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南科,做时代最劲的“塘浪”
——在南方科技大学2020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唐博
尊敬的郭雨蓉书记、陈十一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十分荣幸站在这里代表南科大全体教师欢迎你们——2020级的新同学!其实也十分忐忑,因为写代码对着电脑多了,突然间对着这么多人还是有点慌。今天你们带着激动与期待开始你们的大学生活。我真诚地希望,南科大的四年生活,能成为你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作为过来人,我想和同学们分享我大学和工作中的两个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是我和我的专业。共和国高考史上仅有两次延期考试,我遇到了第一次,你们遇到了第二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参加高考,当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四川,我的想法和行动是把四川大学定为第一志愿。目的很简单,那里需要支持,我应该身体力行,去地震发生的地方,挽起袖子加油干。在专业选择上就直接体现我的志愿。首选土木工程,理由是地震会把房子震垮,我要学习如何设计建造最牢固的房子;二是选择核工程与核物理,理由是想知道地震能量变化过程,从而想办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三是选择应用数学,第四才是计算机。然而,前面三个专业,我分数都不够,很无奈我被调剂到了计算机专业。高考前唯一一次使用计算机,便是填报志愿,哪里知道就和计算机分不开了。第一学年,对大学生活非常不适应,新的城市、新的同学、陌生的专业知识,深感C语言的“烫烫烫”,一切都让我茫然无措,以至于我选了一门叫“家电维修”课程,想着学门手艺,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回老家修家电为生。大二,苦于没有更多选择,只有既来之则学之,照着C语言的教材,把一行行代码输入电脑,在经历了无数次通宵达旦、无数种酸甜苦辣后,我感受到了计算机内在的魅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用代码解决问题的方式。
也许,现在的你们和当年我一样,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也十分茫然。我的体会是:想不是办法,做才有出路。你们比我更有优势,你们可以在1+3或2+2的模式下纵横,当你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喜好时,必须要停止漫无边际地空想,必须要立即行动,去不同的专业听课,找不同专业的老师交流。
第二是我和南科大。第一次来南科大是在2012年7月,当时走到临时校区学校门口,保安大哥以“非本校老师和学生不得入内”的理由,很客气也很认真地把我挡在了校门外。当时想,不可能成为南科大的学生,那就努力成为南科大的老师。2017年博士毕业时,我拿到了丹麦奥尔堡大学的offer,也有高薪加入华为和亚马逊的机会,但我决心加入南科大。这种选择一方面是能实现当年成为南科大老师的梦想;另一方面,究其根本原因,是南科大给了我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实践的机会。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南科大校史的参与者。这点我想你们和把你们招进来的招生老师都深有感触;在这里,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教授课题组、参与前沿技术的研发。看看我们的十佳毕业生,你们就会知道什么是神仙打架;我对你们在南科大所获得的资源和帮助是满怀羡慕,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环境。你们有幸遇到这样的南科大,南科大更有幸遇见优秀的你们。我衷心希望优秀的你们抓住机遇,找准方向,马上出发,做时代最劲的塘浪!
然而尽管学校提供如此好的条件与如此多的机会,每年毕业时总会有毕业生后悔。我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南科大计算机系15,16级学生大数据,我总结了三条大学“后悔定律”:
第一是学习定律:每周翘课次数大于上课次数,大学必定后悔;
第二是早餐定律:大学四年平均每周吃食堂早餐少于3次,大学必定后悔;
第三是朋友定律:大学四年认识的不同专业的同学数少于15人,大学必定后悔。
和你们一样,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到今天,一路走来,无数良师益友一次次点亮了我的人生。我很庆幸来到南科大工作,因为我希望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光,去感染和点亮身边的人。南科大为我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南科大优秀的同事们教会了我如何去实践,南科大的学生们则坚定了我这样走下去的信心。在这里,我遇到了休学创业回来的曾歆勋,我们一起探索研究的奥秘,分享成为学校十佳毕业生的喜悦。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敢闯敢干,敢于迎接挑战的你们。在这里,我遇到了挂科多门的杨闯,我们一起写代码做实验,他拿到东京大学的硕士offer。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求真务实,潜力无限的你们。在这里,我遇到了一度感到前途迷茫的杨川,我们一起加班debug,他拿到了阿里巴巴的special offer。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你们。因此我坚信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创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奇迹,续写南科大的新辉煌。
亲爱的同学们,从我们选择南科大的那天起,我们就成了南科大无数建设者的一员,我们将为自己代言、为南科大代言。我们强,南科大则崛起;我们优秀,南科大则卓越。我坚信南科大一定会因为我们而破浪前行,成为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大学!
谢谢大家!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