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宣传片
一、寄语考生
学院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工科”建设最新要求,坚持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科学与工程两轮驱动,以培养工匠精神卓越工程师和孕育创新潜能科学家为使命,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抓手,发展国际前沿和学科交叉的可持续新型工科,立志建成国际一流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即将投入使用的学院大楼
二、院系简介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是学校为大力发展工科,以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系为基础建立。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助理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4人、博士后9人;含国家杰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珠江科技新星1人、“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未来将建立以高层次人才领衔、具有海外经历的优秀人才为主体的300人规模教师队伍。
2019年度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分论坛
2019年2月份全球著名教育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 发布的2019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化学工程)显示,我校化学工程全球排名101-150,并列全国第6。
三、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瞄准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突出腐蚀防护学科特色,紧跟化工资源化智能化发展总趋势,要求学生不仅学习传统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开设腐蚀防护、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脸谱课程,使学生具有设计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对行业现有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的基本能力,可初步解决企业与过程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和优化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南海腐蚀防护战略研讨会合影
四、培养特色及学子风采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具有“新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化工学科脸谱化特征的第二课堂方案建设获评学校“示范性院系”。
学院实行“班主任制”、“本科生导师制”、“成长导师制”,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邀请院士等专家学者做学术讲座,每年举办“化时代、聚前沿”高水平系列讲座30余场;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打造“化工科技文化节”等品牌学生活动,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推动“互助学习”等学业辅导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学业发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推动“逸仙海外学习”、“海外短期科研训练”等项目实施,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推动创新创业类竞赛开展,学生取得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华南赛区总决赛冠军、全国化工车竞赛第七名、挑战杯省赛银奖等佳绩。
化工学子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华南赛区总决赛中夺冠
“雨化春风,曲工未阑”2019元旦联欢晚会
五、奖学助学
除学校的奖助体系外,学院还设有“祁存谦奖学金”、学院发展基金奖助金等多项奖、助学金,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表彰奖励优秀学生。
六、对外交流
学院近三年新引进的人才均具有在国外学习或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借助教师们的广泛海外学术背景,学院与众多国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如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推动本科生交换培养等合作项目的开展,本科生有机会通过参与海外短期科研训练、海外实习、本科生交换培养等项目,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
2018年8月组织本科生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开展短期科研训练
七、深造就业
当前,化工学科正与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科学、生物医药等不断交叉融合,为优秀化工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学院本科毕业生可在化工、海洋、国防、材料、能源、环保、检测、航天、医药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管理、开发、设计、检测等工作,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自主创业,或继续深造。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升学深造率为60%,另有17%学生选择继续争取升学深造。近年来,学生继续深造的目标院校、科研院所主要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
联系方式
网址:http://cet.sysu.edu.cn
咨询电话:
0756-3668316(马老师)
0756-3668313(林老师)
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转载:支肖欢
校稿:夏慧欣、胡译匀
初审:聂林
审核:罗晶
审核发布:刘济科
中大招生微信小程序
你想看的招生资讯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