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汕大故事 | 文南,让普通人成为“英雄”

汕头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40年·汕大故事 | 文南,让普通人成为“英雄”

汕头大学

排练

黑伞张开,玫瑰花瓣飘落,风动,那抹红色开始逃离。无果,一双素色鞋断然踩下,它踏在那抹红上,一步一步,走向婚姻的殿堂。

孟烟鹂一身素色,挽着佟振保的手远去。王娇蕊呢?她躺在一侧,凋零的花为其祭奠......2020年10月26日晚7点左右,这出《红玫瑰与白玫瑰》短剧落幕。文南楼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掌声里,站着一个个思凡人。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2012年,一个来自汕大文学院的戏剧兴趣小组抱着“玩一玩”的心态,用孟京辉的《思凡》打开了汕大戏剧的序章。2016年,思凡戏剧社正式成立。

“大多数思凡的成员在加入之前并没有什么与戏剧相关的基础,甚至对戏剧的概念也模棱两可,但他们的脑海中一定有对戏剧的自定义和想象。”14级广播电视专业的吴珂,曾三度参演原创戏剧《宫墙内的芭蕾》,她在《思凡 | “暗里想念焰彩,迷雾里思忖晴霞”》中写到,“其实,在戏剧这个超级世界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可能性等待被挖掘,从传统戏剧到先锋戏剧再到实验戏剧,戏剧人一直都在发现和突破这个领域的边缘。”

像无数戏剧人一样,思凡人也一直在挖掘校园戏剧社的可能性。


汕头大学

《一夜无梦2.0》剧照


“良夜偏逢末世人,希望今宵记住我。”

汕头大学2016届中文系吴雪撰写的《宫墙内的芭蕾》原创剧目将思凡戏剧社推向更大的世界。2017年,该剧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参赛剧目,走向北京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18年,该剧在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展演。

但谢幕掌声里,却不全是赞许。

在那年北上观剧的周沛眼里,《宫墙内的芭蕾》没有带给他惊喜,他只觉得保守,好像“大学里的戏剧社搞得还不如我高中剧社”。

那时,他刚刚高中毕业,成为汕大17级学子中的一员,只坐在观众席上观剧。再后来,观剧终成剧中人,当真正参与到戏剧之中,他才知道彼时眼里的那场“保守”,蕴含了多少“热爱与疯狂”。

“一群人排疯了。”周沛说到这眼神亮了起来,他用手指向文南楼那片空地,告诉我们当时他们就在这里排练《自从海棠开》——他担任导演助理的一部戏,“那时候排起戏来,几乎每晚都是十二点多才走的。”

踏月而归,不知倦。所有人都在倾尽所有,所有标准都转化为四个字——以戏为本。

他还记得排戏后期,男女主角状态一直不对,夜深了,其他工作人员都走了,就剩下演员、导演、导演助理、编剧,“啥也不干就聊角色。”

当时演员之间的氛围特别好,这也给周沛带来一个认知:戏剧,是真实的、心连心的东西。


汕头大学

《一夜无梦》剧照


当时的戏剧规模也很大,身为导演助理的周沛几乎每一样活都要上手。

“导演和你表达,想要一个花瓣漫天飘舞的场景,一开始的设想很浪漫,现实效果却很丑。”周沛聊起准备道具的小故事,他想利用气泵将花瓣吹落,达到花瓣在舞台上飘零的效果。试吹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气泵工作时的声音太大,但因为当时确实能把花瓣吹落就没有准备修改方案,结果第一次演出的时候,气泵很大声地响了,花瓣却只掉落了两片,实在是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我还花重金买了这个气泵,结果也没用上。”周沛无奈地摇摇头,接着又说:“不过这一切都是以戏为本。”

不止是购买气泵、做阶梯、在树上绑假花,甚至自己画图纸,到木材厂选木头订制舞台……做这些带着尝试、结果也许失败的事情的过程,按周沛的话来说就是“极大的痛苦带来极大的快乐。”

快乐在于自由、大胆、创造、表达。一部戏剧任何一个位置上的人都在做自己的表达。有些则是想象的表达。


汕头大学

《宫墙内的芭蕾》剧照


“灯光组的工作相对集中在演出前几天,前期的话我们也会跟排练,讨论这个场景使用怎样的灯光。”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罗逸晴在思凡戏剧社一直做的是灯光工作。“我们和导演讨论,大概这个画面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氛围,然后头脑风暴用什么光。有时候看戏剧时觉得这个光打得好,也会截图下来模仿。”

但这一切都是在想象,到了演出前几天,会有到现场试光的环节,“那时候几乎就是一整天都泡在演出厅了,不停地试光、让演员配合站场、看看这个场景的布光有没有问题。”而即使排练的时候没问题,谁也不知道最终作品的呈现是如何的。

即时艺术,是无法预测的表达,灯光、音乐、舞台设计、整个场景的氛围、演员现场的情绪……这些加在一起才是一部戏剧完整的表达,而它是不可复制、无法预测、难以演排的。

而这背后,是思凡戏剧社每一个处在不同位置的人的表达的总和。舞台上的每分每秒,都因自我的表达而与众不同。


汕头大学

《曼珠沙华》剧照


周沛做过戏剧的道具组成员、导演助理、导演、制片人,也做过演员。每个角色都带给他成长。担任导演时,他在讲述一个故事,整个剧组都在他的指挥下,由一个点伸出一张网,从一段段文字变成一个个画面,这是魔术。而演员,真实地在创造角色,体会另一种人生。

“大二的一次通排,那场戏的内容是妹妹去世,当时我真实地哭了,那一刻真的变了一个人,身体在控制我的精神。我的身体告诉我,你应该继续演下去,要控制情绪。”

剧终,谢幕,掌声响起,观众的评判早已无关紧要,在那样一个时刻里,周沛只觉得自由、兴奋、真正地活着。

在思凡的这些时刻,意味着什么?

“平凡世界里的英雄梦想。”


“他们那代人和我们这代人还是不太一样的。”

那时候特别疯狂。周沛所说的那代人,是14、15级的思凡前辈。那代人之后,思凡戏剧社便出现了一道分水岭。“因为思凡内16级的学生没多少,所以出现了15级的师姐来找17级的我做导演的情形。”他说。

周沛不是一开始就是导演的,他最初加入思凡的时候,参加了四个角色的面试,但都没有入选。他抱着“曲线救国”的心态,想着干点别的和戏剧相关的活,没想到被分配到道具组。本来以为道具组就是传统意义上打杂的,但孙敏智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他:

“道具组不只是根据导演的意思搬道具,他可以根据剧本、剧情、演员、场景等设计道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当时我一下子激动了,原来工作组的能动性这么强。”道具组的一番经历让周沛对戏剧有了新角度的理解,从点点滴滴做起更是培养了他全方位的能力。

“现在新加入思凡的人,一进来就是导演、男主角,没有从头学起。”过少的磨练和沉淀,也让目前的思凡人在专业性上有所欠缺。


汕头大学

《曼珠沙华》剧照


海棠似乎又“开”了,周沛想起那段当导演助理的日子——无数个排练到“第二天开头”的夜晚,无数个重新来过的表演,无数个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刻……思凡人在文南楼里诠释着“疯狂”。

越过分水岭后,思凡好像就“倦”了。

周沛表示,现在的他们相对“理性”,晚上排练两个多小时,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回宿舍;演员说有其他事情要做,他们也会很宽容地给演员放假。

文南楼里,风继续吹,没有方向,夜里似乎多了几分凉意。

“那代人对待戏剧的那种疯狂,我们现在没有了。”周沛说道。

但思凡戏剧社现任社长叶锶燕眼中,也有那么一批完全热爱、完全投入戏剧的思凡人,其中包括了周沛。

而她认为,自己并没有百**地投入到戏剧的工作里,可能只是抽取了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精力来做这个事情。


汕头大学

《宫墙内的芭蕾》剧照


前一阵子,思凡戏剧社团各种事务扑面而来,这使叶锶燕十分沮丧。“目前剧组排练的进度、效果并不理想,还不能上台演出,要改的地方有很多……”她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

成为社长之前,叶锶燕曾做好“会很忙”的准备,但是她没想到,这种“忙”超出了自己的预期,甚至有的“忙”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不是特别细致的人,很多时候没有规划,会出差错。”叶锶燕顿了顿,“但是师兄师姐会帮我,他们会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那你有想过退出思凡吗?”

“没有。”

叶锶燕态度肯定地回答道:“即使前一天晚上因为这些事情熬得很晚,但是第二天还是会打起精神继续工作。因为想看到这个社团变好,想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戏剧作品。”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热爱。


汕头大学

《一夜无梦》剧照


“可我们现在的人达不到以前的人的那种状态了。”她说,“所以,这也导致我们社团内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

这种断层现象,在社团内重要职位的人员空缺问题上有所体现。“比如,现在编导部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断层。”叶锶燕解释到,目前编导部的成员中,还未有能独当一面的、成为导演的人选。

做导演,是极需能力和颇费精力的;做原创剧的导演,难度则更上一层。其实,叶锶燕等人有尝试去解决因编导部断层而带来的导演空缺的问题。但由于社团专业性不足、编导部招新难度大、部员个人意愿不一等问题,内部培养导演,实属任重而道远。

“我现在已经大三了,开始接受培训已经稍微有点晚了。”叶锶燕说,”如果你从大一开始学,学到大三,或许你会积累得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一开始进来是在接触别的组别,而且更多的是兴趣使然,不会说百**地投入。到了后期,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你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她说。

“所以断层出现了。”

叶锶燕希望,思凡戏剧社不仅能在校内获得高知名度,还能成为汕大的一个“招牌”。

而现实是,其在校内社团中仍属于比较小众的一类。

“思凡戏剧社,首先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思凡人应该热爱戏剧本身,不是因为噱头才过来的。”周沛说。然而,在本学期的面试工作中,周沛发现有一部分面试者其实并不太了解戏剧本身,被吸引也是因为其他的因素。此外,思凡戏剧社仍受到诸多限制。

“有的剧太前卫、太先进,一时间难以被普罗大众接受,”叶锶燕说,“你想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这会受到各种框架的限制。”可思凡要在校内继续生存,目前也不得不受制于这些框架。

“但我们态度仍在,不想屈服。”


汕头大学

《曼珠沙华》剧照


身处低谷,思凡人应如何破局?叶锶燕有自己的规划。

首先,增加社团招新人数。“以前我们招的人很少。”大一上学期,叶锶燕成为了思凡戏剧社灯光组的一员,同时,也是那一届进社团四人中的其中一个。”当时编导组、灯光组、道具组、音效组各招了一个。“她笑道。

社团招新人数过少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有事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人。”叶锶燕表示,“如果只培养一个人,他未必能做得了某件事;但是多培养几个人,可能其中就有人能担起重任,我们也有了选择的余地。”

因此,今年思凡戏剧社的招新人数有所增长。“我们今年招了20多个人。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前面所说的问题,又减轻了大家的工作量。“叶锶燕说。

思凡戏剧社还在过渡校区搭建了一个剧组,里面的十几名成员都是过渡校区的学生。

“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分身乏术,坐摆渡车在本部和过渡校区间往来也比较麻烦,所以过渡校区的剧组全找的是那边的同学。”叶锶燕介绍道,“我们会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实践的话,我们就周六日过去指导他们。”

此外,今年思凡戏剧社还新增了策划组。“因为你有期望,你想做一些新的活动。”以往,都只是叶锶燕和团内的几个16、17级的“老家伙”在想这些事情。累的同时,他们还会受到过往经验的限制,策划的活动可能会缺乏创意。

“成立这样一个组,更多的人会有更多的想法,我们这些‘老家伙’也不会这么忙碌。”叶锶燕笑了笑,“成立这个组,也能让新进来的同学觉得自己有事做,找到自己在思凡的位置。”

其次,翻排经典剧目。

“翻排经典剧目,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演出味道。”借鉴北师大北国剧社的经验,周沛让新手排练经典小剧。近期《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翻排成功,也带来了破局经验。

再者,多形式普及戏剧知识。

大三之后,周沛便开始着手普及戏剧知识的工作。“比如开展读剧会,阅读经典剧目。”周沛想通过读剧会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经典剧目的魅力。“再比如,今年招新的时候,我们也设置了有关戏剧文化的问题。”

平时一有看剧的机会,周沛等人也会组织全剧团一起看。同时,他们还有一个戏剧爱好者交流群,群内有八九十人,会互相分享一些戏剧资源。

未达到引领的高度,又不想迎合世俗的眼光,思凡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文南楼的故事会如何续写。目前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从历年的光阴中窥见些许自由、大胆、创新的印记…

它仍会往前走。在文南,普通人成为“英雄”,思凡人沉迷于这样的魔法。


汕头大学

思凡戏剧社


文字|张盈盈 区颖珊

图片|思凡戏剧社

编辑|文国辉张盈盈

责编|叶楠楠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汕头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汕头大学-40年·汕大故事 | 文南,让普通人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