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总要求,积极响应“暑期大下乡”的倡议,秉承我校“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为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贡献“仲恺力量”,7月10日,我校派出了48支由教授与博士组成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和60支“三下乡”大学生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出征乡镇一线,精准服务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
01
新时代红色文化服务团队考察我校乐昌办学旧址参与推进“华南研学”建设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工作部署,活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2020年8月2日,新时代红色文化服务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立彬教授的带领下前往乐昌,通过考察抗战时期我校和中山大学的办学旧址追溯历史、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上午,在大众教育培训学校陈文霞校长和李娜老师的陪同下,团队一行首先来到乐昌市乐城街道张溪**桂花村商谈文化振兴服务工作,团队受到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华南研学基地专班人员何昆亮老师和乐昌市乐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分勤、党工委委员(组织)周艳君以及桂花村书记兼主任郭炳华、桂花村一组村长杨胜祥、桂花村二组村长杨帮松的热情接待。桂花村是我校在抗战时期的办学旧址,通过何昆亮老师的讲解以及与**的座谈中,团队了解到在抗日战火燃起时,学校克服重重困难辗转来此艰难办学的经历。本次座谈有幸邀请到本村90岁高龄的杨亚安老人为团队追忆了当年我校的办学情形。杨亚安老人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抗战时期我校在此办学,据他回忆,当年至少有200多名师生在此办学。虽因老人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已不能清晰再现,但老人还是深情地、异常清晰地为团队唱了当年的抗战歌曲,老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在座的各位深受感动。
在**的引领下团队来到当年女教师们居住的杨亚安老人的旧砖房进行参观。砖房后边的茂密的树林就是当年的校舍旧址,跟随几位干部走进树林,在何昆亮老师的讲解下,团队大致了解到当年校舍的建筑位置以及为了应对战争建造校舍时所考虑到的各种问题,但因年代久远那些简易房子如今也仅剩地基。
该办学旧址对于研究我校校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具有现实意义,应加大对学校旧址的保护,挖掘历史资料,凸显其时代价值。在交流中,**们也提出拟恢复和保留原有办学旧址,在此亦可修建仲恺的校史展览馆,也可作为我校的一个办学基地,希望我校能够提供人才和各方面的支持,他们将会全力配合团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希望团队能够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午,团队前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武阳司村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进行参观学习。1940年中山大学迁至粤北坪石,法学院迁至武阳司村,在此涌现了一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王亚南教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翻译了《资本论》、出版了《中国经济原论》、创办了《经济科学》期刊等等。《资本论》的翻译出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里程碑,这里也成为了中国传播《资本论》的最早课堂。在抗战期间,中山大学法学院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学子,他们的学术理想在流离中得以坚持,抗日决心在动荡中更加坚定,这也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孕育了新生力量。
接着,团队又前往中山大学工学院、广同会馆、图书馆旧址等进行参观。在何昆亮老师的讲解中,看到了抗战时期为了方便搬运和储藏的书柜,因场馆正在修缮我们未能进入观看。
最后,前往塘口村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进行参观。中山大学是国内第一所设立天文系的大学,在这里老师们为学生开设了量子力学等课程,为我国的天文学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建国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天文学领域的很多方面我们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有赖于当年师生们在抗战时期对学术的追求和教育的重视。
此次参观让新时代红色文化服务团队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师生在战争年代艰难困苦的办学、求学经历,这些遗址见证了华南教育的历史,历史应该被今人铭记,革命精神应该被代代相传。
02
优稀水果服务团队赴河源东源开展示范指导服务和调研
7月27~29日,园艺园林学院黄建昌副院长率领优稀水果服务团队的梁关生老师等及黄思颖等三位学生来到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和祝岗村等贫困村开展优稀水果技术下乡示范指导服务和调研,赠送生产技术资料和新型生物农药材料及肥料。期间,服务团队与黄村镇政府、省科技厅驻三洞村扶贫工作队和三洞村两委进行了座谈,就村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服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省科技厅驻三洞村领导、村第一书记许志农副处长介绍村发展情况,对乡村振兴科技下乡服务提出要求,与会人员畅谈了今后科技下乡服务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促进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科技下乡服务的目标任务。
科技下乡座谈会发言
服务团队进村后,到多个农户果园,现场示范指导农户蜜柚、李果等优良水果生产,现场派发技术资料和新型生物农药材料及肥料等农资,手把手传授果实品质管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生产技术及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指导使用新型生物农药及肥料,热心回答农户提出的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尽管天气炎热、太阳猛烈,服务团队和学生依然冒着酷暑尽心尽力为农户提供生产指导服务,受到农户和村两委干部的普遍称赞。
黄村镇三洞村和祝岗村等贫困村是本团队长期技术下乡示范指导服务的村,2017年以来,每年多次前往生产技术示范指导服务,先后为三洞村和祝岗村等几个村引进蜜柚、李果等优良水果品种,发放种苗给农户种植,指导建立村生产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及现场示范指导,赠送生产技术资料和新型生物农药材料及肥料,先后培训农户500余人次,发放生产技术资料和农资1000余份,技术扶持贫困户30多户生产。服务团队建立了黄村技术服务微信群,时常与农户保持沟通,及时指导。目前农户种植的蜜柚等水果已经投产,达到生态优质生产,今年丰收在望,为当地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今后本服务团队仍将对当地优稀水果生产持续开展技术示范指导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发放技术资料
发放新型高效农药并指导应用
黄建昌教授现场指导生产技术
梁关生老师指导生产技术
黄建昌教授现场示范指导李果整形修剪技术
03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乡村振兴英德红茶服务团队——英德首次考察
7月22日-23日,我校“乡村振兴英德红茶服务团队”在团长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张雅副教授带领下,由校宣传部部长曾献尼、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邓慧琳、视传系副教授黄丽燕、环艺系副教授贺珊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队伍出征乡镇一线进行乡村振兴文化服务的调研与考察。广德工业园管委会书记彭志文带领中国英德红茶科创小镇副总查润、项目经理彭友岚等接见了该服务团队,并对本次精准服务“广东乡村振兴”提出指导性意见.
中国英德红茶科创小镇核心区总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投资总额约2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一中心(创新加工中心)、六组团(基础科技组团,示范工厂组团,现代加工组团,文旅教育组团,山麓康养组团以及综合门户组团)。通过充分挖掘园区内红旗茶厂、省茶科所等优质茶文化资源,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打造服务英德红茶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示范体系和“‘1+N’+家庭农场”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清远英德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助力广清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22日上午,团队一行来到了清远市英德红茶科创小镇,进行项目的首次考察踩点。在英德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团队会见了项目经理和广东省茶叶研究所专家。彭友岚经理详细地向团队介绍了英德小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规划,就项目定位等问题与团队教授们进行洽谈。其中我院的张雅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辟创新茶叶空间、文旅小镇建设的设计建议,更好地为振兴乡村服务,双方交流愉快并初步达成合作意识。在场的两位茶叶研究专家同时科普了英德红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英德红茶文化,并就团队教授与研究生们提出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解答与交流。
会谈结束后,下午团队参观了英红博物馆,在项目经理人的介绍下深入了解到红旗茶厂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促进项目合作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7月23日上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来到英德红茶基地的红旗茶厂,进行实地考察。团队参观了解传统制茶流程,收获了红茶体验。教授指导团队学生进行项目数据调研,进一步收集资料。
最后一站来到基地的茶田,团队师生深入下地体验对茶叶实地观察,通过专业人士的解答对英德红茶有进一步的了解。
丰富的两天一夜英德红茶小镇首次踩点调研愉快地结束了,本次考察团队收集了很多宝贵资料,初步挖掘红茶文化,给接下来项目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后续团队将会进行数据分析与设计规划,并会有计划地安排下一步深入调研方向,进一步推动项目发展。
04
花卉产业服务团队——汕头科技下乡
2020年7月28日至29日我校花卉产业服务团队和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的王凤兰副教授受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会同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一起到汕头市省定贫困村潮阳区和平镇光明社区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培训活动,进行灵芝的观赏价值及其艺术盆景的制作和养护培训指导,助力光明社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科技下乡活动,我校花卉产业服务团队负责人王凤兰副教授和团队成员伍青博士在实地参观深入了解光明村食用菌厂的灵芝种植情况和相关盆景制作情况后,王凤兰副教授重点向当地村民开展了《灵芝的观赏价值及其艺术盆景的制作和养护》技术培训,详细介绍了灵芝盆景的观赏价值,和灵芝盆景制作的技术要点和相关养护细节,特别指出灵芝盆景的种植制作不同于食用灵芝,需更精细地利用光照等条件调控灵芝的生长方向、需精细挑选合适的观赏花瓶充分利用瓶口空间饰物营造意境等。会后再次到光明村实用菌厂实地指导,和当地村民村委干部及农科所科技特派员一起探讨如何结合当地文化种植出特色鲜明的灵芝盆景。当地一些农户纷纷表示,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从业技术水平,也增强了大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往期回顾:
“仲”等什么?就是你了!
报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仲恺广梅研究院举行启动仪式
精准服务广东乡村振兴,108支“仲恺军”在行动(四)
来源:各农村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团队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胡琳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程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