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摘自启功《自撰墓志铭》
电影《启功》9月10日教师节在全国公映
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启功》电影上映,这对于教育界和书法界都是一项可喜可贺的大事件。这是一部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根据教育家启功先生生平改编,丁荫楠担任总导演,其子丁震执导,马恩然领衔主演,王馥荔、孔祥玉、张绍刚、张炜迅、刘琳、谢昀杉等主演的一部传纪题材影片。该影片讲述了著名书法艺术家启功先生的传奇一生。
故事大纲
文革期间,一生兢兢业业以教育为毕生事业的书画家启功(马恩然饰)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显赫的帝胄家世,即使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依旧避免不了浩浩荡荡的思想改造运动,由于擅长书法,红卫兵队长刘雨辰(张炜迅饰)安排启功负责摘抄大字报。一切教学研究、书法创作活动的中止,带给启功生活上的窘迫令他一度开始怀疑自己的创作,甚至想烧掉自己毕生研究的心血,身患重病不离不弃的妻子(王馥荔饰)鼓励启功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红卫兵的搜查让启功销毁不少珍贵的文物字画,尘封的往事随着字画浮现眼前…
前期筹备
影片筹备近三年。2011年5月,中国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委托丁荫楠创作《启功》电影。在师大《启功全集》编委会专家及30多名启功弟子的支持帮助下,丁荫楠率电影工作室团队完成电影《启功》文学剧本创作,并经国家电影局批准立项拍摄。为了推广电影《启功》项目,丁荫楠工作室打造微电影《启功轶事》,于2014年7月网络上线
影片风格
影片以启功人生轨迹为故事线索,板块结构,用启功人生中每次关键转折为戏眼,形成节奏更迭、变化无常的多彩片段,组成全片的起承转合的大的情节结构。这部电影是一部电影诗,是歌唱启功心灵旋律的抒情片。主创团队力求在影片中将古朴、淡雅的气质与灵动的节奏相结合,运用造型与音乐元素辅助,形成大写意与工笔描绘,中国画风格的表现手法;在台词对话方面力求凝炼、幽默,令影片具有禅意的韵味,同时也是世俗的、普罗的,接地气的,期待与观众产生共鸣。
2011年5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影协等单位筹划拍摄启功先生的传记电影。2012年底,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了启动资金,设立了“启功书法艺术专项基金”。2014年4月,中国书协第六届主席团、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以及中国书协各专业委员会委员捐赠了近200件书法作品以进行展出、公益拍卖,所得款项用于资助拍摄电影与建立启功书法艺术专项基金。
影片评价
影片在艺术表达上不是一惊一乍的,从容不迫,有滋有味,波澜不惊;在艺术叙事上郑重、端庄,这也是一种文化品格。《启功》在一片娱乐狂欢的大环境中出现,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充满价值含量。
(电影《启功》研讨会 编剧评论家赵葆华评)
《启功》这部影片不是以戏剧性取胜,而是以德为主线、以情打动人。电影《启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整部影片叙事上的魅力张弛有度。
(电影《启功》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艺术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评)
“我们之所以用极为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不戏说,不搞笑,不刺激,以平实的手法,真实再现启功的人生片段,那是因为真实启功的言与行,便魅力无穷,能避免低能的编撰,庸俗的想象,与盲目的抄袭。通过电影,我们可以让观众一步步走进启功的内心世界,借以参照自己的人生,得出一点感悟,让自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为后人留下一点值得纪念的痕迹—启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曾留下一句‘物能留,人不能留’的人生感叹。这就是我们拍这部电影的初衷:用电影这个媒介,‘留住’中国人的道德精神!”(总导演丁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