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克林姆特,奥地利知名画家,生于维也纳。创办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派)的他,也是青年风格画派(Jugenstil)的主力,更是所谓维也纳文化圈的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画作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并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喜欢他画作的人称赞其有“沉闷美感”与大胆的象征寓意,但是却招致不少保守派画家的负面评价。克林姆特画作另一特色为画
中的主角大部分是女人,主题多为“爱”、“性”、“”生与"死"的宿命轮回。
作品鉴赏
《达娜厄》(Danae)
他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以严谨的造型和浓厚的色彩为其特征。成立分离派之后便探索装饰性和象征性相结合的表现风格。
《女人的三个阶段》﹝The Three Ages of Woman﹞
克林姆特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注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维也纳大学的天花板画》(医药)(1900-1907)
那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金鱼》
但是,在那绚烂豪华的外表里边,却也蕴含着人类苦闷、悲痛、沉默与死亡的悲剧气氛。
《Kammer 宫大道》(1912)
《满足》﹝Fulfillment﹞
作品赏析
《茱蒂丝一号》(Judith and the Head of Holofernes)
《阿黛勒夫人肖像》(1907)
《Serena Lederer 像》(1899)
《少女》
《死与生》
《艾米丽·佛罗吉像》
《新娘》
《水蛇II》
《亚当和夏娃》
《贝多芬:幸福的渴望II》
《医学》 (1900-1907)
《法学》 (1903-1907)
《哲学》 (1899-1907)
《美人鱼》(1899)
《索尼亚·尼普斯像》(Bildnis Sonja Knips)(1898年)
《希望I》
后来由于他对色彩强烈、线条明快的中国画以及其他东方艺术发生兴趣,致使他的画风又发生新的变化。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I》(Adele Bloch-Bauer II )
克林姆特在保持自己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吸取了我们中国年画的诸多元素,作锦上添花之用,这样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值得我们去学习。
《费德里克·玛利亚·比尔肖像》(Bildnis Friederike Maria Beer )(1916)
他在他创作的装饰画中频繁借鉴了中国艺术文化的一些东西。
《男爵夫人肖像伊丽莎白巴霍芬埃赫特》(1916)
强调装饰是克里姆特在其盛期的油画中的最大特征。这种形式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确实丰富了本世纪以来的油画表现形式,他汲取各种艺术流派、民间美术与东方美术之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里吸取了古代希腊瓶画、日本浮世绘、拜占庭工艺首饰还有中国年画等艺术的特点。
《执扇仕女》(1918)
《玛丽肖像》(1894)
《海曼夫人》
《田园诗》(1884)
《钢琴家约瑟夫的肖像》(1890)
《爱》(1895)
作品赏析
《17岁的埃米莉》(1891)
作品赏析
《寓言雕塑》(1889)
《Fritza Riedler 夫人像》(1906)《构成,22 号》(1922)
《寓言》(1883)
《旧城剧院》(1889)
《音乐》(1895)
《爱》(1895) ,《Josef Lewinsky 像》(1895)
《鱼血》(1898)
《圣血》
《阿特湖中的小岛》(1902)
《萨尔茨堡附近的艾格尔湖》细部(1899)
《艺术史博物馆壁画》(1890)
克林姆特(Gustav Klimt)(图右) ,又是一个大佬级的人物,他的画面可以说是无人不爱,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辉煌的色彩伴随着扭曲的人体,透出情欲和略带颓废的美。个人认为浓郁的伤感和神秘来自于对自我情感与喜好的探索。
如果有你喜欢的作品,可以转发作品图或者在评论区描述你所中意的画作到底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哦!
因为篇幅有限,未能全部分享,请望谅解
(数据来源均由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