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院有三大设计基础课程,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今天咱们就来正式聊聊,色彩构成。
提起色彩构成,鼻祖不是哪个设计师,而是牛顿。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脑袋被苹果砸了一下,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大科学家。17世纪的某一天,牛顿在实验室的墙上做了一个实验,他趁着阳光正好弄了一个三棱镜,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著名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也被称为色散实验。
于是后代的科学家设计师基于这一现象,才有了各种让我们又爱又恨的色彩理论。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因为咱们中国人学东西讲究一个溯本回原,希望你能和我一起静下心来从色彩起点开始慢慢熟悉它,了解它,最后再掌握它,运用它。
好了,言归正传。
很早以前,前代大佬们就把色彩世界归纳为两类:
自然色彩。如: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
人造色彩。如:生活用品,服饰,家具,建筑,艺术品等。
当然,我们也知道很多人造色彩是从自然色彩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它也会有一些天然的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设计教程让你去从照片里吸颜色。
人造色彩其实还有一个分类:
绘画色彩。
设计色彩。
什么是绘画色彩呢?
顾名思义就是在绘画中使用的色彩。通常是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确定画面的基色调,基色调在绘画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后运用色相,明度,纯度,冷热及面积大小的对比时,主要形象更突出。次要的部分起陪衬作用。
上面的解释可能有点抽象。在现实生活中,绘画主要分成「写实」和「抽象」,写实是以绘制真实世界的光影产生的颜色变化为主,比如《蒙娜丽莎》。而抽象的绘画则是以表达情感为主,通常很自由,没有什么限制,野兽派就是经典的代表。说的再再简单一点就是,要么画你看到的,要么画你想到的,出发点都是在你自己身上。
什么是设计色彩呢?
不用我解释,你都知道是在设计中用的色彩。设计色彩以绘画色彩为基础,根据实际需求,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的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更注重和强调物体的形式美感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
上面的解释又开始不讲人话了,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在画画的时候,你是在满足自己,而在做设计的时候,你需要考虑到他人,包括甲方用户。比如你是贪玩蓝月的设计师,你在设计配色的时候,肯定不会去选用性冷淡配色。这个时候色彩,不再是表达一个场景或者情感了,而是多了一些功能性和适用性(限制)。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很多新人用不好配色,根本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没有绘画色彩的基础,其二不了解色彩的功能性和适用性。你是属于哪一个呢?还是同时满足两者呢?欢迎在评论里留言告诉我。
色彩我们都熟悉,但是提起构成很多人就不清楚了。构成是设计中最常用的创作手法,包含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用人话来说就是「拼凑」,如何将颜色拼凑在一起既实用又和谐,就是学习「色彩构成」的意义所在。
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确立这样两个目标:
1.了解绘画色彩。
2.学习并掌握色彩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约翰内斯·伊顿曾说:“色彩就是一种力量,就是对我们起正面和反面影响的辐射能量。无论我们对它察觉与否。”