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到处转帖的按照一本率的学校排行榜,后面那些4%绝杀3%的让人引俊不禁,当然前面那些华附93%反超深实90%夺回全省第一的,也着实觉得小家子气,总得拿些中大率、985率之类高大上出来遛一遛啊。一本率只是升学率各项指标之中的某一个,不是衡量排名的唯一元素。
本文是忽略了环境、交通、住宿、规模、两级分化等各种个性因素,纯粹升学数据的比较, 使到结果尽量通用化(例如交通对我来说是近,对你来说可能是远;我喜欢大校,你可能喜欢小校等)。
当然升学率实际还涉及一些口径问题,例如近来曾经成为过焦点的2中加分人数、广附缺考率、省实出国率、广外外校保送率,等等,均影响分子或分母的问题。不过暂时没有找到更多资料,所以现在也以现在网上到处传播的升学率来佐证,估计误差也不会太大。
先抛出观点
以数理统计的角度,对于一个正态分布的群体,中位值肯定是最大的样本,这是进入这间学校占大多数学生的最终命运。所以如果不考虑自己是鸡头、凤尾的身份,我一般比较留意他的中位值。
当然,象7、16中这种今年刚好考出50%升学率,直接拿来PK的例子甚少,绝大多数学校你是摸不到中位值在哪里的,那就以能拿到的、靠近中值两侧的升学率权衡一下。如果一个赢前段、一个赢后段,那么靠近高大上一端占优的获胜,这也是一种上进的心理习惯。
几组数据对对碰
(1)一目了然的评判
7中 | 520 | 269 | 51.73 | 470 | 90.38 | 509 | 97.88 |
16中 | 538 | 270 | 50.19 | 483 | 89.78 | 523 | 97.21 |
同档次、同规模、同印象。数据就懒得解释了,就好比NBA连续三节输一个压哨。时运低也,还是真的就差那么一个板寸,都认了吧。
不过后面的学校,各个分段犬牙交错,可能上段我胜你,下段你胜我。各校招生简章,都会断章取义拿自己有利的一段做宣传卖点。你就得留神。
后面慢慢展开来看。
(2)深圳的前三所
学校 | 清北人数 | 中大率 | 一本率 |
深实 | 10余 | 38% | 90+% |
深中 | 33 | 31% | 85% |
深外 | ? | 28% | 89% |
这些学校已经接近齐齐上一本线了,不太纠缠这一本,不过清北比例连一成不到,也是可遇不可求,我觉得中位值大致在985左右。不过看不到数据。我想在同一城市内,不至于深中学生的特别喜欢去中大,深外的学生特别喜欢华工或者出省吧。
深外。隔壁刚刚粉完深中,但我不会因为他的清北爆棚,就不顾实际把他排到深实的前面。
(3)2014年的两个焦点二中、广附
2014年分别因加分与公平性、规模与厚实度问题被我黑过,举贤不避亲,再黑不避嫌!继续拉出来溜溜。66-67%的一本率都已经踏正2/3了,无论学校、还是学生总有更高追求,不是用来PK后1/3段的。
下表没有外省985、211,不过我想不会成群结队出省吧。
学校 | 人数 | 8牛 | 8牛率 | 中大华工 | 8牛+中华率 | 加暨师农外 | 合计比率 |
2中 | 765 | 10 | 1.3% | 100 | 14.4% | 293 | 39.61% |
广附 | 431 | 4 | 0.9% | 54 | 13.5% | 169 | 39.67% |
那个1.3%就不要去耻笑那个0.9%了,即便14%的8中大华工率,也就是只有前1/6的学生才敢想一想,可不是深中、深外、深实那么豪气地直接用中大率去PK。
本来985率后面跟着的应该是211率,不过广东有些特殊,华师分数一般低于广外、南医,另外华农、广工招生量巨大,极为影响权重。苦于数据不齐,只能加暨大、华师、华农、广外的数,达到生源的40%强,这一个基本是就读2中、广附学生普遍大众化的终极命运。
结论:2中=广附,那0.06%就不要纠缠了吧,说不定从哪里又冒出几个南医科、深大出来。如果非得不依不饶要分出子丑寅卯,那就2中的中大华工率微胜,可以比喻为120分钟踢平后射12码吧。
(4)一本率偏低的,向下望二、三本率
5中 | 674 | 120 | 17.80 | 397 | 58.90 | 574 | 85.16 |
3中 | 552 | 88 | 15.94 | 288 | 52.17 | 469 | 84.96 |
1中 | 730 | 125 | 17.12 | 380 | 52.05 | 615 | 84.25 |
这组是三个好基友,在30年前我们当学生时候就纠缠在一起,现在仍继续缠在一起,留给我们的子女择校继续纠结下去。现在他们也就只有一半人能够考上二本了,正好是一个直接拿来PK的中位段。总的看,今年5中发挥最好,3中和1中的0.12%完全忽略,然后靠高大上左边一侧比较,1中的一本率略优。
结论:5中>1中>3中
恒福 | 211 | 2 | 0.95 | 41 | 19.43 | 120 | 56.87 |
知用 | 219 | 6 | 2.74 | 41 | 18.72 | 121 | 55.25 |
不解释了。越秀区中上生填志愿,最后要找个保底的,是不是都曾经有犹豫过一下的经历?
(5)生源结构特殊的
连续三年,西外的一本率都超过真光成为荔湾第一,成为全区第一了吗?
西外2014 | 274 | 90 | 32.85 | 184 | 67.15 | 230 | 83.94 |
真光2014 | 786 | 211 | 26.84 | 545 | 69.34 | 716 | 91.09 |
西外2013 | 289 | 70 | 24.22 | 168 | 58.13 | 217 | 75.09 |
真光2013 | 771 | 164 | 21.27 | 479 | 62.13 | 685 | 88.85 |
西外2012 | 273 | 77 | 28.21 | 165 | 60.44 | 218 | 79.85 |
真光2012 | 773 | 172 | 22.25 | 483 | 62.48 | 670 | 86.68 |
本文忽略了规模因素,但是这西外的二、三本还是个问题,其他学校都可以用50%做中位值,但是西外的拐点要靠前一些,因为他分作独立批、第一批招生,差别巨大。以现在扩招到8个班400人算,前3/8的位(3个班独立批、5个班第一批)就可以理解作为中位值。真光现在虽然也有独立批和第一批,但是主体仍是是以提前批为主的学校。
西外第一批,对于考生是什么身份入西外,一目了然的清晰,不存在模糊判断自己是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西外可以当做两间学校看待。
西外。
(6)引发其他视点的新问题
这不是2014年高考数据,这是2014年一模数据。
培英 | 1061 | 128 | 12.06 | 506 | 47.69 | 822 | 77.47 |
协和 | 741 | 75 | 10.12 | 372 | 50.2 | 556 | 75.03 |
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对位,数据简直极品。首先为什么协和赢了二本,然后同时输了一本、三本呢?在区重点以上层次学校一般很少出现这种情形。
我猜想,可能是培英的录取线略高,然后作为白云区领头羊得到的尖子多一些。协和收生则比较平均吧,他的尖子生不及培英、差生比培英的还差。如果这是最后的高考结果,那么很难做出马上判断。
不过到正式大考,培英赶上来了。
培英 | 1064 | 219 | 20.58 | 618 | 58.08 | 898 | 84.40 |
协和 | 741 | 128 | 17.27 | 427 | 57.62 | 608 | 82.05 |
为什么正式高考培英又赶上来呢?
一种可能是培英最后一个学期抓得特别紧,后发制人。
不过以我看这情形,可能与广工、广大、深大等大学集体升格一本有关,你看正式大考的三线数据,一本、三本领先2-3%个点,二本只领先0.4%,对一模的三线差异大致还是对应的。可见不一定是后发制人,而是对位点向后挪移了,要是扩招到能有75%左右的二本率,培英的优势或许就是模拟考那次三本率的优势。
结语
(1)以上学校选取的是关注度较高、纠结性较大的数据,所以十分接近,大家认为对这些帐不必锱铢必计,不过如果拿出天河第3-6位学校,他们与其他区对位学校的差异是明显的,一本率甚至可以高于很多区示范高中,三本率甚至低于老三区一些普通高中,所以家长要结合自己情况看清楚,自己是以什么身份进去这间学校的,将会成为哪一段的一份子,尤其75、89这些学校要留神。
(2)从培英和协和对位例子可见,所谓的985、211、一本率之类,和大学招生量有关,他们的招生调整影响了人们心理上的分段。
(3)同档位的学校。对于那些相差度很小的升学率,这个因素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我建议是看环境、交通、住宿、饭堂等因素就算了。例如若7中和16中放在我面前任选,那一定是上学交通方便一些的16中!不过若果要住宿,那一定要去考察饭堂,毕竟走读生只吃一顿,中午不够晚上回家补充。住宿生是一日三餐,正是长身体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