔坚守在工作岗位,他还特意把家里的口罩都拿出来派给那些买不到口罩的路人。问起近日如何,他憨憨一笑道:“我身体棒着哩!每天都带着小喇叭去巡逻,有时在党员先锋岗这坐岗!你李姨呀,主动去湖北支援啦!那可妥妥的是我们家的光荣代表哩!“叔啊,那你们一定要多保重!”我恳切地说。王叔要赶着去巡逻,和我寒暄几句就匆匆忙去了。远远看着王叔离开的背影,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家后,和我爹说起这事,他却眉头紧锁:“唉,你李姨是医院里的老干部啦,医学经验丰富。这次去支援湖北,你王叔很是支持,可她的妈妈老人家却是坚决不同意,你李姨不听劝,把老太太气得高血压进了医院。但拗不过她,最终还是让女儿上了前线......”我爹说到这时顿了顿,揉了揉眼睛,继续说道,“没想到啊,前线工作连续工作快一个月的时候,持续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压得她喘不过气,防不胜防,她还是中招感染了病毒,现在正在边接受治疗边照顾病人!”听完这一席话,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脑海里浮现出寒风里王叔那略显敦厚的身板和对工作生活充满热情而闪闪发亮的眼睛……
是的,疫情之下,宅着就是幸福。医院里、小区里、医护用品生产车间里……涌现着各种忙碌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人挺身而出,用自身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在为这场疫情力做着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个寒冬给我们带来温暖。
那些不顾危险坚持在隔离室的医护人员,那些不计日夜千里援建的工人,那些不辞辛劳捐献粮食的农民伯伯,那些暖心捐赠的党员和群众......这千千万万个普通而又不凡的“英雄”,都为了战胜疫情而努力着。
有了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冬日已去,春天来了,美好正在生长着。
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王叔家再坐坐,去看看李姨,然后就该好好学习了!
14
(向上滑动启阅)
水调歌头为表姐贺敏出征武汉战疫而作
(作者:贺浚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值新冠肺炎肆虐,江城沦陷、危如累卵之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同抗瘟疫。铁血之军,昼夜星驰,云集武汉,共赴国难。表姐贺敏,事于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其主动请缨,以铁肩道义之情、慷慨报国之志,随军北上,阻击疫病。感动之余,词以记之,亦为自勉。
别穗入荆楚,辞旧起宏图。沉疴新冠凌虐,战疫立决书。
黄鹤烟波犹在,冒露披霜何惧,来路作归途。
万里辟疆场,壮志永不渝。
黎元系,征召应,顾时局。
星旗电戟,雄师会聚赴通衢。雷火安民救世,南北和衷共济,妙术病魔除。
风雨兼程路,碧血共悬壶。
来源:羊城晚报学大大 广东教育
编发:李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