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家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钟南山
近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转发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倡导使用公筷公益广告宣传的函》,通知各地级以上市文明办、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围绕“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主题,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从3月下旬起,广泛开展倡导使用公筷公益广告宣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使用公筷的浓厚氛围,养成文明健康用餐良好习惯,不断培育现代文明生活新风尚。
图源网络
什么是公筷?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不仅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更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推行使用公筷难在哪里?
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要改变长久以来的用餐习惯,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全国范围内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已有十多年,在外就餐使用公筷公勺、选择分餐制的顾客逐渐开始增多,但家庭餐桌上的普及度依然有待提高。
为什么要推行使用公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卫平介绍,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是传播病原微生物。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
数据显示,中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聚餐时,大家用私筷同吃一盘菜,只要一个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
如何正确使用公筷?
在家吃饭时
1.公筷公勺
不能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取食物。
2.固定餐具
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3.践行分餐
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4.儿童喂养
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外出就餐时
1.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2.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公筷行动,从我做起
推广公筷公勺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主动自愿参与。
这次的疫情唤醒了大家的健康意识,也让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迎来了难得的契机——文明的就餐方式不仅是疫情之下的个体责任,更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安全。
公筷公勺的推广无法一蹴而就,或许我们一开始会觉得有些刻意、有些不习惯,但只要更多的餐桌上可以多一双公筷,更多的人愿意从自己做起,那么,大家就能多添一分健康保障和文明习惯。等到有一天,我们感觉不到公筷公勺的存在时,说明这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了。
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公筷公勺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公
筷
行
动
人民网科普
砥砺奋进,不负韶华
我们都是追梦人
文字排版 :李楚欣
来源 :中国经济网、新华网、生命时报
审稿 :张海媛
审核 :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