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赤子——冼星海(六)| 为人民而歌

星海音乐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黄河赤子——冼星海(六)| 为人民而歌

星海音乐学院

编者按

红色的记忆,永远的丰碑。一首首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存在于几代人的记忆深处。在冼星海40年的短暂生命中,他为全民族抗战奉献了不朽的音乐杰作,用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中国人在危难时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音乐家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逝世75周年之际。我们特推送《黄河赤子——冼星海》系列推文,以缅怀这位以音乐为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人民音乐家,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以及背后传奇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激起我们奋勇前行的澎湃力量。

黄河赤子——冼星海(六) | 为人民而歌

1936年夏,反映民族矛盾的救亡影片《壮志凌云》开始筹备拍摄工作,星海担任其中的配乐和作曲。在星海回国之前,这类描写劳动人民战争以及抗日救亡影片的配乐和插曲工作多由聂耳完成,聂耳去世后,很多左翼音乐人士都将星海看作是聂耳的接班人。星海虽然没有见过聂耳,但非常崇拜他,聂耳的抗战歌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星海。之后创作的救亡歌曲《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被左翼联盟视为聂耳创作风格的延续。

星海音乐学院

冼星海与盛家伦(左)

《壮志凌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篇章,反映的是军阀混战时期,黄河流城的农民在军阀的铁蹄和自然灾难的逼迫下,背井离乡流亡关外,艰辛过活,终于等到家园重建,儿孙成人,却遭遇了“九一八”的烽火,当日寇的欺凌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时,这些贫苦农民的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并且终于成为燎原的星火,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生长在南国水乡的星海,没有接触过华北农村的生活,最初创作插曲《拉犁歌》时,只是由几个北方朋友提供了些劳动号子做参照,所以听起来总觉得水乡情调太重,缺少一种北方平原的浑厚气氛。

1936年秋天,这部影片的摄影吴永刚要去河南郑州一带拍外景,便建议星海同去。这样,不仅能够让星海有机会接触北方的农村生活、黄河流域平原一带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弥补他创作中所缺乏的北方气息,也能丰富他个人的生活阅历,有益于日后的创作,星海欣然接受。

事实证明,这次华北采风不仅让星海完成了《拉犁歌》的创作,更积累了他的创作素材,为雄壮浑厚的不朽乐章《黄河大合唱》做了前期准备。

在这段外出采风的时间里,星海忙着资料收集工作。去赶集赴庙会,听民间艺人的演唱;去黄河沿岸的渡口上,听船夫的号子;他还喜欢站在黄河的大堤上,听黄河奔涌不息的浪涛声。据吴永刚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拉犁歌》或许是星海往后作品的一个起点,以他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在当时就孕育着创作上的冲动。星海在革命斗争中迅速成长,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创作。

星海在上海文化界、话剧界和音乐界里多为左翼人士配曲、配音、教唱歌。曾写过话剧《复活》的插曲《茫茫的西伯利亚》和《莫提起》《太平天国》的插曲《炭夫曲》和《打江山》,还有《日出》里的《打柱歌》。另外写了《没有祖国的孩子》《旱灾歌》和《鲁迅追悼歌》等歌曲,为《大雷雨》全部配音写插曲。1936年初,星海仿照欧洲艺术歌曲模式创作了两首独唱曲《老马》和《断章》,星海将这种多音制含有民族形式的作风称之为“艺术抒情曲”,并将它们题赠给友人盛建颐。

星海音乐学院

《断章》手稿

星海的诸多作品都是来源于革命战争的实际需要,在这过程中也充分明确了音乐创作的方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各界以不同的方式声援抗日。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文艺工作者拿起文艺的武器,积极热情投入到团结抗战的宣传和鼓动工作中。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二队,奔赴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成为勇立潮头的抗战文艺先锋。

这时期,他创作了《游击军》《赞美新中国》《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做棉衣》《江南三月》等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

星海竭尽所能,用音乐和救亡歌咏活动鼓舞抗战,为抗战服务。

从上海到武汉,从徐州到河南,每到一处,星海都热情投入到文艺宣传工作。无论是演唱歌曲还是组织合唱队,无论是教唱救亡歌曲还是创作歌曲,星海都是带着无比炽热的民族责任感和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

星海音乐学院

“演剧二队”从上海徐家汇乘船出发(左一为冼星海)到青浦

星海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对他的创作,乃至思想境界的提升都是很好的磨炼。

除了教唱歌、演剧之外,为了进一步推广救亡歌咏,星海在这段时间还积极写作并发表了《救亡歌咏在洛阳》《救亡音乐在抗战中的任务》等文章,说明歌咏对宣传抗日救亡的积极作用:

救亡歌咏是后方重要工作之一,和文字宣传、演戏宣传一样重要,同样能唤起民众抗敌的情绪。中华民族现今的处境,正是在一个谋取解放的挣扎期间。救亡歌曲正是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时代性艺术,负有建设大众国防的责任,它的呼声愈强大,影响也就愈大;换言之,它就是我们民族当时唯一的精神安慰者,一个被压追的民族缺少不了救亡的呼声。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 《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2月第1版.

2. 雷红薇,《黄河号手 冼星海》,南方出版社,1997年4月版.

3. 丘选,《人民歌手冼星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 图片来源于榄核镇冼星海纪念馆.

星海音乐学院

供稿:李音、何培禄

排版:张紫怡、王梦瑶

编辑:何培禄、乐轩

星海音乐学院

讲述星海故事

传播星海声音 弘扬星海精神

展示星海形象 服务星海师生

星海音乐学院欢迎您!

微信公众号:xinghaiguanfang

投稿邮箱:tougao@xhcom.edu.cn

音乐世界,精彩不断!

扫一扫,你我更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官网:http://www.xhcom.edu.cn

星海音乐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星海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星海音乐学院-黄河赤子——冼星海(六)| 为人民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