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又见学霸班!
这就是文学院2016级国学班
升研率高达57.7%
15人将进入国内外
著名学府继续深造
26人的班级,15人升研成功。在以“求创新、重研究、扬个性”为导向的文学院国学勷勤创新班(以下简称“国学班”),2016级的同学们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能在考研或保研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考前科学备战,平常学习中的积累也相当重要。
下面
我们先来看看
2016级国学班学子经验分享吧
李子蕙
北京大学
脚踏实地 大胆尝试
在大二期间,李子蕙曾在泰国山区为当地华人后裔提供华语志愿教学服务。看到当地的老师坚持传播中华文化,学生也非常热衷于学习华语,她被深深打动,从此开始了解汉语国际教育这一领域,并在大三确定了以此作为保研方向。
李子蕙认为,大三是“真正为保研发力的时候”,在此之前要不断思考并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相比学术研究,她发现自己更喜欢实践。李子蕙专攻汉语国际教育此一专业方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夏令营以及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预推免考核,最终成功保研到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李子蕙认为,在大三,同学们应该尽量确定目标院校与专业方向,努力准备,大胆尝试。
李子蕙在泰国支教时与孩子们合照
关于保研,李子蕙并没有明确的阶段规划,有的是本科四年的积累。李子蕙保证每个学期各门课程的绩点,并通过实践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学术思维。她常常是班级第一,本科平均绩点达到4.24。在她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大学四年的积累和坚持。只管脚踏实地,结果水到渠成。”
张艳豪
中国人民大学
关注任务完成效率
在大二的时候,张艳豪同样是出于兴趣,旁听了与古文字学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去年九月中旬,许多大学都给出了研究生考试大纲,张艳豪意外地发现,自己原定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的考纲相较于去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时心情确实有焦虑,害怕原定的复习任务无法完成。”但她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法,尽快选定了新的考研目标,从而放平心态,继续冲刺。张艳豪直言,自己重新确立的目标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是因为考察的内容跟自己原本准备的相差无几。虽然考试科目名称不一样,但范围相同。“当时人大指定书目的版本跟北师大不同,我就把人大指定书目的版本又看了一遍。不同版本的编排不一样,但大致的知识体系是相通的。所以我能够应对这种变动。”最终,经历了严格的考核,她成功被中国人民大学的文字学专业录取。
张艳豪在砚湖旁背书时记录的美景
临考前三个月重新确立目标仍能成功考研。张艳豪的秘诀在于在备考过程中关注任务导向与复习质量。备考中期时,张艳豪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背完一个List的单词,刷完一套英语真题并核对答案等等。“无论时间早晚,我规定自己必须当天完成。”如果今天提前完成任务,张艳豪会看一本与考研无关的闲书,或者操场走几圈活动一下。“去做些比较放松的事,能激励我在复习的时候高度集中。”时间不是越长越好,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更需要关注的,是任务的完成效率。“不要一直看着别人的进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学习安排。”
胡骏凡
新加坡国立大学
提升综合实力,学习实习两手抓
胡骏凡早在大一就有了出国的想法。抱着感受不同环境、从不同视角进行专业学习的期望,综合学校排名、师资、就业等因素,她定下了目标院校,最终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文化与语言专业录取。
受国学班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胡骏凡大学四年从未在学习上松懈。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她也着力优化自身实践背景,综合学生工作、实习、专业技能比赛和科研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针对预申请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想法,胡骏凡除了参加大学生三下乡,还曾参与为期一个月的国际志愿者活动。同时,胡骏凡也积极参与教育见习,实习初期难免忐忑不安,但跟着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教学导师,她获得了许多班级管理与教学的知识,“这都是专业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当实习结束孩子们围上来与她告别时,胡骏凡感觉“挺值得的,能遇见他们”。
胡骏凡实习期间和学生合影
“虽然申研之路并不完全顺利,但很幸运那时父母一直支持我。”曾经英语相对弱势的胡骏凡不忘提醒要申研的同学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准备雅思托福等考试,把握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孙正铭
华南师范大学
“稳住,别崩!”
出于长期以来对历史的热爱,孙正铭报考了本校的中国史专业。国学班的文字学、四部研读等课程本身就与中国史相关,这为他的跨专业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再加上自身努力,他最终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孙正铭从大三上学期着手准备考研。对于跨专业考研,他认为最基本的是多看教材和基础书,“教材起码要看三四遍,重在理解,此外还要了解一些有名的观点,建立知识架构”。他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容易上手的背单词和看教材开始。孙正铭学习的主动性高,称自己“比较坚定,乐于学习”,此外,相比考研的结果,他更看重过程,因此就减少了许多患得患失的忧虑感。
孙正铭考前最后一次离开图书馆时拍下纪念照
谈到考研成功的关键,孙正铭认为正是“心态”。备考途中难免有压力,特别是当身边的同学保研成功,或者已经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只能翻来覆去背着生涩难懂的政治,“这时候就会感觉心态比较崩”。但有一天晚上,往日里比较喜欢月亮的他在图书馆里抬头,恰好看到很明亮的弯月,“感觉心里一时也明亮了起来。”关于调适心态,他认为:“关注过程,不用太在意结果,要平衡好压力和动力。”最后,他为华师未来的考研学子送上寄语——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追逐梦想
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
也离不开师长的指引和教导
培养计划:在学问上有所创新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光学、国学、生命科学等七个学科或领域创建勷勤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为华师相关优势学科培育拔尖人才。文学院国学勷勤创新班是其中唯一的人文学科创新班,由文学院张玉金教授提出创建。
国学班实行“讲授-自学-研讨-研究”的教学模式。张玉金鼓励学生开展“高雅”的学术辩论,在辩论中自学。这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应变和表达能力,对考研面试有很大帮助。
培养方式则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大学四年中,班级组织一次“文化考察”。学生自主组织到西安、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游学,回来后撰写考察报告。张玉金认为,“‘终生学习’,这个‘学’不仅限于理论层面,我们还应在实践中学习。”
读书课:花三年时间读一本书
谈到国学班的培养对考研与申研的帮助,同学们提及最多的是小班制和读书课。国学班实行小班制,2016级的国学班只有26个学生。张艳豪认为“人数少,老师们能更好地兼顾每位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班级研究国学的氛围浓烈。
文学院副教授郭浩瑜和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肖少宋,长期担任国学班的班主任,对国学班的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我最好的十年青春,在陪伴他们学习、成长,”郭浩瑜回顾道。
读书课是国学班的特色课程,两位老师带着学生们研读国学经典,一本书花了三年。“读《左传》,我们是逐字逐条细读的,2016级的同学读了三年也没读完。”郭浩瑜解释,为了读懂,学生们需要阅读古注、查阅并整理文献。肖少宋还会细致指导学生录入和汇编《论语》的名家注释。肖少宋认为,通过这些扎实的阅读和文献训练,“同学们会对学术研究有基本的了解”。在同学们看来,研读《左传》和《论语会笺》对锻炼理论研究能力帮助很大。
郭浩瑜还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检验读书成果。有学生在考研心得中这样写道,笔试中遇到的一些题目,跟老师布置的作业相似,“很难,幸好之前有做过”。她建议同学们平时要认真读书:“这样三年跟着读下来,考研面试时的回答‘你读过什么书’这样的必答题就会很‘实’。”平日“真正地读书”,积累下来最终都会转化成为加分项。
沉下心来自有答案
学生们没有过多地向郭浩瑜或肖少宋询问有关考研或保研的建议,“学生有自主判断能力,目标非常坚定,这是国学班的特点”。在他们看来,国学班是培育学生独立精神的土壤。学生们专心投入学习,在深入了解国学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考研或保研的方向。
谈起当年考研的初衷,肖少宋和郭浩瑜的答案一致且单纯:喜欢读书。正如他们分享给华师学子的话:“浮于表面都是风光,沉下心来自有答案。”两位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沉下心来,找到所爱、所想,时机到来,就义无反顾地朝着目标前进。
如果你已经付出了努力
便静候花开
想做的事就去做
种下一棵树
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是现在
#往期回顾#
采写丨王靖雯 王淑琬 陈钰敏
尹伊何语琪 欧倩琳 李苑晴
部分图片由2016级国学班提供
制图丨李文潇
执行编辑丨何语琪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