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的故事 | 方荣杰:保持你的热爱

深圳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的大学我的故事 | 方荣杰:保持你的热爱

深圳大学

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深圳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学专业本科生方荣杰发现热爱,保持热爱的大学故事。

个人简介

深圳大学

姓名:方荣杰

专业:法学

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优秀毕业生

已获东京大学录取

关于读书和写作

刚进入法学院时,方荣杰一度感到特别焦虑。因为原本是理科背景,且法学对于他自己而言又是全新陌生的事物。于是,进入大一前的方荣杰还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你对法学新生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建议”。四年过去了,这个问题有了近325个回答,答案来源于公检法人员、国内外学生、律师等,他们大都提到了“读书”,这也成为了方荣杰对法学最初的印象:法学生要多读书。

深圳大学

方荣杰四年前在知乎上的提问

方荣杰认为自己读书其实是走了不少弯路的,现在也可能依旧在迷途之中,但仍有一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探讨。其中主要有三条线索:其一,选书比读书重要;其二,读书要有层次性;其三,读书要有详略。就选书而言,主要可以参考老师们给出的书单,或结合出版社、作者声誉进行判断。就层次性而言,以方荣杰本身出发,他以法学为主(占4分),经济金融和历史为辅(各占2分),剩余便是其他社会科学、散文、小说之类(占2分)。除了以上纵向的划分,横向上可以适量接触外文读物。方荣杰坦言自己不会去阅读有中文译本的外文读物。这主要是基于信息接受速度和深度的考虑,他认为仅读中文版就够了,但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译本,或者基于个人写作的准确性需要,还是可以考虑阅读原著。最后,读书要有详略,可以适当跳段、跳节甚至跳章阅读。但需要注意,这是对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同学而言的;对于阅读量不大或阅读目的不明确的同学,还是建议通篇读完。

深圳大学

方荣杰整理的关于读书的三条线索

而对于就书籍的挑选延伸出去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问题,方荣杰表示他倾向于将本科阶段定位为通识教育。虽然这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专业的法学训练,但方荣杰还是认为在本科阶段,“博”比“专”重要。这不仅是基于试错成本的考量,比如未来自己是否从事法律以及研究何种部门法仍不确定,还是基于对法律所牵涉的人情世故、社会百态的理解,基于原始兴趣的积累,更基于学术眼界的拓展需求。

方荣杰还提出,除了读书,我们也不能忽略写作,而且写作是检验自己思考成果的良好方式。他认为,写作不必拘泥于形式,课堂小论文、公众号随笔、案例分析、经验贴、甚至日记都是可以的。可以看一些法学写作方法论的书,数量不一定要很多,关键是要写。他还提到一个可以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是,尝试模仿自己喜爱的作者的文风。比如,方荣杰就曾经拿着苏力老师的文章研究他的写作手法,发现他写句子特别爱加限定性表述。将限定性表述插入文段中,会显得较为理性和周延。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可以适度参考,但用多了便容易显得累赘。

关于成绩、社团和实习

讨论大学生活,成绩是绕不开的话题。对此,方荣杰提到了边际效应递减,也就是当GPA达到一定高度时,其等量的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将有所下降。同时,方荣杰也认为GPA在保研、留学、工作和奖学金评比等依然是重要的指标,但是当GPA已经到达某一高度,只有投入过多的精力才能使其有些微的增长时,基于机会成本的考量,他认为也许可以考虑用多余的精力去探索和完成其他的成就。

方荣杰在校时,曾在外国语学院的“英语精英班”学习过。在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有部分同学为了保持GPA就退出了,但他还是选择继续修读。因为他觉得全英语教学环境实属难得,而且留下来的同学也十分有趣。即便这可能对GPA会有所影响,但他也从不觉得后悔。

深圳大学

方荣杰所在的“英语精英班”合影

方荣杰还表示,他眼中的大学生活并非是“单线程”的,而是“多线程”的。因此,他不太喜欢对人说“GPA很重要”,而是会说“GPA对你而言有多重要”。他认为这种个体化的考量应该涵盖个人目前成绩、时间成本、所处阶段和最终目标等因素。例如,你是否愿意为GPA而少参加一次国际模拟法庭?少参加一场高校夏令营?少做几次公益?当然,这些活动与GPA可能并不冲突,也有很多同学可以将其兼顾得非常之好,但方荣杰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专注于自身的时间分配和精力平衡,对此他说到:“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总面临权衡取舍,明白了这一点,或许能少去一些焦虑。”

除了成绩,社团活动无疑是是大学“多线程”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荣杰曾给自己立下两条选择社团的标准:一要做实事,二不能太闹腾。所谓做实事,是指团队要努力作出成果来;所谓不闹腾,是指与社团主旨无关的事情不能过度和泛滥。他参加的社团包括:朝阳助学小组(举办山区助学活动)、《明辨学刊》编辑部(为杂志写文章)、文山读书会(举办读书会和讲座)和《荔园法学》编辑部(为刊物审稿)。方荣杰也笑称:“我的社团可能偏“书生气”一些,也只是我个人喜好。其他社团如舞蹈、辩论、登山等,只要是做实事且不闹腾,我觉得都是可以考虑的,只是我个人能力和时间有限,便无法一一参与了。”

深圳大学

方荣杰整理的他所参与的社团活动概况

法科学子对霍姆斯的“法律经验论”应该耳熟能详,而法学的实践性常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是否该尽早、尽多地实习?深大的地理优势提供着量多质优的实习机会。可是方荣杰表示他不愿在本科时,特别是低年级时过多实习。原因是他认为,其一,在没有构建起相对系统的法学架构时,贸然实习会让人找不到着力点,也难以满足雇佣者的要求;其二,法学生在本科时需要花更多一些的时间在理论学习上,两、三个月的短期实习很多时候是难以对自身实践能力有较大提升的。当然,方荣杰也不否认实习是有好处的,比如可以尽早发现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向、为简历添色、积累经验等。但是,他认为有许多经验通过阅读也是可以获得的,多阅读一些资深的司法人员的经验,也可以减少自己试错的次数。“简言之,我认为实习是可以的,但有一些粗浅体会就够了,切勿沉迷于此。” 方荣杰说到。

深圳大学

方荣杰所在社团“文山读书会”合影

关于外语学习

方荣杰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不算特别突出,但他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途径还是有很深的体会。他感受到即使不从事学术研究,法律实务中对外语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深圳大学设有“外语考试奖学金”, 法学院会定期举行国际竞赛的招募,如Jessup和Vis Moot,方荣杰建议说,我们也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学习。

此外,方荣杰还很关心“法学+外语”的课程。在法学院就读时,他几乎将与英语有关的课程都修读了,包括:法律英语(乔远老师)、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敖希颖老师)、Law and Public Policy(赵桃桃老师)、国际贸易法学(陈梦老师)和国际公法(张英老师)。方荣杰回忆:“敖老师和赵老师的课虽然是全英文教学,但他们的课程节奏相对较慢,思路明晰,而且会给予详尽的解释,是十分优质的课程。一方面,我觉得不接触这类课程十分可惜,因为留学、考研和工作都强调外语能力;另一方面,我觉得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法学院,需要有这类课程的支持。但若学生热情不高,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得不到认可,是会对他们的新尝试造成影响的。值得庆幸的是,近来我和一些师弟师妹接触,常常讶异于他们的外语能力,雅思托福高分者有之、日语N1者有之、德语和韩语研习者也不在少数。另外,法学院也在努力进行国际化的尝试。在个人努力和大环境的激励下,我相信学校在这方面的建设也会愈加完善。”

深圳大学

方荣杰曾修读的“法学+外语”类课程

关于交换学习

相较于前三部分,方荣杰认为交换学习其实并非法学生的必修课。不过他的交换经历比较丰富,曾在早稻田大学(学期交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暑期项目)交换学习,因此也对交换学习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深圳大学

方荣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暑期商法课程结业仪式上

交换学习可分为公费交换和自费交换。方荣杰推荐同学们可以参加公费交换,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也可以感受异域文化、体会不同法域的教学模式等。而至于私费交换,方荣杰更推荐有留学计划的同学参与,因为交换学习的成本还是不能被忽视的。或者还可以考虑多买一些书,在宿舍啃上一个学期,相信也会有所收获。因此,在选择交换前,一定要冷静地思考。方荣杰认为充分考虑家庭条件和自身能力、目标,再作出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天高任鸟飞”的壮阔情怀,才是更成熟的思考方式。

在交换项目信息的获取上,方荣杰会关注学校公文通、各大国内高校的公众号和官网以及国外高校的官网(Summer Program)。可以借此了解到最新的交换项目,再到国外高校的官网了解自己是否有申请可能。此外,方荣杰还建议,最好在有一定法学和语言基础之后,再申请交换。而因为此时已在大学后半期,我们还应注意自己未修完的学分,要给自己留充分的时间修读必修课,特别是仅限于某个学期修读的课程。在交换项目的选择上,他建议选择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契合的项目,考虑因素可以包括:未来留学国家的偏好、研究方向等。若希望到日本高校深造,则可尝试在交换期间获得日本老师的推荐信,这可较为有力地证明自身在日本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而优异的课堂表现,是与老师深入交流的前提,这也就是方荣杰强调的需要在有一定积累并有一定语言基础后再申请交换。

关于规划和心态

方荣杰认为,规划是个大话题,而他始终对未来保持一种模糊感:大致知道自己要去哪,但也不十分肯定。他相信“时代背景>个人选择>个人努力”,这不是说努力和规划不重要,而是说不必太执着于僵硬的规划,“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精神更值得学习。他还说到,焦虑、怀疑和自我否定是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在看到微光之前,我们不会知道自己爬过的是隧道还是山洞。难以与他人共享的孤独感,本就是生活常态。

对于具体的规划路径,方荣杰和我们分享了一些他的心得:

第一,尝试制作简历。可取一张A4纸,列出四项:①院校背景、成绩和奖学金;②学术论文和竞赛经历;③实习经历;④证书和技能。我们可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自己目前的收获,能将其填充到何种程度?若绞尽脑汁仍是空白一片,可以思考自己未来希望写出一份怎样的简历,从后往前推,标上截止日期,就是一份较详细的规划了。

第二,多看师兄姐的经验贴。不一定限于本校,甚至不一定限于本专业(如“RUC思享”、“青苗法鸣”和“寄托天下论坛”等)。虽然个人的学习计划很难完全复制,但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另外,可以着重看他们参加了何种活动,记录其参与方式和时间节点,做成自己的一份备忘录,提醒自己及时参与。

第三,若实在想不出具体规划,请记住保持成绩、多读书和学好外语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三个方向不会让自己的努力做无用功,易言之,能让自己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深圳大学

方荣杰所在宿舍毕业合影

结语:方荣杰想说

“我常思考,以上零碎的感悟能否用一个很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从一个原点延伸出上面的枝枝叶叶。现在想来,或许“激情(Passion)”这一个词是最合适的。当我们对某件事有了激情,所谓的读书学习、全面发展,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英文里有句谚语“Work Hard, Play Hard.”其实我觉得应该反过来,叫“Play Hard, Work Hard.”很多事情要享受、要开心、要有激情,才能坚持而有所收获。对我而言,发现并保持激情所带来的回报让我受益匪浅。在前年,我有幸给新生们分享了初入法学院的学习心得,当时的标题借用了苏力老师的一篇文章,叫《发现你的热爱》。落笔至此,才发现热爱和激情都是一回事,但相比于大一的“发现”热爱,懂得“保持”热爱则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文标题的由来。”

深圳大学

方荣杰所在法学3班毕业合影

“回想过去四年,我懵懵懂懂地走了不少弯路,甚至有过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在这期间,我收到了太多来自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无论如何感激,都显得有些无力。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他们看到我的思考和成长。原以为无话可说,洋洋洒洒却也写了数千字,原以为只是个人经历的平铺陈述,写到后面却也难掩离别的不舍。”

“就此停笔,愿我们都能平安快乐,愿深圳大学、深圳大学法学院越办越好。”

深圳大学

供稿 | 深圳大学法学院

编辑 | 莫语嫣

责编 | 李世卓

深圳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深圳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深圳大学-我的大学我的故事 | 方荣杰:保持你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