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览(十九)| 以德载学 务实创新: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广大招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院要览(十九)| 以德载学 务实创新: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广大招生

学院介绍

01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4月,由广州大学原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重组。2018年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7月3日,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列全国第三。2019年3月最新ESI数据,我院计算机科学进入全球前1%,标志着我院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获得了较大提升。

广大招生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网络空间安全、广州市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电子信息硕士(原工程硕士的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获准建设广东省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数学教育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人工智能安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移动互联网安全与容灾重点实验室。拥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软件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广州大学--腾讯公司共建“移动与物联网系统安全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学院已经成为华南地区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IT类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介绍

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人工智能原理及其相关算法和分析工具;具有设计、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跟踪计算机前沿领域发展的洞察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担当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三、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复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研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四、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五、培养特色

以数理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方向,以培养科学素养、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系统,兼顾应用,软硬结合,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并重。培养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网络工程

本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特色专业(2015年)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高等数理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理论等网络工程领域基本知识,以及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开发、网站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进行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能力,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新问题;具备进一步接受新知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与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开发、网站开发与管理、物联网规划设计或计算机网络教学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三、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网络工程各应用领域的设计、研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四、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数字通信原理、IT项目管理、网络编程。

五、培养特色

网络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我们办学的特色在于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引入业界先进的设备、认证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等,实现行业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软件工程

本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省级专业综合试点特色专业(2014年)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通晓和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规范的软件开发和组织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现代信息数据智能处理分析能力;具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新问题;具备进一步接受新知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三、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软件系统开发、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发、数据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管理及软件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四、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体系结构,项目管理

五、培养特色

以软件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为基础,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主流应用技术类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在保证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内容。着重软件理论、软件开发、数据科学等专业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具备综合人文、科学、应用能力的素质,培养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网络空间安全

学科排名全省第1名,全国排名第3名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良好的道德与修养、明确的法律法规意识,熟练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思维与对抗思维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能不断接受新知识自我提升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根据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系统设计、分析、开发、测评、维护和管理工作,或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等工作,亦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四、专业核心课程

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与安全分析、计算机网络、密码学基础及应用、网络安全与对抗、软件安全与对抗。

五、培养特色

本专业特别强调完整地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特别强调覆盖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内容安全等网络空间安全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s)的基本知识单元(Essential Knowledge Units)要求;强调网络空间安全中对抗思维的培养,攻防兼备,以防为主;依托学科优势,兼具理论与实践,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但依托科研支持实践环境、实践内容建设和实践指导力量投入,还通过全程导师等机制让学生更早参与科研实战;根据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例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建设的需要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关注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技术需求,为学生未来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或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

中国高校人计划设立的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培养掌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专业工程师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并能通过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能从事大数据智能等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部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从事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专精领域的研发或教学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

三、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人工智能各应用领域的设计、研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四、专业核心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统计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基础,

五、培养特色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数理为基础,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知识培养为依托,认证体系为指导,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形成科教结合、教学互动、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特色。

<< 上下滑动查看专业介绍 >>

学 科 师 资 力 量

03

一、概况介绍

学院和网研院、计算科技研究院现有教授30人,副教授3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青1名、国家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优青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名、珠江学者1名、省特支计划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博士生导师14 人,硕士生导师55人;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人。

二、名师介绍

1、张景中:河南汝南人,1936年12月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研究员、名誉院长,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名誉所长。1991年批准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国家学位评审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

张景中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教育数学学会理事长,《计算机应用》杂志主编。

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研究,在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等多个学科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在这些领域中的学术带头人。

2、方滨兴: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首席科学家,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州)计算机学院首席顾问,北京邮电大学可信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国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主席。先后担任过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通信安全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计划专家组成员、可信软件重大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先后担任信息安全关键技术“973”项目、社交网络分析“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四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次。完成著作三本,文章四百余篇。先后提出了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思想、信息安全属性可计算理论,目前主要从事物联网及安全、网络攻防对抗、大搜索、云计算及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3、郑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数学、信息与行为”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郑志明教授为数学与信息科学交叉领域专家,长期从事空天信息安全与复杂信息系统等数学与信息交叉领域的研究。创立了动力学密码——基于代数和动力学融合的密码分析原理和方法,突破空天信息安全高速、低耗、多模式等技术瓶颈,研制成功系列空天安全新装备并列装。面向复杂信息系统,创立了调控系统复杂性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信息快速传播、信息全局扩散和数据准确分析的新计算模式,产生重要国际学术影响。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防技术发明奖等。

4、陈建二:教授,1982年获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计算机科学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Ph.D.)学位,199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Ph.D.)学位。1990年起受聘于美国Texas A&M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历任助理教授(1990年)、副教授(1996年)、教授(2002年)。是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编委、以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和《计算机学报》(英文版)编委。曾获美国纽约大学最佳博士论文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青年学者奖、美国Texas A&M大学杰出教授成就奖(三次)和E. D. Brockett Professorship奖。主持过十余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

回国工作后,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和计算机理论与软件研究所所长。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B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的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并作为重要成员参加了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的重点项目。

5、诸葛海:教授,在语义与知识模拟方向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从2002年开始研究并逐步建立了兼备多维度聚类和语义自主链接能力的语义空间模型来统一模拟和管理资源空间和类人概念空间,建立了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统一模拟、组织、查询和管理网络内容和概念。通过建立资源空间到概念空间的自动映射,使得各种信息服务如问题回答、推荐和综合可以精准提供。该工作对传统数据库、语义万维网乃至信息和知识服务做了重要发展,获同行采纳用于改进文本综合等领域的传统方法,获得Web发明人Tim Berners-Lee等著名专家的引用,得到ACM Fellow Yorick Wilks等同行专家的积极评价。被国际刊物评为领域的顶级学者。2007年获计算机学会王选奖。

近年来他倡导信息物理社会复合空间的研究,于2011年在Aritificial Intelligence 首次提出信息物理社会智能研究方向,于2012年在专著中提出多维方法论并贯穿于多领域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科学方法论。应邀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次。产生了国际影响。

他于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海外百人计划),获终期评估优秀获进一步资助(15%)。任京都奖推荐人及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等国际刊物副编。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04-2009)。于2013年入选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研究员、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因“对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于2010年获国际计算机联合会ACM杰出科学家称号。作为ACM杰出讲学者在牛津等欧美著名大学做邀请报告30余次。

6、王捍贫:博士,教授,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院长。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基础数学博士学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程序理论和计算复杂性,研究方向包括程序逻辑,程序语义,分布式系统(特别是云存储系统)的描述与验证,计数问题类的二分性和可近似性。已在包括ICALP、JPDC、TCS、SIAM Journal on Computers、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著作或译著7部。主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加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子项目3项,主持863计划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各1项,获日本大川研究基金研究助成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7、王国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2月生,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中南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教授(二级)、副院长,广州大学计算机网络研究所所长,广州智能工程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曾担任中南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曾多次访问美国天普大学、日本会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等高校及研究单位。

王国军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涉及网络计算、可信计算、智能计算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它科研项目20项,在IEEE TC、IEEE TPDS、IEEE TDSC、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2014-2017年度连续四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计算机科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杰青”),被聘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5)、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排名4和5)、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8、李进:博士,教授,江西丰城人,1981年1月生,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导师王燕鸣教授),2010年进入广州大学工作(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引进),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云计算安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安全、加密数据检索、安全外包计算和公钥密码技术等。

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目前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共90余篇,SCI检索论文37篇(共16篇一作),EI检索论文76篇,IEEE Trans.论文12篇。

9、高鹰:博士,教授,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7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5年9月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咨询专家。主要从事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2本,申请发明专利十余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二十余件。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曾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市级“优秀教师” 、“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

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智能优化算法、盲信号分离、自适应信号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0、范立生:博士,教授,1980年3月生,安徽芜湖人。2002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2008年底至2016年6月在汕头大学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2016年7月进入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未来无线网络等。

目前为广州大学网络与智能计算(NICT)实验室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包括TCOM、TWC、TIT、TVT、TIFS等国际知名期刊,为多个SCI期刊的编委,担任中国通信与网络国际会议的论坛主席,长期担任IEEE知名通信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获得了国际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会议的最佳论文奖、TCOM/CL等期刊的杰出审稿人奖。

11、方美娥:博士,教授,2007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应用数学专业、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图形学方向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数据场可视分析、等几何分析、三维图形检索与分类、计算机辅助医学智能诊断等。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现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and Informatic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12、何 锫:博士,教授, 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师从已故中科院院士唐稚松教授从事过机器定理证明和程序验证、形式化方法研究,后师从已故武汉大学康立山教授从事并行算法、演化计算及交叉学科研究。从需求工程的形式化刻画着手,首次提出Hoare语义上的遗传程序设计理论并推广应用于文法演化。成果在部分回归问题上得到验证与应用,陆续刊发于《中国科学》海外版、JCST、IFIP Trans.、CEC等重要刊物和顶级演化计算国际会议。鉴于工作兼具应用和方法论意义,赢得了部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关注。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UCL)的Mark Harman教授等在技术报告、权威杂志ACM Computing Surveys(计算机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对其做过数次引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项目多项;应邀赴韩国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做过讲学。现于广州大学计算机应用系工作,也是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主要研究兴趣: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遗传程序设计。

13、高崇志:博士,教授,1976年12月生,硕士生导师。1999年6月获四川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晋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副教授,2011年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公钥密码协议分析、密码学的可证安全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

14、郭四稳:博士,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数理科学研究室流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在四川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自动推理,数字图像处理。主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6项,曾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广州大学2008-2009学年教学优秀二等奖。

15、陈文彬: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11月生,湖南茶陵县人。2003年6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同年8月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学院工作,先后任助教和讲师。2007年8月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于2010 年12 月取得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1 年5 月进入广州大学工作(广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先后任副教授(2011年)和教授(2018年),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图算法及应用,生物信息算法,密码算法,计算复杂性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及其他项目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了论文30余篇, 已经在信息理论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on Information Theory发表论文1 篇,在理论计算机科学国际一流期刊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发表论文8 篇。另外,还在其他国际著名期刊如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多篇, 大部分都被SCI 或EI 检索。

16、陈联:博士,广州大学计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和互联网交互技术研究,关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及技术,致力于改善互联网教育软件及平台的可用性、智能性和交互性。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四川省科委等多项科技支撑项目,发表论文近十篇。

17、寇铮: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信息技术专业,长期从事分子计算与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相关成果分别在Math Comput Model、Comput Biol Chem、J Virol、Molecules、Virus Res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详见https://www.网址未加载/profile/Zheng_Kou,作为申请人承担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目前,主要开展三个方向的研究工作:1) 为突破基于硅材料的传统微电子技术的极限,开展DNA计算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基于DNA自组装、DNA单链置换及各种生物材料的实验操作,实现全底层并行性的新型生物计算模型;2) 从网络科学的研究角度,构建复杂网络模型,从系统层面探索流感病毒传播与进化规律,挖掘计算结果的公共卫生意义;3) 基于大规模流感病毒基因组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染,评估禽流感病毒大流行风险,开发各种可视化分析工具。

18、邵泽辉: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图论及应用、算法分析设计与分析相关领域工作。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频率分配的理论模型、解决了几个图论以及组合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公开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各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IET Communications、Discrete Math.、Discrete Applied Math.、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SIAM J. on Discrete Math、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MATCH Commun. Math. Comput. Chem.、Bulletin of the Malaysian Mathematical Sciences Societ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Google引用超过300次,Google h-Index为8,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

19、田志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竞评演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学科带头人,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

长期致力于网络靶场、网络攻防、网络取证等网络空间安全热点领域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课题、中央网信办课题,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次获得中央网信办、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嘉奖及感谢信。在IoTJ、T-SUSC、IEEE ACCESS、INS、JAIHC、COMPUT COMMUN、Computers & Security、IEICE T COMMUN、WIAS、ISCC、GLOBECOM、WWW等国内外期刊与会议共计发表论文90余篇,专利20余项。

20、殷丽华:博士,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学科带头人,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项目课题组长、总体组成员;曾任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搜索、隐私保护等方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产业化等20余项国家级项目;在网络与系统安全理论和技术方面有较为雄厚的研究基础,取得了包括973计划项目重大研究成果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WWWJ、INFOCOM、Milcom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EI/SCI检索论文90余篇,拥有20余项授权专利,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了1项行业标准;获得国家领导和中央网信办嘉奖及感谢信。

21、崔翔: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专家,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应急工委(筹)秘书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在CNCERT/CC、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信工所从事网络攻防技术研究工作。历任中科院信工所第六研究室副主任、中科院信工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全国高校网安联赛(X-NUCA)技委副主任委员、全国XP靶场挑战赛技委副主任委员、国际网络安全技术对抗联赛(XCTF)技委副主任委员。

作为负责人承担科技部863/重研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网络攻防方向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领导和中央网信办嘉奖三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22、顾钊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本科,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引进老师,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任大数据及安全研究所所长。曾获姚班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微软学者提名、国家奖学金、一二九辅导员、香江学者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科学、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网络及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旗舰会议及期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出版分布式计算专著一部。

23、韩伟红:博士,研究员,现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数据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委员,自然语言处理学会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长期参加"863"计划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防预研重点和国防型号等国家课题,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包括:“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关键技术及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规模网络安全监控数据库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对象的分布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规模特定域网主动防御技术与系统”(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关键技术及系统YH-SNAS“(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构件化的应用服务器StarAppserver”(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面向海量信息的并行数据管理平台MDMP”(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SCI和EI收录40余篇。

24、姜誉: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网络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学术带头人。2005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晋升教授。美国休斯顿大学公派访问学者。

主持或参加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信安办、863计划、信息产业部等各类项目多项。已获发明授权7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或学术会议合作发表论文50余篇,Web of Science或EI已检索40余篇次;一篇论文获评IEEE ISORC 2017杰出论文奖。获黑龙江省第十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均排名第一)。

现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竞评演练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软件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审稿人。

25、张天乐: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物联网及安全所长,广东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中组部“第16批博士服务团”赴青海省公安厅优秀挂职干部。曾获中央网信办嘉奖1次。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曾被中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遴选为“中美工程前沿”赴美学术主讲代表(全国共4名)。

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物联网、终端安全、智能交通等研究。曾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多个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第一作者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被国际ISO/IECJTC1/SC7采纳ISO20000草案一项,获批国家标准2项。

<< 上下滑动查看学院师资力量概况 >>

就业深造情况

04

1、 本科生就业情况

(1)就业分布情况

广大招生

(2)知名就业单位

IT名企: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网易、格力、小米科技、唯品会、金蝶软件、酷狗科技

大型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广东电网、海南电网、中国石化、中国邮政、中国人寿、广东中烟、汇丰集团、康佳集团、友谊集团

政府事业机关: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公安局、广东海警总队、深圳市地方税务局、中山市国家税务局、江门市公安局。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广东分中心、广东省信用合作清算中心、广东省公路管理局科技教育中心、广州大学、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2、毕业生深造院校

(1)北京大学

(2)复旦大学(3)中山大学(4)武汉大学(5)哈尔滨工业大学(6)厦门大学(7)华南理工大学(8)山东大学(9)电子科技大学(10)澳门大学(11)美国南加州大学(12)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13)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14)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15)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6)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17)中国科技大学

(18)中南大学

<< 上下滑动查看就业深造情况 >>

学生获奖情况

05

学生学科竞赛部分获奖情况

广大招生

广大招生

▲2018.12.04.新华三杯数字技术大赛获奖合影

广大招生

▲计算机学院学生获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牌

广大招生

▲我院学子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广大招生

▲互联网+省金奖获奖合影

广大招生

▲我院学生代表团在2019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中荣获第五名

国内外交流项目

06

1、项目名称:广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美国名校访学项目之华盛顿大学“机器人设计和人工智能”学习项目

项目概况:为提升我校创新班学生专业能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打造我校拔尖人才创新班品牌效应,落实“优先资助创新班学生开展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政策,我校专门制定计算机类和机械类创新班学生暑期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参加机器人设计和人工智能学习项目。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始建于1861年,位于美国西海岸西雅图,是著名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科在美国各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名列第五,也位于世界前列。

华盛顿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设计培训课程由华盛顿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院等知名教授授课。总课时数为25个课时。课程内容将从机器人机构学、动力学和人工智能决策的角度阐释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人工智能,并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设计和制造基本的机器人工作系统、机器人的设计和人工智能在机器人设计中的整合运用。培训班还会安排参观微软、波音公司及亚马逊等世界科技巨头,学生将与微软公司的科技创新人才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微软的软件技术和创新理念。本项目出国服务及境外活动安排事宜由广州大学签约的合作机构EFCN负责实施。

广大招生

广大招生

▲2018年7月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赴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学习

2、项目名称:广州大学“第二校园访学”

项目概况:为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提供国内第二校园学习经历的条件,进一步营造“人心向学”的校风学风,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广州大学近年来大力支持各学院持续开展学生“第二校园访学”项目。

广大招生

▲2019年4月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赴北京大学进行“第二校园访学”

广大招生

▲2018年5月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赴南京大学进行“第二校园访学”

联系方式

07

1、招生咨询电话:020-39366922

2、网站:http://jsj.gzhu.edu.cn/

3、微信公众号:广大计算机学院

广大招生

学院网站

广大招生

学院公众号

精彩推荐

广大招生

广大招生

广大招生

编辑:吴晴晴

责编:肖斌 胡韵

广大招生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广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大招生-学院要览(十九)| 以德载学 务实创新: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